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近代报刊是西方传教士首创的。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我国的办报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传教士报刊开启了民智,推动了思想启蒙的发生,对我国国人自办报刊起到了示范作用。传教士在中国文化近代化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教士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出现,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序幕,在中国的报刊发展史甚至是新闻传播史上都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大事件。从该报刊进入中国的时代背景、宣传策略、宣传内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它对中国近代文明的构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即开启国人智慧,推动历史变革,为国人的新闻理论及办报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韬是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上海长期受雇于传教士设立的墨海书馆,在介绍、吸收西方科学方面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近代西学传播的前驱者。王韬的日记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洋场文人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状态进行了真实记录,对这些日记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为了解洋场文士的心路历程、生活方式和西方现代科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 王韬(1828——1897年),字紫诠,号仲弢,江苏吴县人,早期改良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他十八岁中秀才,后屡次参加乡试,均告落第。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邀请,任职于英国教会的墨海书馆。1862年,王韬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替太平军献策,为清政府查悉而遭通缉,因此避居香港,帮助英人里雅名翻译中国经书。1867年至1870年间,王韬由里雅名邀往英国译书,并游历了法、俄等国。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撰文宣传变法自强思想。1879年,东游日本,1884年经李鸿章默许,回到上海定居,晚年主持格致书院。 王韬作为一名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一生  相似文献   

5.
王韬是晚清“条约口岸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他早年在上海长期受雇于传教士设立的墨海书馆,在介绍、吸收西方科学方面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近代西学传播的前驱者。王韬的日记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洋场文人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状态进行了真实记录,对这些日记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为了解洋场文士的心路历程、生活方式和西方现代科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6.
晚清以降,早期来华传教士投身近代报刊的出版活动,以此揭开了中文报刊杂志近代化的序幕.<东西洋考>作为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杂志,采用分类编纂方法,设定新闻栏目,关注国内外社会新闻,成为近代中文报刊杂志的雏形,推动了中文报刊杂志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年代,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一部分地主官僚士大夫,如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陈虬、汤震、何启,胡礼垣等。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意识的知识分子,是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和政治代言人。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们力主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全面改革,由此揭开了中国近代法律思想转型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小报"的出现到1953年底中国内地私营新闻业的终结,中国民营媒介历经曲折,也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民营媒介(侧重民营报刊)一直被压制,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先天不足,中国近代的社会环境不安定,缺乏舆论自由的文化传统和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大约经过《莱茵报》、《新莱茵报》和《社会民主党人报》这三个不同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这期间的报刊实践和革命活动中形成的新闻思想,向我们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以郑观应、王韬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思想家面对民族危亡,提出了一些兴女学的思想和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关注女子教育的思想家;甲午战后,以康梁等为首的男性精英们推动兴女学思想继续向前发展;进入20世纪,早期知识女性们的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并试图从自身经历出发解读女子教育问题,标志着维新语境下的兴女学思想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安徽大学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所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的论文或围绕新闻、报刊本体进行历史学的探讨,或对新闻业务、职业发展历史进行深入考证,或探讨历史人物的报刊思想与活动,或将报刊舆论、媒介话语与社会历史关联研究。会议讨论突出以下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新闻史的研究视野、视角问题,新闻史研究的立足、主体问题,以及新闻史学研究如何走进历史现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近代中国领土创办、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在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报刊发展史、新闻传播史上有开创之功,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拟结合相关资料,略述《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反思是人们对自我思想行为的反观自照、反省自察。社会在人们的反思中不断飞跃,中国近代社会不断汹涌的反思浪潮,成为中国近代报刊的重大主题,关注并反映先进的中国人的反思历程,将作为一种优良传统,为后来的报刊工作所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新闻思想与中共新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在他主持与编辑过的报刊中,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与观点与中共新闻理论或新闻政策有着深刻的关系与渊源,包括:梁启超的“去塞求通”思想与中共早期”的“启发民智”;梁启超的“耳目喉舌论”与中共“喉舌论”;梁启超的“政治家办报”与中共“政治家办报”的新内涵等等。  相似文献   

15.
近代湖南报刊应时代之需而起,适应民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迁,它积极推动政治变革,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为湖南的社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强调报刊要发挥宣传政策、组织群众、引导舆论、批评监督作用,指导和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维持近一个世纪之久的上海租界,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是近代中国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的一个"窗口"。上海租界期中国报刊事业开始向近代化起步与衍变,初步具备了近代社会的新的特征。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办报,宣传西方基督教思想企图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他们的办报活动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催生了近代大批著名报人。"租界"这片"国中之国"在西方成熟报刊体系影响下,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媒介集团化经营、出版自由和商业经济的先进资本主义性质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18.
宁如柏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94-197
《循环日报》创办之初就与香港已有相当实力的报纸竞争,并成功生存和发展下来,这同王韬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王韬的经营策略主要包括受众定位明智、重视广告、降低成本、广设订售点、突出宣传特色以及扩大报纸知名度等几个方面。正是凭着颇具创意的经营策略和振聋发聩的言论,王韬和他主持的《循环日报》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9.
近代湖南报刊应时代之需而起,适应民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迁,它积极推动政治变革,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为湖南的社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是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戊戌维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康有为,他23年从事报业活动的经验和成就,以及视报刊可以“匡政府所不逮”的作用,主张新闻立法和新闻控制等新闻思想,对当时新闻争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今天的新闻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