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 ,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繁殖场现圈养了大熊猫 4 2只 ,雄性 18只 ,雌性 2 4只 .0~ 1岁的 11只 ,2~ 4岁的 12只 ,5~ 10岁的 8只 ,11~ 15岁的 7只 ,16岁以上的 4只 .育龄雌性大熊猫 11只 ,有生育史的 9只 ,育龄雄性大熊猫 6只 ,4只能进行自然交配 ,2只可供采精 .从 1986~ 2 0 0 0年 ,共繁殖大熊猫 3 3胎 ,5 0仔 ,存活 1岁以上的3 6只 ,存活率为 72 %,其中单胎 17胎 ( 5 1 5 %) ,双胞胎 15胎 ( 4 5 5 %) ,三胞胎 1胎 ( 3 %) .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 ,每年春季 3~ 4月发情交配 ,8月 ( 3 0 49%)和 9月 ( 4 8 88%)产仔 ,每胎平均产仔 1 5只 ,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 1 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仔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 ,妊娠期平均是 13 7 4± 19 3d ,初生幼兽的体重平均为14 2 6± 3 9 4g(N =13 ) ,最轻的只有 5 3 5g ,最重的 2 16g .即使是同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也有很大差异 ,1999年 8月2日大熊猫白雪产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分别为 5 3 5g和 15 0g ,相差近 3倍 .性成熟的年龄 ,雌性是 5 7± 1 1岁 ,雄性是 5 8± 0 5 8岁 .  相似文献   

2.
记录了 1 例马来穿山甲在圈养下的交配行为及幼仔出生和成长记录。在2015年1~2月,对2只圈养马来穿山甲(Manisjavanica)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在之后的时间内又观察记录了新生幼仔的出生和成长过程。结果显示:马来穿山甲都以雄性为主发起交配行为,整个过程分为性激动、求偶、交配、射精等4期,持续时间约21min ,求偶期最长。在混合圈养的 36d 里,共有22d发生了交配行为,多数时间每日交配1次,主要集中在投食后,交配方式采用侧卧式。此对马来穿山甲于2015年2月3日首次交配,当年4月8日雌性个体产下1只健康雄性幼崽,160d后幼崽体质量达2540g 。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马来穿山甲的交配行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提高圈养马来穿山甲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3.
记录了1例马来穿山甲在圈养下的交配行为及幼仔出生和成长记录。在2015年1~2月,对2只圈养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在之后的时间内又观察记录了新生幼仔的出生和成长过程。结果显示:马来穿山甲都以雄性为主发起交配行为,整个过程分为性激动、求偶、交配、射精等4期,持续时间约21min,求偶期最长。在混合圈养的36d里,共有22d发生了交配行为,多数时间每日交配1次,主要集中在投食后,交配方式采用侧卧式。此对马来穿山甲于2015年2月3日首次交配,当年4月8日雌性个体产下1只健康雄性幼崽,160d后幼崽体质量达2 540g。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马来穿山甲的交配行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提高圈养马来穿山甲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去年和今年对卧龙圈养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观察,总结了大熊猫在发情阶段各个时期的行为特征。在各个年龄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年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14-18d;中年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12-16d:高龄大熊猫的发情时间为:9-13d.结合尿中雌酮的变化判断最佳的配种时间,以保证能够配种的雄性大熊猫的精液品质,同时减少了为雌性没有达到发情高潮时期交配的打斗,避免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5.
扭角羚的繁殖特征及生命表初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牙齿切片方法,共鉴定出41号野生扭角羚四川亚种的年龄,结合野外及圈养条件下的观察资料,编制出扭角羚的生命表、内禀增长率及繁殖价表。结果表明,雌性性成熟年龄为4岁多、雄性为5岁多;雌性最大繁殖年龄为17岁、雄性尚不完全清楚;由生命表编制出了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死亡率曲线。  相似文献   

