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弱者的武器》一书的作者斯科特通过对村庄的实地田野调查,深入分析了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提出了对阶级意识的新的理解,展现了底层研究视角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本文将对该书"反抗的日常形式"和"隐藏文本"两部分做重点评述,并讨论其对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易》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文本意图以及文本表述整个意义的范型的定位将统领后面其它卦辞以及爻辞的理解,然而由于《周易》成书过程颇为复杂,译者对《周易》乾卦卦辞"乾,元亨利贞"定位各不相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英译本。因此,对《周易》文本特点以及文本翻译过程特殊性的探讨,必须考虑经典形成的整个历史语境,去发现决定著者的陈述和意义赋予的语篇结构,把共时的现实平面文本还原成一个历时的立体文本,才能较为准确地了解文本意图和翻译文本的文字意义。  相似文献   

3.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国民性批判内涵,只是作为一个隐性主题存在于文本之中,从根本上讲,还是一部社会人性批判小说。作品中融入的老舍的"本土化平民特质",体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文人道主义"关怀。文章通过"祥子"这一人物塑造的再解读,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老舍这种对普通人的理想、品格和尊严的高度尊重的创作态度,进而追溯了小说独特的非主流视角和平民化创作风格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解释学是一种客观主义解释学。它认为文本意义的确定性,解释者必须消除并超越其自身的前理解历史性,才可以达到对源语文本客观准确的理解。这种观点和传统"忠实"的翻译原则相一致。当代解释学强调解释者的前理解、历史视阈在理解中的作用,它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以此为基础,一些译论者质疑翻译的"忠实"原则。在翻译中,源语文本中作者本意和文本本意是相对确定的,译者的阐发、创造是有限度的,夸大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夸大译者的作用会导致随意翻译。  相似文献   

5.
《老照片》丛书的出版,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进入"读图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伴随这一进程,图与文的结合也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文本样式和表征方式。在符号学的视域,《老照片》的图文样式形成了独特的"图文互释"的图文关系,这种关系在文本解读中演变成"联合解码"的阅读策略;进而,通过"联合解码",这种文本样式和表征方式在怀旧心理、历史体认和个体叙事等方面显露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斯金纳曾被认为掀起"政治思想史革命"。他以"文本-语境"说,奠定了他的思想史研究理论。从1960年代末开始,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论著,阐述了他对于文本理解和思想史研究的批评和主张。这些论文后被收入《政治的视野》(Visions of Politics,2002)一书中。本文不拟对斯金纳的思想史主张做全面评述,而是侧重从其"语言行动"理论的解读入手,阐述其对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涂叙鹏 《科技信息》2010,(29):207-208
译者的对文本的解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认识论角度,其实质是对客观文本实体的认识过程;根据翻译实践,它是实现翻译目标的前提。本文就"翻译解读和哲学认识论的结合"的阐释学提供"文本解读"的理论依据,加深译者"文本解读"理解,即译者对文本的解读无限性和具体历史性有机的结合。以为翻译实践及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短暂生命献给妇女解放而义无反顾地进行反封建与争取民族解放崇高事业的秋瑾,四次改换男装,走出家庭,走出女界,走出国界,以男装走进湖州浔溪女校,由教育宣传入手,从事更为壮阔的革命活动,或长袍马褂,或西装革履。"女作男装",把历史偶然的"女扮男装"与文本冲动的创作变为实际行动,抗争根深蒂固"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突破主外男子建功立业的禁区,颠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追求"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以自己悲烈牺牲迎来辛亥革命的胜利。性别视角下的秋瑾"女作男装",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静  路东平 《湖州师专学报》2011,(4):97-100,116
在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越来越注意到了翻译主题的多元性,也更加强调了在翻译的过程中,文本的意义只有在主体间交流和对话的基础上才会彰显出来。因此,翻译的过程就是翻译主体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的翻译语境,并在翻译语境的结构特点的影响下,通过四个主要层面的填充和弥补,完成对"空白"和"未定点"的填充,从而成功完成对文学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化是建立在物质和社会基础上,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方式。文章从阅读文化的视角对文本概念进行探讨,认为作为阅读对象的文本就是被读者所阅读和认知的客观对象,是付诸一定符号和载体形式的知识信息,文本的意义不是作者的意愿,而是作者赋予的意义与读者个体所赋予的意义之和。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中国”与实施西部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新世纪,结合我国国情,阐述了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就建设和发展“数字中国”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指出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专用词语的语义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用语语(包括行业语和科技术语)动用于非专业语境后,产生语变化,所生出专业意义外的新义,我们称之为专用词语的语义衍生。这一语言现象在新时期成为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从新时期专用词语语义衍生的方式特点及动因三方面展开了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最后指出,这一语言现象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值得现代汉语研究人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对此开展更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为现代汉语词汇发展及语义发展探寻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习语中比喻用法从喻体和喻义的角度可分为:喻体完全相同或大体相同,喻义相同;喻体不同,喻义相同;喻体相同,喻义不同;喻体不同,喻义不同等。该文通过这四个方面对英汉习语中比喻用法进行比较,并提出一些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词论中对于苏东坡词的评价,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审美观照发展历程的一束折影。两宋时期,由持论各异到褒扬之声占主流地位;南宋末暨金源,显露出词派论评端倪,有“豪放”并驾“婉约”曲体,拓宽词作发展创造空间的理论见解,昭示苏词“以诗为词”的创造意义:发展到明清,在偏重词派论评的基础上,步入“正”、“变”论辩,与诗骚传统的内在沟通,揭示出东坡词儒化的现实意义。东坡论绵延数百年,日趋切要,既是苏词本身的意义决定,更反映出文学审美观念历史形成的漫长曲折,以及我们民族富有理论思维的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号“山谷”,已为大有耳熟能详,对于他取号的时间与背景,历代也不乏记载与说明,但此号中的禅学背景与蕴涵的禅学意义,尚不为所注意,本文从分析黄庭坚的《题五谷石牛洞》诗入手,指出他和禅宗,特别是与临济宗的关系。这对理解黄庭坚的思想应该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性本善包含着深邃的人的全面发展底蕴:它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源发质点,又为人的全面发展预示着方向。性本善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过程中向自然的理性回归。重温性本善的源发品格,对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孝德在近代衰落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从其起源看有两层最基本的含义:一是对生命的敬重;二是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并且这种孝的特征是以“父义”为前提的,具有双向性。但在封建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孝”逐渐走向了这两层含义的对立面,因此在近代受到批判,并逐步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此,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特性和意义,三者之间的地位和关系,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等问题上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小说两个男主人公安琪儿和阿历克身上运用了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原型进行对照。神话原型的运用使他们超越简单的善恶意义而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他们神话原型的分析,可以深入地了解作者对两性关系、爱情婚姻、理智和欲望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熊进  李志洁 《高等职业教育》2004,13(4):26-28,39
文章对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真理和价值纳入到人类实践活动的统摄下来理解,才能真正把握真理和价值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辨证统一关系,指出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对认识领域而且对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