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铈—钼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铈和钼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微波加热技术制备了Ce2(MoO4)3超微粒子催化剂,使用DTA-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复合氧化物超微粒子形成、晶相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Ce2(MoO4)3超微粒子的适宜条件为:初始溶液pH=1.0,柠檬酸/(铁 钼)摩尔比等于0.4,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干凝胶,经微波加热处理后,粒子的比表面积为35.8m^2/g,粒径约为40nm。  相似文献   

2.
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沉积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锌超微粒子薄膜,并经AES成分分析及XRD物相结构鉴定,随制备条件不同,结构将明显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粒子的粒径为88.5nm。用俄歇电子能谱(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超微柱子膜的表面成分此、表面电子态进行了研究,用Ar~+枪对样品表面进行了剥离,同时用AES作跟踪分析。结果表明,Zn/O比基本保持不变,C稍有减少。这和电子探针持续作用AES跟踪分析结果基本相同。样品表面的电子态是Zn2p_(1/2)、Zn2p_(3/2),Cls、Ols;粒径及基质对表面光电压谱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以木薯淀粉和十六醇为原料合成表面活性剂-烷基多苷(APG)的催化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机酸催化剂以硫本为好,有机酸催化剂以对甲苯磺酸为好,复合催化剂以硫酸-磷酸为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钼系催化剂催化合成1,2-聚丁二烯研究的历史及概况,重点阐述了钼系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因素(包括催化剂的用量及配比,聚合条件,杂质等),活性中心模型,聚合机理及聚合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展望了钼系催化剂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CuO—ZnO/HZSM—5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CuO-ZnO/HZSM-5双功能催化剂上进行了CO2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CuO-ZnO是CO2加H氢合成二甲醚双功能催化剂的加氢组分,HZSM-5是脱水组分,二者应尽可能地紧密结合,以便充分发挥二者的“协调”和“促进”作用;CuO-ZnO与HZSM-5的最佳配比为9:1(重量比)。通过DTA,XRD,TPR,H2-TPD,CO2-TPD,BET等方法对双功能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吸附等特性,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Zr-Fe-ZSM-48沸石的合成、表面性能及其负载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Si-ZSM-48和Fe-ZSM-48相比,Zr-Fe-ZSM-48中的Zr和Fe同时进入ZSM-48分子筛骨架,使分子筛表面的弱碱中心失,出现多个不同的强碱中心。Zr-Fe-ZSM-48负载铁钾催化剂有利于铁的还原,但各还原过程的还原比例与KFe-Si-ZSM-48和KFe/Fe-ZSM-48相比有着较大差异。KFe/Zr-Fe-ZSM-48在CO加氢反应中活性和选择性都较低。  相似文献   