6.
圈养繁育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繁育的2只大熊猫幼仔(雌,雄各1只)8-421日龄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为相同年龄的幼仔,雄性个体的平均体质量较雌怀的大,但二者的日均或月均体质量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雌性幼仔的日均体质量增长率较雄性的大,同样,雌性幼月均体质量增长率也较雄性幼仔的大,研究结果表明,母兽与人工交替哺育有助于幼仔体质量的增长,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人工哺育所用的奶粉组成成分,幼仔所处的环境以及幼仔的活动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1977~1989年,我国按一雄配多雌,饲养雌性黑叶猴22头,共怀孕90胎,育成66仔,成活率达73%。母猴的发情无季节性,持续时间为2.57±0.68d,发情周期为22.5±7.93d。母猴因流产、早产、新生儿死亡、哺乳期夭折平均经75±27.42d后恢复发情交配。怀孕期为184±15d。胎盘属血绒膜型胎盘,重117.7±23.18g、脐长24.83±3.25cm,脐中段外径0.48±0.04cm,胎盘大18.38±2.76cm×7.25±1.2cm。在正常情况下,母猴的一个生殖周期为17.42±1.79个月。乳齿8d龄开始萌出;半岁长齐,20枚。2岁2个月龄至4岁为齿的更替期。4岁10个月龄后长齐,32枚,恒齿。仔猴4岁10月龄前平均月增重为115.69±51.02g。雌性3.96±0.53岁、雄性5.5~6岁性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午沙鼠各个发情周期,了解子午沙鼠的发情规律。方法每天间隔4 h连续20 d采集24只雌性子午沙鼠阴道上皮细胞涂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阴道脱落上皮细胞角化细胞形态及数量,确定子午沙鼠不同发情周期。结果子午沙鼠的发情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发情前期(22. 0±12. 0) h,发情期(26. 8±8. 1) h,发情后期(18. 20±9. 10) h和发情间期(50. 0±38. 2) h,发情周期为(4. 7±1. 2) d。发情前期有核上皮细胞比例为(80. 20±1. 83)%;发情期角化细胞比例占(88. 00±1. 86)%;发情后期角化细胞比例(24. 80±1. 43)%、淋巴细胞比例(48. 20±2. 05)%和角化细胞比例(24. 80±1. 43)%三种细胞均存在;发情间期淋巴细胞比例为(91. 70±1. 66)%。结论雌性子午沙鼠的发情周期为(4. 7±1. 2) d,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发情间期分别占发情周期的19. 5%、23. 8%、16. 1%和44. 3%,各期上皮细胞角化细胞形态及数量的比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年龄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野外环境中达乌尔黄鼠冬眠的模式存在年龄性别的差异,为研究这种差异是否与冬季可利用的能量有关,我们将动物按年龄和性别分为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年雄性和亚成年雌性4组,在实验室条件下监测冬眠前能量贮存和冬眠季节冬眠模式和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的入眠和出眠时间基本为先雄性后雌性,先成年后亚成年;成年黄鼠冬眠季节的持续时间和深冬眠的累计时间短于亚成年组,与野外的研究基本一致.代表能量贮存量的最大体重值为成年大于亚成年,雄性大于雌性;最大体重出现时间也是先雄性后雌性,先成年后亚成年,这与冬眠模式的年龄性别差异相一致.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的年龄性别差异本质上可能受体内能量的贮存状况的影响,黄鼠能够利用可利用的能量减少冬眠表达.  相似文献   

10.
黑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只不过是普通金钱豹黑色型的变异种,有时在一窝金钱豹的幼仔中,就有黑色的个体。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黑豹的体毛并非纯黑,在亮光下,可隐约地辨认出其身上的环状斑纹。黑豹与金钱豹在其它形态特征上仍有所不同:金钱豹的眼睛为黄绿色,黑豹的眼睛则为蓝灰色;黑豹性情比金钱豹更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孕期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补充剂对母鼠和仔鼠自主活动与探究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仔鼠发育的影响.方法 SPF级昆明小鼠交配见栓后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孕期添加营养补充剂(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3个阶段的产品)按人体推荐日摄入量2 g/d换算小鼠的等效剂量,以等效剂量的0.5倍、1倍...  相似文献   

