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文德 《科学通报》1997,42(2):222-222
令C是[n,k;q]码,即码长为n,维数为k的q元线性码。对C的任意子码D,定义D的支持是D中码字不全为零的分量的位置集,记为χ(D),D的支持重量为,|χ(D)|。对1≤r≤k,r维最小支持重量定义为  相似文献   

2.
陈豪 《科学通报》1995,40(1):10-10
自从文献用代数几何码改进了编码理论中的Gilbert-Varshamov界以后,代数几何码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在编码理论中,对字长(wordlength)n,维数k的线性码,其最小距离d满足不等式d≤n-k+1,当d取不等式的上界,称之为MDS码(maximum distaneeseperated code),这类码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所谓MDS码的主猜想(main conjecture)是:对定义在q元有限域F_q上的[n,k]MDS码,则n≤q+1当1相似文献   

3.
发育重演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长富 《自然杂志》2008,30(5):291-295
个体的发育是由受精卵通过一系列细胞分化形成的,第一次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囊胚的形成。囊胚由外胚滋养层和内细胞团构成,外胚滋养层负责胚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以支持内细胞团的进一步分化。随后的细胞分化则导致一系列“类囊胚”的形成。“类囊胚”由外围的“类外胚滋养层”和内部的“类内细胞团”构成,“类内细胞团”为干细胞。每个“类囊胚”均由上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形成,“类内细胞团”的分化潜能随 “类囊胚”的层级增多而逐次降低。最后一级“类囊胚”的“类内细胞团”不再形成“类囊胚”,只能形成特定的功能细胞。“类外胚滋养层”的主要作用是为其内的“类内细胞团”提供合适的微环境,以支持其发育。“类外胚滋养层”形成的组织一般为结缔组织或上皮组织。个体的发育实际上是“类囊胚”不断形成和演化的过程,该过程是生物发育普遍遵循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4.
关毅 《自然杂志》2016,38(6):448-455
2016年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都已尘埃落定。无论是帮助大隅良典夺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细胞自噬研究,还是帮助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斩获物理学奖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理论,或是帮助让-皮埃尔•索维奇、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赢得化学奖的分子机器,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无一例外地颁给了“高冷”的基础科学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说,“基础科研”堪称2016年的“最大赢家”。事实上,如果有人提问,这些深奥理论“有什么用”“和我有什么关系”“有何应用价值”这样的问题,多半会被认为外行且为时过早。正如大隅良典指出,基础科学真正“有用”可能要等上百年以后,如果认为科学研究必须“有用”,那么基础科学就“死掉了”。不过,这可不是说基础研究没有用。尽管这些受到本届诺奖青睐的理论距离商业应用还很遥远,它们的前景却被看好。如果一定要回答什么才是“最激动人心”的应用,2016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5.
苏宜 《自然杂志》2010,32(4):236-238
引力透镜是广义相对论引申的强引力场中特殊的光学效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文观测发现了许多引力透镜效应的实例,包括“爱因斯坦环”。一些本来很难探测的非常遥远、非常暗弱的天体,幸亏引力透镜效应而进入当代天文学家的视野。“大爆炸”70万年以后,宇宙处于延续4~5亿年的“黑暗年代”,物质大体呈均匀结构,没有任何自主发光的天体。星光灿烂的辉煌时期始于何时?引力透镜效应的观测给出了相关信息。被称为21世纪“两朵乌云”之一的暗物质,比所有人类已知物质的总量多4倍以上,不发出任何辐射,不可能被直观测到。引力透镜效应作为发现宇宙暗物质的探针,在寻找暗物质确实存在的直接证据和分析暗物质的空间分布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郭雷 《科学通报》2011,56(32):2662-2663
“矩阵论”(或者说“线性代数”)与“微积分”被认为是自然科学研究中两个最基本的数学工具. 与微积分相比, 矩阵方法的历史远为悠久. 成书于两千年前的《九章算术》就把线性方程组系数排成方阵进行求解, 中文中“方程”之名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而近代矩阵论的形成, 则主要是19 世纪的一些数学家的工作,包括: Gauss(高斯)、Cayley(凯莱)、Sylvester(谢尔沃斯特)等. 今天, 几乎在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领域的研究中, 都可以找到矩阵的影子.  相似文献   

