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西宁地区栽培球茎花卉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但由于科技,交通、观念限制,球茎花卉的栽种起步较晚,技术落后,本文就唐菖蒲,郁金香,大丽花等球茎花卉在西宁引种后的生长发育表现,提出了一整套适合高原冷凉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并对西宁地区发展球茎花卉,增加经济收入的前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从茴香油生产茴香醛的废渣、废液中提取副产品茴香酸,合成茴香酸乙酯。对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茴香油生产茴香醛的废渣、废液中提取副产品茴香酸,合成茴香酸甲酯。对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通式为REL3(RE^3 =Pr^3-、Sm^3 、Tb^3 ,L=对-茴香酸根)的二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电导、IR、UV、TG-DTA等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该类配合物属桥式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番红花的花柱为名贵进口药材。它的开花与球茎大小密切相关,小于8克重的球茎难以开花,而真正具有生产价值(开花)的球茎其重量在13克以上。但是,开花的大球茎种植一年以后,有部分球茎变小,开花数下降,有的变成不能开花的小球茎,严重的影响了番红花的产量,因此,如何使开花球茎不退化,以及退化的小球茎迅速增大复壮,便成为生产和科研  相似文献   

6.
项目背景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总称,是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植物,始祖种为热带森林下层多年生草本,系统发育形成其奇特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却为中外学者所陌生。种质资源集中分布在亚洲中南半岛、云南南端,中国西南几省自古以半野生魔芋球茎作黑豆腐食用;印度以疣柄魔芋不含葡甘聚糖。  相似文献   

7.
唐菖蒲花芽形态分化与叶片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观察,唐菖蒲花芽分化为向顶式,花芽形态分化可分为11个时期。花芽分化时期与叶片生长表现出较稳定的并行生长关系,并在开花球茎范围内受球茎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番红花球茎的形成、膨大、充实过程及其环境条件对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球茎膨大初期,生长速度很慢,干物质累积少;中期,球茎快速增大,干物质累积也增多,后期,膨大速度减缓,干物质累积仍然增加一直到回苗。球茎绝对含水量随着干物质的增重而增加,其重量比干物重约高一倍。含水率比较平稳,始终保持在70%左右。地上部叶片与地下部球茎的生长表现在球茎的快速膨大是在叶片缓慢生长阶段进行,而球茎快速增重是在叶片干重处于平稳状态时进行的。球茎膨大、增重规律为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石蜡切片法,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异源2 号、中国春与球茎大麦(Hordeum bulbosum L.)远缘杂交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实验表明,仅具1对Kr基因的异源2 号和具3 对Kr基因的中国春与球茎大麦杂交,其受精和胚胎发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小麦与球茎大麦远缘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大麦苗含硒过氧化物酶催化联二茴香胺-H2O2反应体系的主要氧化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UV,IR,MS和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的主要反应产物为联二茴香胺的二聚体。在此基础上,对含硒过氧化物酶催化联二茴香胺-H2O2反庆的机理作了进一步的推测。  相似文献   

