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对张志公、陈望道等有关辞章学定义的内涵、外延作历时的动态的描写和总结。全文用"否定之否定律"作科学的分析,为辞章学的理论体系建设和辞章学下位学科的开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比较辞章学就是广义的比较修辞学。它是对语言学及其多门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而建立的言语学新学科。它不仅论表达,也谈及鉴识;不仅论及"话语",也联及客观世界;不仅讲究修辞效果的"好",也兼及语法的"通"、逻辑的"对"。它"以话语为本位","入古出新"在"中华密码"的文化根基上,延伸至当代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并以它为主导,统帅"四六结构"的理论框架、"八大规律",并把大量篇幅落实在"三九变化"的言语规律的动态运用之中。它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广博的融合性、突出的实用性。它是对拙著《辞章学导论》、《辞章学新论》和《辞章学发凡》、《辞章体裁风格学》的延伸和发展。它把辞章学这门"桥梁性"的新学科,交给广大社会的语言运用者,和他们最贴近,因而最管用。  相似文献   

3.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与"理"为"意";"景(物)"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连结,甚至互动,自来虽先后有"比兴"与"移情"、"投射"之理论加以解释,却都不尽圆满;于是有"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说之出现。试着参酌这种学说,分别就辞章中意、象之连结或互动,先探讨其相关理论,再举几首古典诗词为例作说明,然后综合起来略作美学之诠释,以概见"异质同构"在辞章意象中的奥妙表现。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峡两岸辞章学丛书》(第三套)中对"辞章""辞章学"定义(内涵、外延)的认知失误,对张志公先生倡建的汉语辞章学定义进行探讨。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辞章学理论经历了不断创新的过程,应继承弘扬张先生最新的理论精华,不断开拓前进,以促进汉语辞章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改良文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50年来,在吕叔湘、张志公倡建汉语辞章学的影响下,汉语辞章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一代汉语辞章学研究者,远承中国古代辞章学的优良传统,近师吕叔湘、张志公有关汉语辞章学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学科的对象、范围,体系、研究的方法和分支学科的建设。他们研究的兴趣浓、热情高,有关领导、部门又热心支持这门新学科的建设,为使研究队伍有组织、有系统地选题,不搞“重复建设”,本文还推荐了各系列的选题供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文试从"意义载体"、语义关系、预设和否定词"没""不"分别与"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来界定"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其目的是:一方面使我们对"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区分"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  相似文献   

7.
比较辞章学就是广义的比较修辞学.它是对语言学及其多门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而建立的言语学新学科.它不仅论表达,也谈及鉴识;不仅论及"话语",也联及客观世界;不仅讲究修辞效果的"好",也兼及语法的"通"、逻辑的"对".它"以话语为本位","入古出新"在"中华密码"的文化根基上,延伸至当代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并以它为主导,统帅"四六结构"的理论框架、"八大规律",并把大量篇幅落实在"三九变化"的言语规律的动态运用之中.它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广博的融合性、突出的实用性.它是对拙著<辞章学导论>、<辞章学新论>和<辞章学发凡>、<辞章体裁风格学>的延伸和发展.它把辞章学这门"桥梁性"的新学科,交给广大社会的语言运用者,和他们最贴近,因而最管用.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07-112
汉语的"词章"又称"辞章",从古以来就有两个词形。它又是多义词,不仅不同的论著、不同的学者赋予它不同的含义,就是大师级的专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章里,也用不同的词形,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汉语辞章学,并进行两岸交流、合作,首先要"正名",才有共同的语言。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正名"的问题解决了,两岸交流、合作开展起来了,建立了汉语辞章学及其多支下位学科,促进了汉语辞章学的发展与繁荣。两岸汉语辞章学交流、合作的做法,对于其他学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辞章学从先秦开始,在语言实践中经过历代不断的扬弃,得到提高、拓展。明清时期是古代汉语辞章学发展的一个集大成时期,是个吸收前人研究进行总结并有所创新的时期,包括整合与提高,集中体现为各种文学思想纷争中发展辞章理论、研究理论的深入与研究领域的拓展,在文论、诗论、词论、曲论、小说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整体上达到了古代汉语辞章理论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13-116
确定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建设的首道工程。文章论析"方法论"在学科建设中的意义,阐释如何用"一坐"(坐在现代的中国)"双伸"(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双化"(化古铸今,化外育中)法确定汉语辞章学的"研究对象",以建立普通辞章学及其下位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1.
正确开展党内的反倾向斗争,对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至关重要。党内政治性的错误,通常被划分为"左"与右两种类型。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是反"左"的英雄。但建国以后却在"左"倾道路上渐行渐远,虽然偶尔也否定"左",但总体看法是"左"比右好,而且常常本身并不自觉。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制定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很有稗益。  相似文献   

