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石混填路基变形模量和孔隙率随荷载增加而发生变化,土石颗粒受载前后体积不变,基于上述特点,建立了集中荷载作用下土石混填路基孔隙率和变形模量的变化模型,引进分级加载的思想和基于集中荷载作用于半无限空间的布辛奈斯克理论,建立了可考虑土石混填路基变形模量与孔隙率变化影响的路基表面竖向位移计算模型,利用土石混填路基表面静载试验曲线及曲线拟合方法确定了土石混填路基初始孔隙率,建立了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新方法.结合某工程实例进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与传统方法测试结果吻合,能加快测试速度,降低对路基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用于土石混填路基存在的诸多局限性与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贯入试验的土石混填路基的压实度快速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在受载前后岩土颗粒体积不变的条件,建立了土石混填料孔隙率与变形模量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土石混填路基视为半无限弹性空间,引进分级加载的思想,基于布辛奈斯克解导得了均布荷载条件下的包含初始孔隙率参数的荷载与变形计算公式,再将其转化为压实度与初始孔隙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压实度.该公式中仅包含两个基本参数,可由曲线拟合求出.最后,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开展了现场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对比数据表明,得到的压实度精度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对提高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精度做了探讨,为解决检测中的纠纷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4.
托阿公路土石混填路基,在北疆属于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地段,本文通过土石混填路基的探讨提出几点看法,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填料性质是影响土石混填路基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用离散元程序PFC2D建立土石混合料振动压实模型,从颗粒粗糙度、颗粒刚度、最大粒径、含石量对土石混合料压实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压实度为指标控制土石混填路基压实质量时,必须用最大粒径、含石量对标准干密度修正.研究弥补了宏观试验无法反应的微观问题,对工程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托阿公路土石混填路基,在北疆属于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地段,本文通过土石混填路基的探讨提出几点看法,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常张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路基冲击压实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常张高速公路采用冲击压实技术压实土石混填路基的问题,选取试验段进行了不同虚铺厚度路基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等试验研究,提出了虚铺厚度、冲压遍数、冲压沉降率(单级沉降量)、填料最大粒径等施工控制参数.其中不同虚铺厚度填料有相应的最佳碾压遍数,并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提出了最佳的虚铺厚度及其碾压遍数,并建议施工控制以沉降率为主.图3,表4,参9.  相似文献   

8.
路基压实度的提高及压实与路基承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压实效果的最佳含水率、压实厚度、平整度、压实功能、机具等因素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标准击实线对工程的指导,注意不均匀土质对路基压实的影响,及压实与路基承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胡意鹏 《科技资讯》2013,(5):55-55,57
高速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需要,采取了土石混填路基的施工方法,对高速公路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土石混填试验进行分析,以期得出最佳的松铺厚度、含水量及碾压次数,防止地面沉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郑飞军 《科技信息》2013,(7):212-212,242
针对目前路基检测领域采用静态施工控制指标的不足,本文在长沙高速公路路基上进行压实度实验,并在相应的点用FWD和PFWD进行了路基检测,然后进行数据反演和分析。结果表明:PFWD测得路基的弯沉反演得到的动态回弹模量比FWD法测得的路基动态回弹模量略大一点,但其数据都基本上接近;长沙高速红砂岩路基的动态回弹模量与压实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且乘幂模型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强夯处理黄土路堤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黄土路堤强夯压实处理问题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基于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及动力学相似原理设计模型路基及夯击功能,在路基中布设了加速度计及分层沉降标。按路基土不同的初始干密度及路顶单点夯和多点夯情况进行了强夯压实试验,研究了模型路基在强夯前后的分层压实度变化规律、路顶分层土的夯沉量和侧向挤出变形量以及强夯振动力沿路基深度水平向的传递规律,为强夯压实黄土路堤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针入度为10/20的硬质沥青和石灰岩集料制备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同时选择了一种PG76—22的SBS改性沥青,进行性能对比。基于体积法的配合比设计完成后,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车辙试验、三点弯曲试验、间接拉伸试验来评价硬质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静态回弹模量与动态复数模量均采用单轴压缩试验来完成,采用不同的加载模式,回弹模量采用7级静态加载,复数模量采用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动态加载。深入研究了温度对两种模量的影响。基于反曲函数绘制了动态模量主曲线,同时采用Cole-Cole平面分析硬质沥青混合料的黏弹特征。研究认为,硬质沥青可以制备抗车辙性能优异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相同温度下,硬质沥青混合料的复数模量均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但37.8℃以上温度时,硬质沥青混合料的黏性流动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3.
