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变速恒频恒压发电机的微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原动机转速变化的情况下,发电机定子端输出恒定频率,恒定电压的方法,建立了以发电机定子电压综合矢量定向的矢量控制模型,并给出了以MCS196KC为核心的实现此控制系统的硬件框图。  相似文献   

2.
电压空间矢量(磁链追踪)PWM控制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电机的功率因数,降低开关损耗,基于气隙磁通控制原理,以电磁量组合来逼近圆形磁链轨迹,而电压矢量的选择对应不同开关模式,因此构成电压矢量控制PWM逆变器。利用C语言仿真,该法输出电压较一般SPWM逆变器提高15%,每次状态切换只涉及一个元件,开关损耗降低,且模型简单,适用于各种PWM调速装置。  相似文献   

3.
对磁链开环空间电压矢量法PWM波进行了谐波分析,并对各次谐波所产生的电磁转矩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空间电压矢量法PWM波的控制方案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算法,讨论了按加权函数控制邻域半径的方法,并对SOFM算法应用于图象矢量量化进行了系统的仿真实验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8):222-227
为了解决常用电压矢量控制方法需进行大量函数运算,在实际应用中较难实现,并且在实际应用中需分析电压矢量变化对电流控制的影响,需降低计算量,因此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研究电压矢量控制问题。依据电压矢量控制电路图分析了电压矢量控制过程,获取电压矢量控制的过程中需遵循的三个规则。通过最近三矢量法对参考矢量进行合成,获取不同区域中各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电压矢量进行控制时,需满足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约束。数据包络分析在各采样周期内,依据电压矢量控制规则与作用时间,将不同决策单元的输入权重与输出权重当成变量,从最有利于决策单元的角度对不同决策单元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获取电压矢量评估结果,选择最优电压矢量当成下一个周期的施加矢量,实现电压矢量控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波形抖动方面的控制明显更稳定;在发生突变的情况下,所提方法可快速响应;电流畸变率一直处于最低水平。可见所提方法电压矢量控制优势显著,性能强。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电压预测和快速虚拟矢量调制算法的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供电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案。系统基于广泛应用于中高压调速系统的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结合空间矢量调制思想,通过电压预测控制算法生成直接转矩控制所需的参考电压矢量,然后基于非正交60°坐标系,构建虚拟矢量合成参考电压矢量,采用平衡因子调整冗余小矢量的作用时间,对中点电压进行滞后补偿控制,基本电压矢量的选取和作用时间计算十分简单,实现了快速空间矢量调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三电平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跳变和直流侧中点电位得到有效控制,并获得了良好的动态和稳态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基于虚拟矢量合成的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平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基于通用的二极管钳位式三电平逆变器,将空间矢量调制与直接转矩控制相结合,在分析各基本电压矢量中点电流特性基础上,对原空间电压矢量中的中矢量和长矢量部分分解,构造虚拟中、长电压矢量,合成参考矢量.减小中矢量对中点电压平衡的影响,同时增大了冗余短矢量对中点电压的补偿作用.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模块化SPWM逆变电源并联系统的环流工作特性和均流控制机理,针对全数字化控制SPWM逆变电源的电压调制特性以及死区和公共负载等非线形因素的影响,研究了并联系统的较高次谐波特性以及谐波环流对并联系统运行和输出电压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详细说明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提出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与矢量控制结合的思路,建立了基于SVPWM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MATLAB/Simulink建模和仿真.  相似文献   

10.
逆变器供电感应电机新型空间矢量PWM控制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了电压空间矢量PWM控制的几种不同组合方式。分析了每种组合方式下的谐波电流,电机谐波转矩和谐波损耗。给出了比较曲线和实验波形。为不同应用场合下选择不同的空间矢量PWM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组合方式3为在逆变器—感应电动机系统中的最优PWM控制方式。此方法的优点是器件的开关损耗低,而且在调制系数较高时,电机电流的谐波含量少,由其引起的电机谐波损耗低、转矩脉动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实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双PWM变频器系统的控制策略.在PWM整流侧采用空间矢量的无电压传感器的虚拟磁链的直接功率控制和在PWM逆变侧采用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这些控制策略使系统保持了很好的动态响应和静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本系统有良好性能.从PWM逆变侧到PWM整流侧增加的功率环提高了功率能量流动的动态特性,使输入和输出能量匹配从而减小直流侧电容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一种可实现单相电机对称运行的变频调速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单相电机对称运行时的合成电压矢量方程 ,提出了考虑单相电动机主、副绕组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下产生圆形旋转磁场的电压矢量式PWM变频调速控制方法 .该方法在保证两相电压分量相位相差90度的条件下 ,使电压分量大小与绕组匝数成正比 ,然后合成为电压矢量 ,产生PWM变频控制信号 .计算机动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单相电机产生圆形旋转磁场 ,实现对称运行是有效的 .样机的试验结果证明了用电压矢量式PWM变频控制方法实现单相电机宽范围调速的可行性 .  相似文献   

13.
与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的PWM整流器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相比,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省去了电流环解耦以及旋转坐标变换,使控制系统更加简单;同时,控制策略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交流侧低次电流谐波的补偿.在静止坐标系下建立了PWM整流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及谐波抑制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静止坐标系下PWM整流器的电压定向矢量控制及谐波补偿策略能够实现对交流信号的无静差跟踪和对交流侧低次电流谐波的补偿,提高了电网的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三相电压型SV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便于数字实现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方案,该方案基于矢量控制的思想,采用输入电压空间矢量定向,结合直接电流控制的方法进行电流跟踪控制,提高了整流器的整体性能,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性点箝位式(NPC)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以及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技术特点决定了逆变器存在中点电位波动和共模电压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可以兼顾中点电位波动抑制和降低共模电压.在分析传统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原理基础上通过优化基本电压矢量构成和基本矢量的作用顺序达到降低共模电压的目标;同时采用闭环控制策略,监测中点电位和中点电流流向,动态调整中矢量形式,将中点电位波动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为验证改进调制策略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搭建了仿真和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该策略相较于传统虚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共模电压可降低50%,且稳定状态下中点电位波动范围可控制在5V内.  相似文献   

16.
建立电压型PWM整流器的一般数学模型,运用坐标变换技术得到其在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SVPWM整流器的双闭环控制系统。针对PI控制器参数整定困难的问题,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设计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控制器,实现PI控制器的参数自整定。最后利用MATLAB提供的电力系统工具箱构建PWM整流器的滞环控制系统和矢量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矢量控制系统超调量被抑制,系统鲁棒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功率前馈电压型PWM整流器直接功率解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互为耦合问题,根据整流器在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推出功率控制数学模型,提出了电压型PWM整流器直接功率前馈解耦控制新策略,获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独立控制效果。依据新的输入电压空间划分及合成空间矢量,确定了新的功率控制开关表。根据电源电压空间矢量位置和功率控制所需整流器输入电压空间矢量位置,在新的功率控制开关表选择开关函数,给出了系统的功率控制器和电压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零空间矢量和PWM开关频率对异步电机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电压空间矢量PWM和规则采样次谐波PWM方法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次谐波PWM也可以由三相同时产生开关模式来实现;同时根据对电压零矢量的调整,研究了它和PWM开关频率对异步电机噪声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①两种方法仅有的差别是电压零矢量的比例;②选择适当的PWM开关频率能有效地降低电机的噪声·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矢量控制技术的PWM整流器理论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PWM整流器矢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前景,给出了矢量图及物理概念、矢量运算模型,采用电压和电流闭环调节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其结果证明给出的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