12.
诞生于狂热"大跃进"年代的、作为向共产主义过渡桥梁的人民公社,面世之后连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两场大灾难。但其作为载入党的文件和共和国宪法而得以肯定的体制,是难以被撼动的。万里在人民公社诞生之初就提出了质疑,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尖锐而系统地批判了人民公社三大体制性弊端,要求进行改革。与此同时,他和安徽省的广大农民、干部,在实践中率先突破"左"的束缚,推行包产、包干到户,否定人民公社体制。万里于1980年进入中央决策层后,在邓小平、胡耀邦的支持下,将双包到户推向全国,并最终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现行体制。1993年召开的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接受万里的提议,修改了宪法,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载入宪法,把"人民公社"从宪法中删除。  相似文献   

13.
《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增补版)将词条"outlast"[1](P1440)的一个义项及其例证last longer than du-ration和outlasted its usefulness分别译作"比…经久"与"经久耐用"。实际上这是两则明显的误解与误译。与此相反,它们实应理解为"(某事物因存在或使用时间超过特定期限而)不再经久"(no longer last or exist)和"不再有用"(be no longer useful)。文章从语言的连续统(continuum)视角对相关理据作了客观分析与可能探索,兼及双语词典翻译的相关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首要标准"是中央领导提出的一个新时期做好监狱工作最重要的科学命题。然而一些理论研究者和监狱干警对"首要标准"存有疑虑,理解上出现偏差,其根本原因是对"首要标准"的实质把握不准。正确解读"首要标准",必须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监狱学等学科理论作指导。"首要标准"的提出,其实质是对我国监狱职能错位的果断纠正,是监狱本质属性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5.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与"理"为"意";"景(物)"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连结,甚至互动,自来虽先后有"比兴"与"移情"、"投射"之理论加以解释,却都不尽圆满;于是有"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说之出现.试着参酌这种学说,分别就辞章中意、象之连结或互动,先探讨其相关理论,再举几首古典诗词为例作说明,然后综合起来略作美学之诠释,以概见"异质同构"在辞章意象中的奥妙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李彦栋 《科技信息》2008,(31):213-213
《老子》一书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文艺以及美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思想深邃、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特点,简单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将书中老子的一些观点概括为"文艺否定论"或冠以"美学否定论"有失偏颇。应该对老子的艺术思想和政治观点进行辩证分析,才能深入、全面了解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英语否定概念的表达形式大致分为两类——明示否定与暗示否定,这两种否定形式中,暗示否定比较难掌握,本文拟将英汉两种语言对暗示否定概念的表达方式作一概括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否定句是英语最常见句型,是我们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英语否定意义与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构成了我们的学习障碍。本文将重点讲述以否定词"not"引导的一般否定句,结合倒句对其否定表达形式、否定范围和否定含义作深入分析,突出学习者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的规律、特点及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及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重点强调在"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20.
"情"、"味"、"境"是最能体现中国抒情传统文学旨要的核心概念,也是王文生对古典传统研究自始至终所执着追寻与探视的人生审美理想。《中国美学史:情味论的历史发展》是王先生继《论情境》后推出的力作。其最为新颖之处无疑是"以情味之线,牵美学之史"。他从中西文化语境纵观中国传统抒情文学并逗引出"情味论",并对"情味论的历史发展"作了交互式的潜在整合、梳理和大胆果敢的纠评与言说,给人以深刻的启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