7.
用XPS研究了Ni负载量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选择负载量为8%的Ni/γ-Al2O3催化剂,解迭出Ni2p3/2XPS,Eb(NiO)=855.2eV,Eb[Ni-O(T)]=856.5eV,Eb[Ni-O(O)]=857.9eV;测定了不同温度通H2还原后吸际丙烯及不同温度吸附丙烯后Ni2p3/2及C1sXPS的变化。对照EPR及UV-DRS结果,推断丙烯在反应过程中形成[Ni(C3H6)n]^(1-δ)+及[Ni(C3H6)n]^(2-δ) (n=1,2)过滤态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是一种优良的无毒增塑剂,以其绿色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催化剂的选用是制取乙酰柠檬酸三丁酯工艺中重要一个环节。以溶胶法负载磷钨酸制取的固化酸催化剂,酯化率高,重复使用率高,是一款理想的酯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T-80、OP-10、PEG-400 3种不同的表面分散剂处理Ru/AC氨合成催化剂的RuCl3浸渍液,研究了表面分散剂对钌催化剂活性、分散度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这3种表面分散剂处理RuCl3浸渍液都能有效提高钌催化剂的钌金属分散度、催化活性和耐热性.当表面分散剂的用量均为1‰时,上述3种表面分散剂对催化剂的钌分散度和催化活性的影响顺序为T-80>PEG-400>OP-10.用T-80表面分散剂处理RuCl3浸渍液时,T-80最佳用量为1‰,用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钌金属的分散和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CO对Cu—Zn—Zr催化剂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种CO含量不同的原料气对Cu-Zn-Zr催化剂进行CO2加氢合成甲醇的研究.结果表明CO能抑制催化剂表面产生逆水汽变换反应活性位的CO2吸附,从而有效地提高CO2加氢合成甲醇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指出熔融Fe-Co催化剂对费-托合成反应具有活性高、反应温度低,产物中CO2含量较少的特点。加入的金属Co熔融后与Fe生成固溶体,经H、N还原活化后,Co原子均匀地分布在α-Fe晶格中,并使α-Fe晶胞参数变大。Fe-Co催化剂还原后反应过程中α-Fe相较多。Fe相较少,促使-托反应活性提高,抑制了变换反应,减少产物中的C0含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方法,研究了F-T合成铁-锰系催化剂于不同条件下吸附CO后,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不同加氢活性碳物种的形态和反应性。结果表明,一氧化碳在铁基催化剂上解离后,可形成三类不同加氢活性的碳物种:表面碳(或其衍生的表面碳物种)、体相碳化物和非活性碳。其中,表面碳是形成甲烷及高级烃的表面活性中间物;体相碳化物可能是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真实活性相;而非活性碳则可能导致催化剂的失活。适量的锰、钾助剂对一氧化碳的解离及碳物种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F-T合成用Fe/Cu/K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发现在H_2气氛下还原时,催化剂的物相变化为: α-Fe_2O_3→FeO_4→α-FeK助剂对还原起抑制作用,Cu助剂可使还原温度下降,起了促进还原的作用,助剂的加入及配比变化对第一步还原的影响尤为显著。TPR曲线的定量解析,得到了还原动力学参数v,E和n,并发现E是还原度α的线性函数,证明催化剂表面为非均匀表面,还从助剂Cu/K含量比发现了助剂对还原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PAN 活性炭纤维表面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差热分析(DTA)等方法,证明不同比表面积的聚丙烯腈(PAN)活性炭纤维(ACF)具有不同的表面微结构。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的ACF、与低比表面积的ACF相比,类石墨微晶尺寸小,边缘活泼C原子数目多,本体C原子质量分数大,N、H、O等杂原子质量分数小,羧基、酰胺基团的数量少,醚基数量多。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黑索今与奥克托今的相对裂解产物丰度随表观裂解温度变化的曲线,其两的不同点是由于这两种炸药的热物理化学过程不同而产生的。奥克托今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主要发生相对单纯的凝聚相的热化学分解,因此在F-Tp曲线上存F值随Tp值快速和线性增长的特征;而黑索今由于挥发始终伴随着热化学分解过程,故呈现F值随Tp值慢速和非线性增长的特点,F-TP曲线不仅能够反映  相似文献   

16.
铂掺杂对氧化锡超微粒子薄膜表面结构及气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直流气体放电活化反应蒸发法制备了氧化锡超微粒子薄膜(I),再用直流平面磁控溅射法掺杂Pt。Pt的掺入使I的晶粒增多,电导下降,还使薄膜的气敏特性到显著改善,讨论了Pt掺杂对薄膜灵敏度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La-Cu-Mn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的表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以EDTA为配位剂的Sol-gel法制备La-Mn体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借助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其表面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2 部分取代A位、B位或同时部分取代A位、B位将导致氧化物特征发生变化,部分取代A位的La^3 比部分取代B位的Mn^3 更有利于锰离子在表面富集,更能提高晶格氧的相对含量和阳离子缺陷的浓度,但对Mn^3 含量的影响程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用共沉淀法制备并经氢预还原活化的三组份 Cu-ZnO-Al_2O_3 和四组份Cu-ZnO-Al_2O_3-M_2O_3(M=Sc~(3+)、Cr~(3+)或In~(3+))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 XPS,XPS-Augcr,TPD谱表征及CO吸附量测定,研究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表面铜的化学态。根据原子价补偿原理及本实验结果,在温和还原条件下,催化剂活性表面存在少量Cu~+,它是 CO、H_2 的吸附活性位。  相似文献   

19.
以偏钛酸为原料制备水合TiO2,经煅烧获得TiO2超微颗粒,利用XRD、TEM等手段测试样品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水合TiO2经300 ̄600℃煅烧可得到金红石相结构,经600℃煅烧样品粒径为10 ̄20nm,大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0.
ZrO2超细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共沉淀结合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级的YTZ粉料(以Y2O3稳定的ZrO2),讨论了反应物浓度、碱度、烧结方法、成粒方法、烧结条件等对粉料的影响.热分析和XRD(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当温度从常温升至700℃,粉料经历了由无定形向四方相、单斜相晶体的转变,相变温度分别是450、700℃.对烧结过程的研究发现,在300℃处并非为简单的失水过程而是相转变.用TEM(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粉料团聚体的形貌、尺寸,TEM及X射线线宽法确定晶粒的大小约20nm;BET法测得其比表面积最高可达79.5m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