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第三方物流中物流服务委托方与物流服务代理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而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论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第三方物流中物流服务委托方与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数学建模,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对第三方物流委托代理的协调运作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非资产型第三方物流的两层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非资产型第三方物流运作中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建立了非资产型第三方物流链的两层委托代理关系模型.分别给出了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模型的最优合约.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物流实践提出了防范委托代理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委托代理结构中外部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部性问题中,由管理当局、监督方和排污企业构成了委托人、第三方和代理人的三层委托代理结构.为了解决外部性控制中管理当局对排污企业监督的委托代理问题,运用合谋理论,建立了管理当局作为委托人在监督方诚信或不诚信情况下根据监督方提供的排污企业信息是否允许排污企业与监督方合谋以及相关成本的模型,并通过相关成本和模型的分析和论证得出了一个管理当局是否允许另两方合谋的最优范围,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过度自信的双边道德风险规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过度自信、解聘补偿和代理人的解聘倾向引入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合同的重新设计,通过数理推导,分析过度自信对于努力水平、激励系数、固定报酬和代理成本的影响,建立了基于代理人过度自信的双边道德风险缓解机制,同时可以解决委托人激励代理人为实现企业利益而努力工作的激励效率低下问题.  相似文献   

5.
委托-代理理论中的监督问题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理论,然后从委托人的角度出发,对委托-代理模型中的监督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委托人为了获得更多有关代理人的信息所需花费的最优监督成本,并通过实例加以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制企业是代理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代理理论角度出发,讨论了股份制企业委托人-代理人的优化协议问题,并利用规划论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两类优化协议模型.进一步地对这两类模型中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行了分析,举例说明了模型的结果及其经济意义,从而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解决委托人-代理人之间冲突的有效方法.文中还对股份制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探讨,为我国股份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政府集中采购的委托-代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实中政府集中采购委托代理关系,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的道德风险模型,分析了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集中采购委托代理关系中最优风险分担条件,即:代理人行为透明、可观测;代理人属于风险规避型,委托人属于风险中性。基于此条件,从机构设立、监管以及人员激励三个方面提出了政府集中采购委托代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希望尽可能地降低代理人报酬水平,代理人则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夸大自身贡献程度的假象,从而提高激励报酬水平。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代理人诚信度乘数,用于缔造代理人报酬计算模型,为委托人进行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本身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委托代理双方必须考虑风险的控制和利益的平衡.基于委托人拟支付代理人的工资总额按代理人的名义产出确定,引进奖惩机制遏制代理人的败德行为,运用博弈论中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非对称信息下委托-代理模型.并得出给定条件下的最优合同.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尝试运用经济学领域的委托代理理论,将大学管理者视为委托人,教师为代理人,分析大学管理者与教师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了委托代理模型,对大学管理者应该如何更有效地激励教师向双师型转型的问题进行机制设计,以提高转型率。  相似文献   

11.
张华 《潍坊学院学报》2007,7(1):116-118
本文运用系统基模分析方法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建立了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成长上限”、第三方物流管理水平“成长上限”、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成长与投资不足”、第三方物流政策法规体系“成长与投资不足”四个系统基模,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运用系统思考的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厦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厦门物流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剖析了厦门第三方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厦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和企业发展战略角度分析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决定因素,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评价的主要度量指标及其优劣权重关系,构建了基于TOPSIS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评价方法:首先,确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指标,应用熵和AHP方法确定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再利用归一化求出综合权重;在此基础上,应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对各物流服务商进行方案的排序,从而获得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评价结果,实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顾客满意的涵义及服务、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并且对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上述理论的分析,初步构建了基于顾客满意的第三方物流行业服务质量模型.最后以该模型为依据,指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缩短的差距,为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顾客满意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客户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首先对顾客满意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ACSI模型、ECSI模型并结合第三方物流行业的特点初步构建了第三方物流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同时指出各个变量的指标涵义,最后将之应用到实践中.实践表明顾客满意测评结果可信,该模型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用遗传算法求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配送中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 建立了一个配送优化调度模型, 使配送计划的编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归约为求解某种车辆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物流信息系统正日益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业务形态的多样性、业务流程模型多样化及其全球供应链一体化信息集成对系统重构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构件的可重构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采用领域工程思想,探讨了构件化软件方法.在方法的指导下,通过领域分析建立了第三方物流业务构件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可重构的层次化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该框架可以满足不同物流企业的业务形态,以重构支持业务流程的变化及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传入我国,但至今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仍处在初级阶段。介绍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现状,从建立新型的物流理念、培养综合型的物流人才、通过横向合作扩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通过建设信息网络创新物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