12.
选用近交系BALB/c小鼠,按每只母鼠哺乳出生后小鼠数量的多少分成营养过剩、营养均衡和营养不良3组,研究哺乳期营养状况对小鼠性发育启动时间的影响,以阴门开启和阴茎包皮分离分别作为雌鼠和雄鼠性发育启动的指标。雌小鼠性发育启动年龄:营养过剩组<营养均衡组<营养不良组(P<0.002),但是,3组小鼠性发育启动时的体重没有明显差异。雄小鼠性发育年龄:营养过剩组<营养均衡组<营养不良组(P<0.01);而发育时体重:营养过剩组>营养均衡组>营养不良组(P<0.01)。哺乳期营养状况对小鼠性发育启动时间有重要影响,但影响方式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牛慧军  夏永华 《科技信息》2012,(3):568-568,578
目的:探讨孕母体质量指数(BMD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孕母及其新生儿200例,记录孕母孕前、妊娠期不同孕周、分娩时体质量,计算其BMI,同时记录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孕母BMI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孕母孕前、妊娠期不同孕周、分娩时平均BMI均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母的BMI越大,所生新生儿体质量也越大。应根据孕母的BMI,在妊娠中、晚期给予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以减少巨大儿、难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逾矩的罪人》是劳伦斯作品中一部颇具现代风格的婚外恋小说。用卡尔·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解读《逾距的罪人》中的悍妇和“大母亲”这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的原型,揭示劳伦斯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期待、憎恨和恐惧的矛盾心理,以及女性意识对男性权威的挑战与征服。  相似文献   

15.
池莉的《太阳出世》和日本作家小川洋子的《妊娠日历》都是对女性妊娠、生产经历的书写。但由于两位女作家各自固守的精神立场不同,如果说小川洋子以一个少女的视角叙述了女性独特的躯体体验的话,池莉则以其无比熟稔的市民生活场景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置换;如果说小川洋子的写作可以归划女性主义阵营的话,而池莉的作品则与女性主义阵营无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又一次落入了男性欲望的无意识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长爪沙鼠糖尿病模型近交系培育群体的遗传生化位点标记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5)和日本光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EK-7222K)对17项血液生化和22项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醋酸纤维板电泳法检测26个生化位点标记;选择F20代种鼠,按照近交系动物生产方式进行繁育,统计分析胎间隔、初生数、离乳数,生长曲线等。结果 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之间比较ALP、HDL-C、CRE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MCV、MCH、EOS、GLU、TG、LDH指标差异显著(P<0.05);遗传生化位点标记呈现单一性;初生体质量为2.68~3.38 g,离乳成活率为68.31%,胎间隔时间比较长。3~6周龄体质量增长较快。结论 研究结果为其品系鉴定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理论假设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性别差异,而城镇或农村、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性别差异的因素,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验证假定命题的真假。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存在差异,男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总体上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就业期望的性别差异与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甲基杀虫脒盐酸盐[34.62%原油,LD_(30)=313.74(雌)和273.10(雄)mg/kg]是毒性较低,对螟虫杀灭效高,但它对繁殖功能的影响少见报道。选用 NIH 小白鼠随机配组,开展高剂量(52.383与45.16ppm)、低剂量(10.45与9.1ppm)及对照组的繁殖试验,为期106天。第一次交配后,母鼠死亡率、受孕率、仔鼠出生存活率、哺育成活率,三组互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次交配后,母鼠死亡率、受孕率及仔鼠哺育存活率,三组互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仔鼠出生存活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全实验中母鼠体重增减率,三组相互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试验资料表明,甲基杀虫脒盐酸盐对 NIH 小白鼠的繁殖功能无明显影响。对于第二次交配所产仔鼠的出生存活率,三组互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原因何在,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常识或常理”对惠能的家庭背景、祝发前一段生平中的若干问题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卢父李母属老夫少妻结合,多年不生育而老来得子,全家笃信佛教,惠能自小与佛结缘.李氏可能亡夫归宗与娘家兄弟一起生活,惠能在舅舅家“别母”到寺庙学佛.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惠能主要是自学成才自悟成佛,母亲去世后赴黄梅求五祖印可,途中有机缘在曹溪系统学习佛经数年,显露出独有的禅风.最后在五祖处锋芒毕露,八个月内得祖师印可.因为与曹溪有缘,从黄梅南归时惠能先回到曹溪,遇追逐后隐居四会、怀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