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玮  任本根 《江西科学》1995,13(4):219-223
采用混合脂肪源(鱼肝油:豆油:猪油=1:1:1)以不同脂肪含量梯度(3%,9%,12%,15%)配制成5种精制试验饲料,驿草鱼稚鱼做8周饲喂对比,综合分析其生长效率各参数。结果发现,草鱼稚鱼饲料中的适宜脂肪含量约为8.8%。分析表明,在满足鱼体蛋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选取饲料原以提供组成平衡的必需脂肪酸,草鱼利用饲料脂肪的能力并不象以往认为的那么低下。  相似文献   

2.
草鱼对葡萄糖和淀粉作为能源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0周生长实验和同位素示踪实验探讨草鱼对不同结构糖的利用。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草鱼摄食以葡萄糖作为糖源的饲料后其相对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摄食以淀粉作为糖源的饲料组。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显示,草鱼灌喂^14C-标记葡萄糖饲料后24h内每2小时间隔内呼出的^14CO2放射活度比均高于灌喂^14C-标记淀粉饲料组。说明草鱼对于葡萄糖作为能源的利用优于对淀粉作为能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设置人工配合饲料、桡足类及二者交替投喂(2 h:2 h)三个饲料组饲养大黄鱼稚鱼[初始体长为(8.18±1.41)mm,体质量为(6.83±1.02)mg],研究三个饲料组对大黄鱼稚鱼生长性能、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混合组大黄鱼稚鱼存活率及生长性能优于配合饲料组,并明显优于桡足类组(P0.05);三饲料组大黄鱼稚鱼氨基酸组成差异不明显;配合饲料组和混合组稚鱼脂肪酸组成明显优于桡足类组(P0.05),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明显。由研究结果可知,大黄鱼稚鱼培育期间完全使用配合饲料或桡足类不能取得最为理想的培育效果,而桡足类与配合饲料混合使用可以提高大黄鱼稚鱼的成活率,促进大黄鱼稚鱼生长。  相似文献   

4.
三种Vc产品对草鱼鱼种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稳西(包膜维C)、三宝维生素C(LAPP)和普通维C晶体为试验材料,在草鱼精制饲料中添加不同的相应商品含量进行对比试验.其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各种维生素C比末添加的对照组鱼类生长快、鱼体增重率高、饲料系数低;在三种维生素中,以高稳西为最优,其次为三宝Vc,普通Vc为最差.  相似文献   

5.
不同饵料对花鲈稚鱼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12月20日至2002年1月23日期间,用经营养强化的轮虫和桡足类、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等5种不同饵料投喂30日龄花鲈稚鱼,经34d培育,测定其生长和存活率.结果表明:投喂经营养强化的轮虫、桡足类和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花鲈稚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均较高,捕苗操作后1d的死亡率则较低.投喂未经营养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的实验组,花鲈稚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较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实验组,花鲈稚鱼生长及成活率等各项指标均最低.可以认为:桡足类和经营养强化的轮虫是花鲈稚鱼的优质饵料;卤虫无节幼体也是花鲈稚鱼较好的饵料,但使用前应经营养强化.  相似文献   

6.
用在3个(28%,32%,36%)蛋白质水平上分别添加了10-4纯肉毒碱的饲料喂养相同的鲤鱼春片鱼种,分别以空白为对照组,比较添加肉毒碱对饲料的脂肪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毒碱具有明显的促进鲤鱼饲料脂肪消化的作用,同时蛋白质含量越低的饲料,其添加的效果越好.当添加量为10-4时,饲料脂肪的消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28%,32%,36%.  相似文献   

7.
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草鱼肝胰脏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种添加不同水平蛋白质的饲料饲养初始体重约16g的草鱼,60d后测定肝胰脏脂质含量和构成以及磷脂和中性脂质的脂肪酸组成.高蛋白质饲料显著升高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中性脂质积累显著增加.肝胰脏磷脂n-6和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相对含量均随饲料中蛋白质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20∶4n-6/18∶2n-6和n-3HUFA/18∶3n-3比值亦分别相应上升.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添加水平的升高可促进草鱼肝胰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运用梯度法设计5组蛋白质饲料,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比较用这些饲料进行饲养后长毛对虾仔虾的生长率、增重率和成活率。饲养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在46.49~56.64%的饲料,可以满足对虾仔虾正常生长的需要,其中饲料蛋白质含量为56.64%时仔虾的生长率和增量率最高。饲料蛋白质含量超过64%的生长率与增重率略有降低。因此,认为饲料的蛋白质含量46.49%~56.64%的平均值为52%,是长毛对虾仔虾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6%、8%、10%、12%和14%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45±0.15)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在饲养30 d和60 d时各取样一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饲养30 d和60 d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肝体比、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都呈抛物线变化,但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肝体比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并分析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的回归关系,推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8.92%~9.19%.  相似文献   