7.
平劲松  黄倩  苏晓莉  唐歌实  舒嵘  肖龙  黄俊 《科学通报》2009,54(20):3166-3169
月面白天日照情况下, 高海拔、高反照率地区反射阳光产生的辐射状光线, 会对其周围海拔低、地形变化缓慢、反照率低的地区带来显著的“灯下黑”照明效应的影响, 甚至把这些地区的地貌从光学波段 “隐藏” 起来. 利用嫦娥-1绕月探测器激光测高得到的地形DEM模型, 对比重力探测的历史结果, 在月球正面风暴洋西部(中心位于(14°N, 308°E)处), 从“灯下黑”区域新认证了一个直径约300 km, 高度约2 km的火山——暂时称为“玉兔”山. 还修正了“玉兔”山以北300 km左右的“桂树”火山三维地形. 该发现对研究月球正面演化过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毅 《自然杂志》2015,37(4):304-312
十年跋涉,历尽艰险,迄今速度最快的人类探测器“新视野”终于见到了“有心”的冥王星。匆匆一见之后,距地球超过52亿km的“小新”,如今已向更远的深空飞去,不再复返。“新视野”对冥王星的匆匆一瞥,要花掉7.2亿美元。这一长达数年的单程“约会”,究竟有多重要?1965年,也是在7月14日,“水手4号”探测器飞掠火星,成为人类探测器首次近距离观测另一星球。随后的50年间,人类探测器先后飞抵太阳系八大行星,而曾经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却因距离遥远,从未迎来人类探测器。50年后的同一天,“新视野”飞抵冥王星,这简直比科幻作品还令人称奇。“新视野”的这一瞥,不仅让人类终于看全了太阳系原“九大行星”,更代表人类完成了行星际观测“第一阶段”的任务。项目首席科学家艾伦.斯特恩指出,长达半个世纪的努力,将“永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  相似文献   

9.
张旨遥  周晓军  叶通  梁锐  秦祖军  刘永 《科学通报》2009,54(20):3060-3064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位调制和带通滤波的全光误码指示新方法. 放大后的原比特流经过高非线性光纤的自相位调制和带通滤波器的带通滤波后输出误码指示信号流, 原比特流中的误码对应误码指示信号流中的高峰值功率脉冲, 而原比特流中的“1”码和“0”码对应误码指示信号流中的低峰值功率脉冲, 并且误码指示信号流与经过光延迟线的原比特流同步. 因此, 仅需在误码指示信号流中设置一个阈值就能判定原比特流中误码的位置. 通过数值实验, 我们对速率为80 Gb/s的归零码系统进行了验证. 该方法可作为未来采用归零码型的超高速光传输系统中误码指示的一种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0.
周峰  袁琳  黄鹤  陈红 《科学通报》2009,54(16):2265-2270
材料表面的拓扑结构对细胞的多种行为及生理功能有着显著影响, 其中沟槽型图案由于能够使细胞产生“接触引导”而备受关注. 本文着重介绍了由该类图案引起的“接触引导”对细胞行为及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影响该现象发生的因素及细胞行为变化和生理效应, 并讨论了“接触引导”发生的可能机制. 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铭钧 《科学通报》1979,24(15):694-694
线型缩聚物的分子量分布的理论推导,前人作了不少工作。一般都是用统计方法及动力学方法。前者推导简便,用得最广,后者运算繁难,使应用受到限制。此两法均只能对各反应类型分别处理,得不出统一分布形式。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建立了一个反映线型缩聚物  相似文献   