1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白番红花球茎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对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三因素进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并通过白番红花球茎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研究白番红花球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白番红花球茎多糖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为428 W、超声时间为45 min、液料比为57.8∶1(mL·g-1),多糖实际提取率为7.54%.白番红花球茎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其清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78.5%、57.9%、45.3%、79.8%.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白番红花球茎多糖的工艺合理可行,并且白番红花球茎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小茴香又称茴香、(?)香、香丝菜,属伞形花科植物.它除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糖、脂肪以及体内必需的矿物质外,还含有3%~8%的挥发油.其果实能作香料.还可入药.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仙客来叶柄和球茎脱分化过程中核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培养后2d,DNA和RNA含量增加迅速,出现峰值,培养过程中RNA含量波动式上升,变化幅度大于DNA,RNA/DNA增加,DNA代谢相对较稳定;总核酸含量表现为稳中有升的趋势,叶柄和球茎的核酸代谢特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经过梯度驯化及富集筛选,从环境样品中分离获得348株能以反式茴香脑为唯一碳源的菌株。通过薄层层析法和反相高效液相法对转化液中的残余反式茴香脑和茴香酸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得到一株对反式茴香脑耐受能力和茴香酸产量都较高菌株WGBF9。在含体积分数为10%的反式茴香脑的种子培养基中,菌体的生物量为空白对照的37.42%,在含体积分数为20%反式茴香脑时,生物量也能达到空白对照的26.57%,说明WGBF9对反式茴香脑具有很高的耐受能力。将该菌株接种到复筛培养基中,30℃、转速200r/min的条件下发酵36h,茴香酸的摩尔生成率为17.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等实验分析,初步鉴定WGBF9为恶臭假单胞菌A类变种(Pseudomonas putida biotype A)中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15.
以茴香幼苗的茎和叶柄为外植体,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处理下产生了愈伤组织,进一步诱导生成胚性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形态建成的两种基本方式:器官发生和胚状体发生,得到了茴香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以内蒙古小茴香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研究了10 mg/L锌浓度下,不同水杨酸浓度(100μmol/L,200μmol/L)处理对茴香植株株高、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锌胁迫下,水杨酸处理不利于茴香植株株高的生长,且高浓度水杨酸对株高生长的抑制较大;高浓度水杨酸处理能显著降低茴香植株的生物量累积,但可提高茴香植株的根冠比;200μmol/L水杨酸处理能显著促进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水杨酸处理在茴香不同阶段对锌的吸收累积的影响不同;水杨酸处理后,不利于锌在茴香植株体内的迁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认识土壤砷污染与植物砷含量的关系,进行土壤加砷盆栽魔芋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魔芋球茎和茎叶的砷含量范围分别为2.12~14.98和1.23~21.23μg g-1,均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在对照下,球茎砷含量高于茎叶,在土壤加砷下,茎叶的砷含量高于球茎.魔芋的富砷量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在低土壤砷水平下,魔芋球茎富砷量大于茎叶,高土壤砷水平下,魔芋茎叶的富砷量大于球茎.同对照相比,土壤加砷降低了魔芋球茎富砷量所占比例,增加了魔芋茎叶富砷量所占比例,低土壤砷水平下,球茎富砷量所占比例高于茎叶,高土壤砷水平下,茎叶富砷量所占比例高于球茎.魔芋对土壤加砷的利用量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魔芋对土壤加砷的利用率只有0.25‰~0.84‰.魔芋球茎和茎叶对砷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3~0.13和0.07~0.13,同对照相比,土壤加砷降低了球茎的富集系数,增加了茎叶的富集系数,在对照下,球茎的富集系数高于茎叶,在土壤加砷下,茎叶富集系数高于球茎.总之,土壤加砷不仅显著增加了魔芋球茎和茎叶的砷含量,也改变砷在魔芋体内的分布格局,魔芋是吸收利用土壤砷能力弱的植物,魔芋通过将所吸收的砷转移到地上部分以适应砷污染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8.
番红花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番红花整个小球茎作外植体,培养在68A2~3mg/L(单位下同)和NAA0.2~0.3的MS培养基上,出芽快而多.将无菌芽去尖接种到6BA4的培养基上,并加进少量NAA,对丛芽诱导有利.愈伤组织和芽接种到6BA0.5和NAA0.2的MS培养基上,均可长出小球茎.将带芽的小球茎接种到1BA1的1/2MS培养基上,可得到96%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藏茴香的食用、香料用、药用等经济价值进行了探讨,并从引种和驯化、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加工工艺的研究等方面对藏茴香在开发利用上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藏茴香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合成黑色素的关键酶.研究了茴香醛和茴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单酚酶活力的影响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茴香醛对蘑菇酪氨酸酶单酚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对酶稳态活力的抑制作用,茴香酸除了影响酶稳态活力外对迟滞时间还有延长作用.3.0 mmol/L的茴香醛使得单酚酶的稳态酶活力下降70.5%,对迟滞时间几乎没有影响;相比之下,3.0 mmol/L的茴香酸可以使单酚酶活力下降38.8%,并使迟滞时间从114 s延长到218 s.通过研究茴香醛和茴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设计新型酪氨酸酶抑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