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曲《离骚》震撼古今,引无数仁人志士、文人骚客悲吟不绝。太史公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流涕想见其人”。由此可以看出屈原的作品多么感人。屈原的诗作,特别是他的代表作《离骚》为什么这样激动人心、感人肺腑呢?我们知道,叙事性作品可以以其情节的生动曲折而引人入胜,而长篇抒情作品只能以其作者情感的波澜起伏而引读者渐入佳境。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读《离骚》的一点体会,对《离骚》中诗人情感的波动作点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在把握作品中诗人情感的波动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作品中作者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离骚》中诗人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性质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2.
《离骚》这部伟大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屈原的性格、思想、政治倾向和远大的理想,曲折地反映了屈原时代新旧力量尖锐冲突斗争的社会现象,展现了战国末期这一历史时期的楚国及整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一部《离骚》,鲜明地刻志着屈原的文学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呈露出独特的审美价值。诵读《离骚》,可以触摸到屈原的纯美的心灵,为他的崇高理想所鼓舞;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问》从“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的维度进行重新审视,可以得出“屈原的《天问》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运用反思性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思想的哲学名作”的结论。战国时期理性精神的觉醒,引发了学者们对“天命”思想的反思,屈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宇宙时空,到社会秩序,再到个体存在各个方面对天命进行全面反思。屈原对天命的态度由怀疑、否定发展到批判,表明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4.
屈原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然后才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绝不是以个人宠辱为计的功利主义者。对丑恶势力的愤怒和对楚国人民的侧隐、悯怜,造就了屈原诗作与人品的“伟大”。  相似文献   

5.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由于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楚国推行政治改革而遭佞臣嫉妒,政敌颇多,如上官大夫、子兰,子椒、郑袖、靳尚等。但后人的许多著作中将上官大夫和靳尚合而为一,认为靳尚即是上官大夫,这是错误的。 上官大夫和靳尚在汉人的著作中屡屡提及,刘向整理的《战国策》和司马迁《史记》中都记载了靳尚。《楚策二》载:楚怀王因张仪以商、於之地欺诈楚国而拘张仪,欲杀之,张仪厚币靳尚。何建章《战国策注释》曰:靳尚,楚怀王宠臣,与张仪友善。靳尚受贿后即不让杀张仪,他让郑袖急劝怀王,放走张仪。《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同样的记载。但是,据《战国策》载,靳尚就在这一年被杀掉了,《楚策二》说:  相似文献   

6.
宇宙的奥秘     
茫茫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亘古以来就使人们疑惑难解的自然之谜。当年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问道:天地是谁创造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古人是不可能作出科学的回答的,只好依  相似文献   

7.
《九歌》大约是屈原被放逐在沅、湘流域时期的作品。 王逸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午之乐,其辞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8.
战国末年诗人屈原,在其哲理诗《天问》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的疑问。唐朝杰出的法家政治家柳宗元写了著名的《天对》,对此作了比较集中的回答。《天对》和《非国语》、《天说》等哲学著作一样,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所作,它突出地表现了柳宗元唯物主义思想。《天对》的中心思想,是批判传统的宗教的“天”的权威,充分体现了柳宗元的战  相似文献   

9.
屈原骚赋对《诗经》语言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诗人。由屈原奠基并定型的骚体诗以其独特的风格独占了一个文学时代,和《诗经》一起,成了先秦文学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几千年来,他们分别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两个源头。但是,这两座高峰却又并不互相隔绝。象任何一位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一样,屈原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人在文学方面的各种成果,同时又全力进行创造。细读屈原骚赋,我们可以看到,南方的原始艺术,楚国的经济、历史、文化和北方的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这座奇峰的基础,而作为中国诗歌开山之祖的《诗经》,对屈原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明显。  相似文献   