依托在高填方夯实地基上进行的桩侧负摩阻力现场试验,根据负摩阻力测试结果,提出考虑固结效应的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对高填方地基强夯加固区与非加固区分段进行侧摩阻力计算,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计算桩侧土沉降,反映固结效应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利用土-混凝土界面直接剪切试验得到桩土荷载传递函数,反映桩土相对位移对侧阻力发挥程度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求得计算公式的数值解,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推导的公式计算的桩侧负摩阻力沿深度的变化趋势与现场试验测试结果一致,现场实测桩侧负摩阻力值约是理论计算值的1/2,工程应用时可将理论计算的桩侧负摩阻力值乘以0.5的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14.
冲击+振动+静碾复合压实滚轮与土壤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土体粘弹塑性理论出发,以冲击 振动 静碾复合压实装置及被作用介质-土壤为整体,分析了土体在冲击 振动 静碾复合压实作用下的形变特点,以及如何用粘性、弹性、塑性三元件的恰当组合反映土体的这种应力应变特性,并由此建立了冲击 振动 静碾复合压实滚轮与土壤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运动微分方程,指出了在压实过程中土体的变形不仅与压实设备提供的压实力的性质和大小有关,而且与被压土壤的特性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固结程度对软土的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对珠江海洋软土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剪应变随着剪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频率和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减小;采用Hardin双曲线模型对动剪应变-动剪应力曲线进行拟合,拟合度较高;动弹性模量随着频率和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1/E_d-动应变幅值关系曲线进行分析,得出1/E_d关于频率和超固结比的动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红黏土路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以柳州红黏土为试验研究对象,在不同加筋层数下对加筋红黏土进行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加筋层数对加筋红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加筋红黏土的轴向累积应变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而减小,但加筋的增幅作用呈现递减趋势,从无筋试样开始,相邻加筋层数轴向累积应变降低的幅度分别为14.5%、10.6%和6.4%;随着加筋层数和振次的增加,加筋红黏土的回弹模量逐渐增大,但是加筋对土体回弹模量的增强效果并不显著;加筋能有效减小加筋红黏土的体应变,且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加筋效果越显著,3层加筋相比于2层加筋,体应变降低的幅度达75.04%;利用滞回圈斜率k描述土体刚度和弹性性能,随着加筋层数和振次的增加,k值先平缓上升,随后迅速增大,说明土体的刚度和弹性得到提高,但加筋效果与加筋层数并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基于碾压参数与填料属性建立的公路路基智能压实控制技术多元回归反馈模型的控制精度,建立了仅考虑碾压参数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在分析含水率对振动测值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以含水率作为修正参数对模型进行优化。反馈模型和优化反馈模型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虽然采用2种反馈模型进行公路路基智能压实施工控制均满足规范压实质量要求,但优化反馈模型的合格率高于反馈模型,控制精度提升了54.1%,证明了优化反馈模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坡顶强夯动力作用下边坡地基加固机理问题,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在试验中控制锤重和落距,分组测试在强夯过程中天然边坡的变形特性和动力响应特性,结合夯击塑性区概念解释强夯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机理,并结合数值模拟对试验结果进行进一步讨论。结果表明:夯击落点中心形成椭圆形有效加固区域,夯击对土体振动的有效影响半径小于3倍锤径;夯沉量与加速度值在最初3次夯击后趋于稳定;在相同强夯能级下,锤重对夯击点夯沉量的影响较落距更为显著,即“重锤低落”优于“轻锤高落”;坡顶夯击主要影响坡顶安全性,造成坡顶和坡中的水平位移显著增加,对坡脚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边坡地基加固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