10.
非等氮饲料投喂鲈鱼幼鱼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膨化饲料、鲜活饲料和以上两种饲料的配量物,分别设计三个梯度蛋白质的投饲水平,对鲈鱼幼鱼进行对比饲养.结果表明,用膨化饲料每天提供每百克鱼1.20 g蛋白质,有最好的生长率、消化率、投饲料系数和较好的成活率、较低的饲料散失率.从而认定用膨化饲料投喂有较好的养殖效果和保护养殖水环境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初步研究了草鱼幼鱼对三种缩结定置网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缩结对草鱼幼鱼在水槽内的分布特征没有显著影响,即无论在水槽内放置哪种网片,草鱼幼鱼均喜欢在网片邻近区域长时间停留,趋网、碰网尾次数及碰趋比也不随缩结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但缩结对穿网尾次数、穿趋比和穿碰比有显著影响,扁形网目阻拦作用最大,长形网目次之,方形网目最小,推测穿网尾次数、穿趋比及穿碰比均与网目高度、鱼体高度之差和网目宽度、鱼体宽度之差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选取920尾草鱼,平均体质量为(62.15±9.78)g,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230尾鱼,其中1个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投喂含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饲料: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g/kg中草药免疫增强剂1(T1),2(T2)和3(T3)).每组分别在第0,7,14,21和28d采样测定免疫指标,饲养30d后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较对照组在吞噬细胞吞噬活力、血清溶菌活力、血清抗菌活力、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和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方面均显著升高(p<0.05).T1组、T2组和T3组抗多子小瓜虫感染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0,100%±0.00%和42.50%±6.61%.T1组、T2组和T3组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5.37%±8.36%,78.43%±8.77%和63.06%±3.37%.研究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复方2可显著提高草鱼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p<0.05),在3种试验复方中效果最佳,在生产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原肌球蛋白基因在草鱼肌肉中的作用,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草鱼原肌球蛋白基因c DNA,并对该基因在普通草鱼和脆肉鲩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基因c DNA全长序列为1 705 bp,包含387 bp的5′UTR序列,1 307 bp的3′UTR序列和855 bp开放阅读框(ORF)。其ORF编码284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普通草鱼与斑马鱼、墨西哥脂鲤的原肌球蛋白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是93%和87%,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6%和93%。在聚类上普通草鱼原肌球蛋白基因与其他鲤科鱼类同源性较高,表明亲缘关系最近,与传统分类相一致。Real time-PCR结果表明原肌球蛋白基因在所检测的普通草鱼和脆肉鲩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原肌球蛋白基因在普通草鱼腹肌中表达最高,其次为前肠。原肌球蛋白基因在脆肉鲩腹肌中的表达低于普通草鱼,而脆肉鲩中肌肉、肝脏、肾脏、前肠、后肠中原肌球蛋白基因表达量大于普通草鱼相对应组织,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鲢、草鱼幼鱼对三种不同形状网目定置网片的反应,并探讨草鱼幼鱼反应节律性。结果表明:定置网片对两种幼鱼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其作用大小与网目形状有关.不同形状网目对鱼的视觉诱引力相同,而扁形网目对鱼的触觉诱引力大于长形、方形网目.穿网能力的顺序:方形>长形>扁形可用穿网系数K来定量表述.草鱼幼鱼趋网、碰网和穿网尾次数具明显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生脆肉鲩鱼背肌和生草鱼背肌的质构特性、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不同成分的测定,结合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水分、脂肪含量、蛋白质成分和肌肉纤维的平均大小对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脆肉鲩鱼肌肉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比草鱼高,分别高出11.14%,3.4%, 15.75%和14.27%,但粘聚性比草鱼低16.16%。而脆肉鲩鱼的这些特征与其肌肉中的水分含量、基质蛋白的含量和肌肉纤维的平均直径与密度有关,特别是肌肉纤维的平均直径对脆肉鲩鱼肌肉的硬度影响更大,但是在本研究中脂肪含量对脆肉鲩鱼的硬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铅(Pb)对平均体质量为(6.0±1.5) g的草鱼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获得了96 h所对应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计算了Pb对草鱼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SC),并检测了安全质量浓度胁迫0、3、6、12、24、48、72、96 h后草鱼幼鱼肠道Pb的质量分数、消化道酶活力、肠道结构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Pb对草鱼幼鱼96 h的SC为3.46 mg/L.随着时间变化,Pb在草鱼肠道内富集;炎症相关因子IL-1β、TNF-α、IL-10的表达量均呈现显著上调后降低;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力在实验后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下降; 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Claudin-3和ZO-1的转录水平出现显著上调后下降,肠道的隐窝深度和内壁厚度先上升后逐渐恢复.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Pb对淡水养殖鱼类的毒性机理研究奠定试验基础,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和保护渔业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研究草鱼多肽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吸湿保湿性和稳定性等功能性质,以及草鱼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草鱼多肽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草鱼多肽粉18种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90.94%,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41.33%;草鱼多肽的生物价、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别为71.51,76.34,74.81和77.19。草鱼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平衡、合理,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