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管分子程序化死亡过程中Ca2+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宗申  利容千  王建波 《科学通报》2001,46(13):1098-1100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辣椒叶片导管分子程序化死亡(PCD)过程中Ca^2 分布的变化。在导管分子形成初期,液泡和细胞核占据细胞的大部分体积,Ca^2 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和细胞壁上;当壁次生加厚开始后,液泡、细胞核与其他细胞器解体,细胞内Ca^2 明显增多;细胞质进一步解体,Ca^2 在未进行次生加厚的细胞壁上明显增多,而次生加厚带上非常少;随着细胞质更进一步的消失,Ca^2 主要分布于未次生加厚的细胞壁侧,次生加厚带上仍然非常少;在细胞内物质彻底消失后,Ca^2 在次生加厚带部位上分布增加,而在未次生加厚的壁上减少。观察结果表明,在导管分子PCD的初期、细胞壁次生加厚期和成熟期,Ca^2 的分布发生时空变化,可能表明它对细胞壁次生加厚具有调节和提高Ca^2 运输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雌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杜克久  徐晓白 《科学通报》2000,45(21):2241-2251
环境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以及其他的细胞核受体或通过细胞中的信号传递系统,如离子通道,Ca^2+以及Ca^2+调节蛋白等,影响细胞的分裂增殖并表现出各种生物效应,评述了目前主要的环境雌激素如DDT,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以及植物来源的环境雌激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设计一种合适溶液组合,使液泡膜内、外的阴、阳离子分离在2个不同的液泡平衡电位(E),即:EK^+=ECa^2+=EMg^2+=-30mV,ECl^-=30mV。通过测定慢液泡通道(SV)的尾电流,得到SV的逆转电位(Erev)是E=30mV,说明SV是阳离子通道,不是阴离子(Cl^-)通道,通过减少液泡内的Ca^2+和增加胞质一侧Ca^2+浓度,可以使SV在液泡膜正常的生理电位(40mV)下开放,  相似文献   

4.
张纯喜  潘洁  李良璧  匡廷云 《科学通报》1999,44(19):2024-2030
目前在放氧中心的结构和放氧机理方面均存在许多重要问题待解决。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放氧中心结构和放氧机理新模型,在新结构模型中,2个H2O分子不对称地结合于“C”形结构开口端2个低价的Mn^Ⅱ1和Mn^Ⅲ4上,并保持较大距离;2个组氨酸的咪唑环通过N原子与2个高价的Mn^Ⅳ2,Mn^Ⅳ3结合;Cl结合于Mn^Ⅲ4,并与Ca相连;Ca通过O桥和COO-相连使2个Mn202单元保持特定空间构型。整个  相似文献   

5.
张静  刘彦信  刘士廉  郑德先 《科学通报》2000,45(20):2201-2204
利用Vestern印迹免疫沉淀及激酶活性测定方法,研究表达CD8a胞外区-跑膜区和CD3ε胞浆区的融合分子(CD8ε)的Jurkat T淋巴细胞激活与凋亡过程中磷酸肌醇3-激酶(P13K)和蛋白激酶B(PKB或Akt)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抗CD8单抗诱导的CD8ε^+Jurkat T淋巴细胞(TJK)激活与凋亡过程中,P13K及Akt的表达均明显增加,Akt的激酶活性也增加.而将CD8  相似文献   

6.
将小鼠Cacng2基因的编码区与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到一个与小鼠Cacng2基因在 435 bp中有 75%同源的 EST(GenBank: W29095).在该 EST中设计引物与 cDNA文库载体臂上引物行巢式 PCR和 RACE反应,在人脑前叶皮质 cDNA文库和人脑 Ready cDNA中获得 cDNA序列 1545 bp,其中包含一个 948 bp的可读框,编码 315个氨基酸.该可读框经确证命名为 CACNG3.CACNG3基因与大规模测序中定位于16p12-p13.1的BAC克隆AC004125完全一致,从而将该基因定位于16p12-p13.1,并由此获得它的基因组结构,编码区由4个外显子组成.经RT-PCR分析,CACNG3在成人脑和胎脑有表达.运用PCR-SSCP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视网膜色素变性伴耳聋和癫痫家系进行突变检测,未检测到突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 CD2分子的信号传递功能,以编码CD2胞内区(Thr211-G1n336)肽段的cDNA为“钓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蛋白的cDNA序列.并采用免疫共沉淀法鉴定该蛋白在体内与CD2胞内区结合的特异性.克隆并鉴定了一个与CD2胞内区特异性结合的胞内蛋白分子,与v-fos转化效应蛋白(Fte-1)同源 Fte-1参与细胞转化、生长、蛋白合成及向线粒体转运蛋白质.蛋白数据库检索表明,Fte-1具有蛋白激酶PKC的结合与作用位点,提示Fte-1参与CD2分子介导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8.
邢怡明  苏宁  李大伟  于嘉林  刘仪 《科学通报》1999,44(20):2194-2198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获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上的72ku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0a(+)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P72。SDS-RAGE分析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72ku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得到高效表达。以含表达产物的凝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首次制备了小麦黄花叶病毒RNA272ku蛋白特异性抗血清。  相似文献   

