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对与相对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嚋。毛澤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事情正如毛澤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假使不懂得绝对与相对的正确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势必不能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样  相似文献   

2.
韩强 《昌河科技》2004,(4):19-25
现代化流水作业中总存在薄弱环节,即制约整个生产节拍的“瓶颈”部位;这个“瓶颈”解决了,另一个“瓶颈”随之显现。也就是说:任何一条流水生产线上作业的均衡性都是相对的,而不均衡才是绝对的。正因为不均衡的绝对性,才促使我们不断的去改善、不断的去创新、不断的得到提高。因而“改善和创新”也就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开区间(t1,t4)一个事物中所包含的三个矛盾A、B、C波浪式发展的图象和图解,显示和证明了矛盾运动全过程可分为产生(一分为二),行进(对立统一)。解决(合二而一)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对立统一实际包含了矛盾运动的一切内容,同此是矛盾运动的核心环节。每一个具体矛盾的这种始于同,中于异,终于同的过程,形成事物同一性与矛盾性交替发生、波浪式前进的情。  相似文献   

4.
在毕业实践中我们努力运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分析电解与电镀过程中的矛盾,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下面谈谈我们的一点体会。 从电镀的基本原理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毛主席说:“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在电镀镍的过程中,十分生动地体现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以硫酸镍为主盐组成电解液,并以清洗干净的镍电极和镀件分别作为正负极。电镀过程中主要的化学反应为: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上说,平衡是事物在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状态。宇宙是平衡的统一体;人在自然界中生活,故人与自然也应保持平衡;人类社会在乎衡中发畏;平-衡还贯穿于人类生命活动之中,生命的延续在于维持平衡。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和”,“和”即和谐,就是说要取得各方面的平衡。只有各类事物之间平衡了,人类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逻辑本无虚概念一说,由于现代逻辑的兴起,空类,自然数0的定义和空集的提出,孕育了虚概念的诞生;虚概念的提出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分辨所谓的“假概念”。尝试对虚概念内涵、外延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小结二者的关系:内涵不同,外延等值;内涵在相对意义上无限丰富,外延却在绝对意义下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王守武 《科技信息》2009,(28):I0152-I0152
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中,矛盾、差异和事物的多样性,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的思想。和是调和不同以达到和谐统一,和谐是承认差异的存在达到“天人舍一”的超脱境界,防止黑格尔哲学中的“对立、斗争”、“绝对平均”。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代表作《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又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这篇光辉哲学著作,虽然发表于1937年8月,但它却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不少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材,都认为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种观点有失片面,不符实际,矛盾的斗争性不但具有绝对性,而且具有相对性,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由相对构成。  相似文献   

10.
DNA通常被称为遗传微粒,其中带有遗传信息的片段称为基因。 DNA是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的决定性因素。按照基因图谱理论分析循环经济,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和谐DNA”:任何经济系统都以特定的发展哲学作指导,而循环经济的发展哲学是和谐哲学;任何经济系统都有特定的增长要诀,而循环经济的生产增长密码是和谐生物;循环经济之奥在于循环,而循环周流之道即和谐往复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循环经济即和谐经济;循环经济的文明指归当属和谐文明。正因为循环经济内涵着“和谐DNA”,故发展循环经济是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简论北宋时期河南书院的办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河南书院的办学特色灵活多样:从书院性质上看,有民办,也有官民合办;从院址布局上看,注重环境的优美和文化底蕴的深厚;从分布上看,面广点多;从发展规模上看,“校”大生众;从教学特征上看,“门户开放”,自由讲学;从人才培养上看,求知求实。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种修辞——陪衬的三个分类.俗话说“月下看美人.马上看壮士”又说“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说明本体事物总离不开“他体”的陪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可知世界上的事物全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决不存在绝对孤立的事物.也就是说现实事物都需要陪衬.文学作品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自然也少不了陪衬.因为只有利用事物间的类似或反对条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就其本身来说,都潜在着“矛盾对立统一”这一法则。不仅事物本身是这样,而且,这一事物涉及另一事物时,同样地也要形成一个“矛盾对立统一”,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前进都离不开矛盾斗争。按照这一法则,对照农林牧业,依然如此。农作物包括林草在内,除了本身内在的矛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06,(9):65-65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这一句是第二章的开始。第二章主要阐述的是系辞产生的由来和内涵、意义。先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 说到圣人,一说是古代的先贤,在《史记·日者列传》中贾谊曰:“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从中可见圣人也是通晓占卜医学的人;接下来是“设卦观象”四个字,就有些意思了。对于《易经》这样的“万经之首”,孔子倡导不要迷信,也不要盲目崇拜,要有“玩”的心态,这点可从“设卦”中的“设”字体会出来。一方面,“设”就意味着有人文思想、有人的规划在里面,假设、设定,是以人的动念为主体的;另一方面,“设”还意味着理性的比较意义,不是绝对的“自天承之”,不是把《易经》八卦作为教条来遵从,以前每个卦代表什么,就一定固定在某种概念或事物上,没有相对的变化,这样就把《易经》学死了,因而儒家思想倡导要活学活用,圣人在研究八卦的时候,也是采取的这个方式;再说“观象”两个字,观要观两种象:既要看卦象,也要看事象。两者要联系地看,不能割裂。  相似文献   

15.
矛盾这个范畴,平时是既指关系又指事物的,它其实是不妥的,并引起混乱。如果加以区分,那么,矛盾指关系、内在的关系;而事物指状态、外部联系。前者也可称本质或本质的矛盾,后者相应称之为现象或现象的矛盾。“一分为二”属于关系范畴,是本质的矛盾,而“一分为三”属于事物范畴,是现象的矛盾。内在矛盾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现象上呈现不同的状态,它是“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的。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发展生产力,但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不同;任何一个社会从总趋势看都在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社会发展总要有衡量的尺度,但在不同的层次,尺度也不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发展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发展观,不同的发展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深刻反思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发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的强烈呼声;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表现了以民为本的发展目的;在发展的策略上,坚持了手段的灵活性和目标的坚定性的统一;在发展战略上,既强调重点突破,又坚持系统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的动力上,既看到多种因素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又紧紧抓住时代的主力;在发展的机遇上,强调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统一、稍纵即逝的发展契机与实践主体有准备的奋力捕捉契机的统一。邓小平同志的社会发展观蕴涵丰富的哲学内涵,表明邓小平同志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处处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又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体现了他博大的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及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时刻以人民利益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以民为本”的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量词“束”和“捆”在过程性上存在着差异。从起点看,“束”用于较细的长条物,“捆”用于较粗的长条物;从途径看,“束”为束缚而成,“捆”为捆绑而成;从终点看,“束”的集合体为细长状,“捆”的集合体为粗大状。“束”和“捆”的差异虽然在本质上是共时的,但也和语言的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可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大量自然资源被非正常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四是价值偏见。因此,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人们经常运用绝对,相对范畴,但总是不能正确地运用。即是说,不能在绝对中把握相对,在相对中把握绝对。在运用时,把它们看作不是同一事物而是两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此物为绝对,彼物为相对,这样易导致将绝对和相对中的某一方面绝对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阐明了绝对相对之间的辩证关系,经典作家也科学地运用它们说明了大量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典范,我们如果重视并学会运用它们,就能够科学地认识事物和说明问题,避免出现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辩护人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来说,不是绝对的依附,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辩护人的上诉权也不应完全取决于被告人的意愿,而应赋予辩护人“独立的上诉权”。对此,文章从被告人不愿上诉的主观原因、律师在诉讼中的优势、“控”“辩”双方的平等地位及辩护人“独立的上诉权”与被告人“拒辩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