12.
郭娜娜 《科学之友》2008,(10):93-95
文章讨论了纵向数据下的部分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给出了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的profile最小二乘估计,并研究了这些估计的渐近正态性。  相似文献   

13.
对门式刚架中工字楔形柱平面内稳定作了理论分析和探讨,推导了基于结构力学意义上柱的平面内一阶线弹性稳定性方程,对两端简支情况给出了平面内稳定长度系数的高精度近似解析解。给出了其他可能的近似支撑情况的边界条件,对4种支撑情况给出了平面内长度系数的表和相应的修正公式。对于一般意义上柱的平面内长度系数给出了力学近似简化模型,并给出了符合一定条件的柱的长度系数的一种计算方法。另外,文章导出的一个微分方程解析解为推导工字楔形单元在压力作用下的转角位移方程提供了依据,即为二阶线弹性分析工字形变截面构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现行规范公路设计参数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了公路土基回弹模量、基层与面层设计参数的改进方法,为公路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围长为12的QC-LDPC码连续码长的紧致下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华  王新梅 《科学通报》2011,56(19):1578-1582
对于围长为12 的任意(3,L)QC-LDPC 码, 提出了连续码长的紧致下界. 当码长大于下界时围长必然为 12, 当码长等于下界时围长必然小于 12. 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大围长QC-LDPC 码的存在性研究、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大围长QC-LDPC 码构造、具有纠错能力保证的LDPC 码构造等问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类摆脱摩擦困扰的新技术——超滑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津津  雒建斌 《自然杂志》2014,36(4):248-255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长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摩擦是消耗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超滑技术的出现能够大大提高运动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超滑作为摩擦学的一个新领域,通常指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在0.001量级或者更小的润滑状态。自从20世纪90 年代初提出超滑概念,它就吸引了摩擦学界、机械学界、物理学界和化学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他们一方面从理论上研究超滑的产生机理,另一方面从实验上探索超滑材料的特性。在过去的20年里,关于超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介绍国内外超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超滑技术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森林水文研究中的悖论及最新认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森林水文研究历近百年,试验台站遍及全球,观测数据也相当丰富,但作为一个学科仍远未成熟,研究者在几乎所有大问题上都存在分歧。森林水文学在研究方法上有宏观和微观脱节,因果逻辑循环区域与总体不整合的问题,以致在流域蒸发上众说纷纭,森林与年径流及枯水的关系甚至在定性上也相到矛盾,导致了林业生态效益评价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高温超导小型化交叉线自均衡线性相位滤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天良  羊恺  孔根升  罗正祥 《科学通报》2010,55(15):1453-1458
利用高温超导薄膜制作的高温超导滤波器同时具备极低插损和陡峭带外截止特性,但对电路加工工艺要求很高.为了便于采用常规光刻工艺加工交叉线高温超导自均衡线性相位滤波器,本文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多曲折线谐振器.结合自拟的线性相位滤波器耦合矩阵在35.1mm×6.6mm、具有极低表面电阻、厚度为0.5mm、介电常数为23.5和LaAlO3作为衬底的微带线YBCO/LaAlO3/YBCO双面高温超导薄膜上设计并制作了八级高温超导小型化交叉线自均衡线性相位微带线滤波器,在77K时测得其中心频率为2513.5MHz,带宽为15MHz,群时延起伏15ns的有效带宽占通带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黄樨 《大自然探索》1997,16(1):112-116
借助于当代学术思潮中关于系统科学,自组织和复杂性的一些新观点,新结论,本文解释了生命能量系统活动的内部机制和结构,简明了该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所要达到扣目的。通过哲学思想的讨论,使不同领域的生命科学研究了解生命能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试验段的施工来确定风积沙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施工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以及操作工艺,具体确定各种施工技术参数.全面检测试验段施工质量,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定最佳施工方案,为全线施工作技术储备,并指导全线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