9.
于勇  於新建  叶济宇  徐春和  Govindjee 《科学通报》2000,45(14):1510-1515
植物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2多肽第160位酪氨酸残基(Y_D)氧化可以产生电子顺磁共振(EPR)信号 Signal Ⅱ_(slow.)高浓度的三氯乙酸盐(TCA)短时间处理莱因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类囊体可以直接促使氧化态的 Y_D(Y_D)迅速还原,淬灭 Signal Ⅱ_(slow·)这种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TCA处理引起类囊体膜上包括3个放氧外周多肽在内的部分多肽脱落.在衣藻光系统Ⅱ反应中心三维分子模型的基础上对Y_D周围的氨基酸微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Y_D周围相对较强的疏水性微环境可能是 TCA影响 Y_D氧化还原状态的前提.同时, TCA处理还能稳定源于光系统 Ⅰ中氧化态的反应中心色素双分子 P_(700)~+的 EPR信号 Signal Ⅰ,抑制其衰减.  相似文献   

10.
棉花短纤维突变体纤维伸长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超华  王学德  倪西源 《科学通报》2004,49(24):2551-2555
以棉花等基因系超短纤维突变体(Ligon Li1)及其野生型(Ligon li1)为材料, 观察在田间生长和离体培养条件下纤维的超微结构, 分析纤维伸长的细胞学特点. 结果发现, 在田间条件下, 与正常纤维相比, 突变体纤维在伸长趋向停止时, 细胞质稀薄, 小液泡增多, 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减少, 细胞壁附近有较多游离或包含在质体中的淀粉粒, 推测功能性细胞器的缺乏和淀粉的糖转化受阻是突变体纤维细胞过早退化和停止伸长的主要原因. 在离体条件下, 突变体胚珠在含GA3的培养基中产生一种因生长快而形成的巨大愈伤组织, 它的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疏松、半透明、脆而易脱离胚珠的拟纤维细胞. 这种拟纤维细胞常被细胞壁分截, 形成不同于单细胞正常纤维的多细胞纤维, 且有黑色斑点分布, 如同田间棉花茎和叶上的色素腺体. 多细胞纤维质膜处有大量的微管, 初步具备次生壁沉积的条件, 推测赤霉素(GA3)可诱导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沉默的与纤维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 从而刺激表皮细胞己分化完成的原始纤维细胞再次迅速分裂.  相似文献   

11.
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 Hansen)和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lliermondii)是两株能有效抑制桃、油桃果实采后软腐病的拮抗菌.研究了拮抗菌的β-1,3-葡聚糖和几丁酶活性在in vitro 和in vivo上的诱导.结果表明,以葡萄糖+细胞壁制品(CWP)作为碳源时在Lilly-Barnett基本培养基中诱导的( -1,3-葡聚糖活性最高,其中膜醭毕赤酵母和季也蒙假丝酵母的最高值分别达114.0 SU(specific activity unit, 比活单位)和103.2 SU,而以葡萄糖作为惟一碳源时诱导的β-1,3-葡聚糖活性则最低.在Czapeck 基本培养基中,膜醭毕赤酵母诱导的几丁酶(外切及内切几丁酶)活性显著地高于季也蒙假丝酵母,如膜醭毕赤酵母外切几丁酶最大活性达3.13 SU,显著地高于季也蒙假丝酵母的最大活性(2.24 SU).酵母菌悬浮液和碳源也能诱导桃果实伤口处β-1,3-葡聚糖和几丁酶的产生.研究表明β-1,3-葡聚糖和几丁酶在抑制病菌时都有一定作用,并可能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