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拔牙前后的内科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患者拔牙有一定的危险性,不但要严格掌握拔牙适应症,还要采取系统的内科保障,确保生命安全本报告有12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介绍冠心病患者的拔牙指征和常用的内科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林晓炜 《甘肃科技》2022,(4):130-132
研究并分析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阻生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拔牙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拔牙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手术时间以及牙槽完整度情况。观察组患者在经微创拔牙技术治疗后所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阻生齿患者采用微创拔牙技术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较传统拔牙技术而言,微创拔牙技术有着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患者满意度更高等优点,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常捷 《甘肃科技》2014,30(15):129-130
探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后止血的临床效果。选取需要拔牙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拔除患牙后将牙槽窝搔刮干净,直接将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喷射于拔牙创局部,进行创口缝合后,并用棉球压迫止血;对照组拔牙后除不喷射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外,其余同对照组,观察拔牙后出血情况。观察组拔牙后出血率1.89%,对照组出血率8.8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后出血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术后止血,止血迅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180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一种笑气,用在舞会上,人们吸了一些,就哈哈大笑不止。 1844年,美国牙科医生威尔士在舞会上碰到一件奇怪的事:脚上划了个大口子,可是却没有感到痛。这件事引起他的深思:“这一定与吸入笑气有关系。那么,如果利用笑气做麻醉剂,拔牙时不就感觉不到疼痛了吗?” 于是,威尔士亲身试验。他吸入一些笑气,就动手拔牙,他感到一点儿也不疼。经过几次实验以后,1845年1月,威尔士在美国一家医院里公开表 演“麻醉无痛拔牙”。他先让牙病患者吸入一些笑 气,但拔牙时患者却痛得大喊大叫。 年轻的助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下颌中位近中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应用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因下颌中位近中水平阻生智齿导致下前牙牙列拥挤错位的年轻正畸患牙(者)80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拔牙器械采用高速涡轮牙钻和微创拔牙刀,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牙器械,记录术中牙齿拔除术所需时间、术中及术后7 d复诊时患者的症状。结果研究组平均拔牙时间15.1 min,对照组平均拔牙时间32.5 min,研究组平均拔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反应及满意度调查中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速涡轮牙钻和微创拔牙刀在年轻患者下颌中位近中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外科的拔牙术是牙体病、根尖病、牙周病、阻生牙、多生牙、端留乳牙、病灶牙等很多口腔疾病的适应症。拔牙术后出血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急症和主要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拔牙术后对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对出血严重者可产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为使临床工作中减少或避免拔牙术后出血,医生要掌握拔牙术后出血的原因、特点以及研究预防的对策和应急、治疗出血的具体措施。笔者在口腔科门诊、急诊自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六年所遇到的83例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83例中,男性54例,女性29例,后牙75例(90.5%);…  相似文献   

7.
李育林  赵海燕 《甘肃科技》2009,25(2):151-151
收集了308名青少年一般性矫治患者,对其拔牙率、拔牙位置、拔牙原因进行了分析统计。讨论了拔牙矫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就统计结果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拔牙后引起颅内感染一例报告王彤歌(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10630,广州)拔牙后所引起的颅内感染极少见,现报道一例如下。1病例患者,农民,44岁。因发烧,头痛、呕吐及昏迷4d于1990年1月19日入院。入院前10d有牙痛及牙齿松动,曾...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由于其创伤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院自2004年-2007年共收治冠心病患者726例,有413例做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116例置入冠脉内支架1~5个。现将其介入治疗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病例1:患者女,21岁。于1996年1月因左上后牙及左下后牙残根要求拔牙,询问病史无拔牙禁忌症。口腔科检查: 残根叩诊(-)局部粘膜无红肿。首先预备拔除 ,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粘膜,分别作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腭大神经阻滞麻醉及 近中根颊侧浸润麻醉,注射麻药后约5~6分钟,患者自觉同侧下唇及舌尖麻木,分离 牙龈,颊侧远中疼痛,但可以忍受,拔除 ,试分离 牙龈、无痛、拔除 ,加咬合棉球。病例2:患者女,29岁。于1997年4月因左上后牙残根要求拔牙,问病史无拔牙禁忌。口腔科检查: 残根叩诊(-)周围牙…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43例冠心病患者经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划分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并与高频心电图上高频切迹作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高频心电描记术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81.9%,符合率为83.7%,正确指数为66.2%;对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上血管阻塞的结果与其相应导联上的切迹数不呈线性相关,而对心绞痛患者似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Q波上的高频切迹对反映冠状动脉阻塞的可能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特点,为该地区冠心病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127例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健康检查的127例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亚高原地区有连续20年以上居住史.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观察导致亚高原地区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过量吸烟50.4%,过量饮酒59.8%,高血压46.5%,血脂异常43.3%,各项观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烟酒过度、血脂异常是亚高原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提高当地冠心病防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临床护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牙周病的患者减少拔牙的机会,尽快恢复牙列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本文对11例牙周病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及术后护理的必要性、护理配合和体会。通过纳入2016-2018年至兰州大学口腔医院行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的共927颗患牙进行分析,于术前完成护理准备,术中进行护理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完善护理指导,最后完成护理效果评价。拔牙术前护理工作应着重于了解阻生智齿类型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尽量使患者紧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拔牙术中劈冠、去骨、增隙时正确锤击的方法和力量,可使术者工作效率提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患者不适感减少,疼痛持续感弱,促使创口愈合以及短期生理心理的康复。下颌智齿拔除术过程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工作是拔牙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及胰岛素抵抗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观察组(43例,合并冠心病)、对照组(57例,未合并冠心病),对比两组的血糖、胰岛素、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总结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LM-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小板聚集及胰岛素抵抗功能亢进与冠心病的发生及进展关系密切,在临床应加以重视及预防.  相似文献   

17.
即刻义齿又称预成义齿。它是一种在患者天然牙尚未拔除前,将义齿预先做好,当牙齿拔除后立即戴入的义齿。前牙应拔除的患者,如果修复一般义齿,须在拔牙伤口完全愈合后才可制作。在此期间,患者的面容、发音及咀嚼功能都受到一定影响。采用即刻义齿,可使患者免除拔牙后缺牙的不便;另外,戴上义齿后,还可起到止血、减少感染和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维吾尔医学体液论对305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进行异常体液分型,采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抗凝血酶哪(ATⅢ)含量.结果表明,305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70例、异常血液质型冠心病126例、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28例、异常黏液质型冠心病81例.各组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浆GMP-140含量明显升高(P<0.01),冠心病患者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t-PA,PAI-1,ATⅢ的含量,健康对照组与各组患者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常黑胆质组冠心病患者t-PA,PAI-1,ATⅢ的含量分别与其他3组患者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均发生异常变化,其中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受阻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探讨灸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纳入68例为对象,以掷硬币法将68例患者分成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34例。西药组患者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中西药组患者则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中西药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6%比西药组79.41%高,P0.05。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明显,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细胞黏附分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维吾尔医学体液论,对305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进行异常体液分型分组,采用ELISA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l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含量.观察不同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细胞黏附分子含量的变化.探讨细胞黏附分子在冠心病维吾尔医学异常体液分型中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305例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70例、异常血液质型冠心病126例、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28例、异常黏液质型冠心病81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冠心病患者slCAM-1.sVCAM-1含量均有明显增加(P<0.01);在异常血液质组、异常胆液质组、异常黏液质组3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其他3组进行两两比较.异常黑胆质组slCAM-1.sVCAM-1含量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这表明.不同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细胞黏附分子含量均发生异常变化.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患者细胞黏附分子含量的异常变化较其他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