10.
《惜诵》的抒情学《惜诵》是屈原步入仕途之后.蒙谗被疏初期的作品.这一点己是《楚辞》研究界的共识。诗人被疏离到楚国政治的边缘.内心充满着失落、忧伤、愤感和期待的复杂情绪.他在这里第一次探索着抒发复杂的内心情绪的诗学方式,诗题的采用.便可见这种诗学尝试的良苦用心,表而看来,《惜诵》取全诗首句的头二字的命名方式.脱胎于中原文章简册制度.如《诗经》、《论语》取首二字名诗命篇的方式。但是正如《橘颂》改造了中原的“颂”文体一样.《惜诵》也对中原首二字命题的方式作了值得注意的深化。“诵”字有进谏的意思.清人林…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屈原赋二十五篇,不知何所指,后人纷纷推测,很难作出结论。《史记》屈贾列传》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传中又引《怀沙》。看来在司马迁的时候,确认这些作品是屈原写的(大概包括《九章》全部)。《楚辞》所收其他各篇,就很难置信了。而《远游》一篇尤其可疑,很可能是汉人的作品。篇中所言冲举不死之说,出于秦以后方术之士“悲时俗阨迫之,愿轻举而远游”,和《离骚》的宁死不忍去其国的意思是迥不相侔的,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文人中,《庄》、《骚》向来是连类并称的。庄子是哲学家,屈原是诗人,看来似乎很难比拟。但《庄》、《骚》并举,也不是没有一些道理。我想,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庄子》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作品。庄子同屈原在思想、性格、政治主张、人生哲学以及处世态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以及作品所呈现的基本文学特征却有相近似之处。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成熟的浪漫主义诗人,而第一个把“荒唐谲怪”的浪漫主义风格带进散文领域里来的就是庄子。他们均在各自的领域里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对后世文学起到不可估量的深刻影响。自宋玉、贾谊、司马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作为屈原故里,宜昌市秭归县应该通过开办屈原文化馆,举办国际龙舟拉力赛,布置屈原雕塑等活动,进一步打造屈原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4.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其《橘颂》对橘树的热情礼赞反映了先秦时期橘生南国的情况。从《橘颂》及有关的记载中可窥测到南国橘的种植分为楚国、吴越和巴渝等几大区。  相似文献   

15.
《九章》是《楚辞》中的重要作品,它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和《悲回风》九篇。这九篇作品正如朱熹所说:“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现在一般认为,其中除《桔颂》是屈原早年的作品外,其他诸篇都是他在两次流放中所作。它们大多是记实之词,真实地记述了屈原在流放期间的生活经历,抒写了他在流放期间怀念故国的真挚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离骚》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使用象征手法的先河,从此形成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草木意象色彩斑斓、虚实相生、尊卑有序,其象征手法的使用,为全诗形成了完整的草木象征体系。诗人以草木的世界来映射人的世界。那些尊卑有序、善恶有别的草木意象,浸润着诗人内心的灵性,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活生生的楚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全图。  相似文献   

17.
赵炳龙是明代著名的白族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忧国忧民,思想深刻,有屈原似的哀怨,也有屈原似的忠诚。  相似文献   

18.
罗漫先生在《云梦学刊》1995年1期发表《<远游>与屈原的“绝命词”》一文,提出《远游》是屈原的“绝命词”,这是屈学界至今为止提出有关屈原“绝命词”的第8种学说了。我姑且不谈前面7种中是否有“绝命词”,只想考证一下《远游》是不是屈原的作品,如果真的是屈原的作品,那么,这篇游仙赋是屈原的绝命词还是可以说得通的。假如《远游》根本不是屈原作品,那么,说《远游》是屈原的绝命词就不能成立。(一)《远游》是公认的游仙辞赋,作者在作《远游》之前居住在自己的故居,他是从故居起程游历“四荒”、“六漠”的。《远游》主人公的…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光耀千秋,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十分广大而深远的影响,仅就文学创作方面来讲,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词赋史,就是一部受屈原影响而产生的一类作品的历史。除赋这种体裁之外,屈原的作品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道路,对于后来的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各方面的影响也是普遍而深入的,“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永远在启发、激动着后代的作家们。”从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曹雪芹的天才作品《红楼梦》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如果说屈原的作品如丽日当空,则曹雪芹的作品像明亮的慧星,交相辉映,并照千古。下面仅就《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和屈原《离骚》的关系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读《天对》     
《天对》是唐朝杰出的法家政治家柳宗元的一篇著名文章。它以回答战国末年诗人屈原的《天问》所提出的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的一系列问题的形式,阐述了柳宗元的无神论和反天命的唯物主义思想。今天,我们阅读这篇文章,了解法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当时所达到的高度及其对于当时社会所起的进步作用,研究总结历史上儒法斗争的经验,这对于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