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资本金制度是我国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资本视为资本主特有的范畴,认为它是用来剥削劳动者、榨取剩余价值的价值,但实际上资本是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企业从事商品生产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资本体现的社会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始终寓于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运动之中,并不断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客观存在的。建立资本金制度,扩大了企业的自 相似文献
2.
3.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中的重要内容。虽然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因素有多种,但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制度相关。因此,最关键和最本质的因素是制度。只有城乡之间的制度利益实现了基本平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才能顺利实现。政府应加大改革力度,努力从户籍、土地、社保、公共服务、投资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立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表现为城乡分割的二元制体制,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不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文章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指出我国应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全体国民能共同分享到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运用翔实的数据和资料描述、解释了文山州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文山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并就文山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出了四条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河南省2000-2011年18个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用平均赋权法从城乡联系、城乡增长和城乡差异三方面构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指数,结果显示,河南省城乡发展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主要因为城乡增长率系数减小,说明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大于城市,近年来的支农惠农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统筹城乡发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比较大,河南省应该利用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城乡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合肥市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科技进步为合肥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合肥市科技局在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的直接指导下,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使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现,全市科技工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大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我国城乡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推进主体功能区划是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的新战略,也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创新。在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的同时,希望能通过在城乡地域内推行主体功能区划来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而实现城乡良性发展,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问题是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在我国要全面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实现.从分析宁波农村城市化驱动力和存在问题着手,阐析了实现宁波农村城市化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并探讨了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必须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城镇化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城镇化的现状、速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迫切需要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结合我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不断创新城乡发展模式,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更大领域和空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快速转移。 相似文献
11.
科学地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和度量二者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是促进其共同发展的基础.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借助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研究区10个地市的城乡与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对其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做出定量测算,依据结果将他们划分为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和勉强协调3种发展类型.最后,针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地区,就如何促进皖江城市带城乡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财政政策及其制度安排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这一问题:统筹城乡财政分配关系,努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制度,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完善和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化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建立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在各种城乡分割制度的影响下,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要走出此困境,必须创造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如有步骤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深化农村内部改革,实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切实提高农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与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参与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能力;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档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记录,承载着大量人类文明的优良成果。它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是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制度,是做好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对在全社会形成“守法诚信光荣、违法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剖析了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应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指导、相互配套、分步实施的原则,并就新形势下,如何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新时期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0):119-120
分析了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下基础设施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范围内提出了基础设施发展的理念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建立最低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以及能力分析,得出如何在我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的结论,并分析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制度及五保制度的关系,找出符合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6(3):84-89
教育乱收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的对策是:将义务教育作为中央财政的事权,由中央财政提供;合理配制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增加教育投入,并实现财政教育投入重点由高等教育转向义务教育,从而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徐振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2):100-102
作为生态科学的重要理论,共生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本文尝试运用共生理论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界面等相关原理对城乡学校体育系统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城乡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