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国欣 《科技信息》2009,(7):330-331
本文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物废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介绍了几种典型脱氮除磷工艺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生物废水除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展望了生物废水除磷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曝气生物滤池中生物膜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中,使用球形陶粒作填料,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在生物滤池中滤料上生物膜及滤料间生物絮体的活性.实验表明,滤料间生物絮体对有机物的去除和生物膜具有类似作用,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处理是生物膜和生物絮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为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机理及反冲洗时间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中氮,磷的处理是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自70年代起,氮,磷污染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现 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不具备氮,磷脱除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氮,磷的控制势必传真工来越受到重视。文中简要介绍在实验验室研究和万吨级的生产性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高浓度活性污泥连续进水间歇曝气生物脱氧,除磷新工艺”,该工艺可在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使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在保护  相似文献   

5.
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球形陶粒为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载体,进行城市污水处理的半工业试验,考察了滤速、气水比、冲击负荷、反冲洗等因素对曝气生物滤池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装置规模为12m^3/d,水温为(20-23.5)℃,滤速为(6.09~8.21)m/h,碳化柱和硝化柱气水比分别为1:1和2:1,进水COD为(120-338)mg/L,NH4^ -N为(30.0~53.6)mg/L的条件下,出水达到生活杂用水的标准;冲击负荷和反冲洗对滤池出水水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的除磷效果及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中的除磷效果及特性,主要考察了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过程对总磷的稳定去除效果,以及生物生长除磷、反硝化聚磷、好氧聚磷、膜截留除磷等不同除磷途径对除磷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取得了较好且稳定的除磷效果,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92.0%.在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中,缺氧区发生的反硝化聚磷占到了生物聚磷总量的34.0%~38.6%,反硝化聚磷得到了强化.此外,膜本身对胶体形态磷有一定的截留作用,对进一步降低出水磷浓度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统生物脱氮除磷与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传统脱氮除磷工艺和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对两者的反应机理及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BAF)的工艺原理和类型,详细阐述了BAF的应用,提出了BAF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曝气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工艺,而填料作为曝气生物滤池最关键影响因素引起广泛关注。文章简单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类型及相应特点,分析了填料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几种新型填料的应用情况,鼻提未了填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基本结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对滤料性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序批式生物膜法(SBBR)处理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的试验过程中,研究了生物除磷效果及影响除磷的各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磷的出水指标可以达到0.5 mg.L-1以下;②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收的前提条件;③溶解氧浓度影响磷的吸收速率,但不影响磷的去除总量;④生物膜的脱落是影响脱氮除磷的关键;⑤硝态氮并没有影响SBBR工艺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详述了序批式生物膜(SBBR)技术的工作原理与技术特点,介绍了序式生物膜(SBBR)技术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探讨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中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SBR生物除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BR易于调节曝气时间,能实现好氧、厌氧的交替运行,满足强化生物除磷技术(EBPR)的要求,成为生物除磷技术的研究热点。综述了SBR废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和特点、生物除磷机理及SBR生物除磷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和A/O工艺进行比较,利用蜂窝陶瓷作为生物膜载体。分别处理模拟的受严重污染的地表水.重点研究磷的去除规律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时间为2.5h,好氧时间为6h;进水COD/TP为50—60,从SBBR出水中,磷浓度小于0.5mg·L^-1,总磷去除率大于85%,而A/O工艺的除磷率不到50%.  相似文献   

15.
SBR法处理城市污水除磷效果及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用SBR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研究了生物除磷效果及影响除磷的各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①磷的出水指标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去除率达85%-99%;②污泥龄是影响脱氮除磷的关键;③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收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SBR法好氧段碳源浓度对吸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厌氧/好氧(A/O)生化反应器中的聚磷菌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探讨在好氧段碳磷质量比(m(C)/m(P))对聚磷菌(PAOs)合成聚β羟基丁酸脂(PHB)及吸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好氧段中易降解有机底物的存在,可使聚磷菌(PAOs)继续进行PHB的合成反应,并伴随磷的吸收,而不是磷的释放,这与传统理论不符;当好氧段挥发性脂肪酸(UFAs)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PHB在好氧段的合成速率ηO远远高于反应开始在厌氧段的合成速率ηAn,前者约为后者的5倍;A/O运行模式有效地富集了PAOs,并有效抑制了普通异养菌(OHOs)的增长,并且氧化还原电位(ORP)可作为A/O除磷系统表征吸磷结束的特征点。  相似文献   

17.
有机碳源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州地区城市污水碳量严重偏低、碳氮磷比例失调,其同步脱氮除磷一直是个难题,为此以SBR法就有机碳源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在进水COD为180 mg.L-1的低碳运行下,反硝化除磷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除磷效率达到99.2%;随着进水COD浓度从80 mg.L-1提高到240 mg.L-1,厌氧释磷量增加,缺氧反硝化速率与吸磷速率增加;缺氧段存在的COD浓度越高,对缺氧吸磷的抑制作用越大,随着缺氧段有机物浓度的增加,反硝化速率变大,吸磷速率变小,说明缺氧段存在外碳源会优先支持反硝化作用,抑制PHB作为内碳源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解酸化-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锦纶6废水,考察了进水有机负荷对化学需氧量和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系统内的脱氮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水有机负荷在1.37~3.95 kg·m-3·d-1时,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较为稳定,总氮去除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解酸化池内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水解作用和酸化作用同时存在,对氮元素的转化产生重要影响,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脱氮主要是通过好氧反硝化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19.
化学磷回收促进生物除磷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中碳源不足严重影响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利用化学除磷宏量效果显著,生物除磷微量作用明显的特点,本试验对少量上清液进行磷沉淀可以相对提高m(C)/m(P)、m(C)/m(N),以达到磷回收和改善处理水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m(COD)/m(P)≤25时,抽取10%进水量的厌氧上清液并调节pH=9,利用进水中业已存在的钙、镁等离子沉淀磷,在m(COD)/m(P)≥20时,出水磷体积质量可恢复至0.5~1 m g/L;通过计算表明,化学除磷后约增加了30%的碳源,同时又可回收20%的磷。  相似文献   

20.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的除磷特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连续流生物膜法有机物去除率和脱氮率高、除磷率低的缺点,为提高生物膜的除磷效率,通过构建厌卓/好氧交替运行的序枇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合理调控厌氧和好氧段的运行时间,处理广州地区碳源偏低的城市污水,考察SBBR除磷的效率和特性.结果显示,当进水总磷(TP)质量浓度为1.65~7.10mg/L时,出水TP质量浓度在0.085-0.5mg/L之间,去除率达到90%以上.在此基础上,对SBBR的厌氧和好氧段的工.艺特性及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工序是采用SBBR处理城市污水时高效除磷的前提和基础,且磷有效释放量、有机物降解与除磷效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确保厌氧磷的最大有效释放是SBBR系统高效除磷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