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层次变权的多因素决策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首先分析变权综合的变权效果,证明了决策问题中取大取小模型是一类变权综合模型的极限.然后,利用变权原理研究一类多因素决策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层次变权思想,进而建立了一个基于层次变权的多因素决策模型.最后讨论一个人才选优的实际问题,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实现决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状态变权向量的变权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因素权重的变化率出发对状态变权向量的变权效果进行分析,揭示了状态变权向量的变权规律和变权综合的工作机理; 随后,结合因素状态值水平组态的均衡程度,讨论了应用变权综合时确定状态变权向量的一般思想,同时对指数型状态变权向量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很强的确定参数的方法,为解决变权原理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状态变权向量这一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3.
变权综合中的惩罚——激励效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研究分变权综合与效用分析这两大决策分析理论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分析提出了折衷变权综合模式。主要揭示了均衡函数为综合效用的推广形式和单因素效用的类型与均衡函数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折衷型效用函数获得折衷变权,从而扩展了变权方法。  相似文献   

4.
变权综合的激励策略及其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变权综合的激励策略问题,将带训练样本的最优激励策略的求解化为一个无条件极值问题并对m=n=2的情形给出了最优激励策略的充要条件。最后,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实施过程。应用这一方法,可以根据训练样本获得一个合理的变权综合模式以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分组变权综合评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变权综合决策方法的基础上,将变权分析理论引入多方案多评估指标的决策分析中,提出了一种分组变权综合评估方法,建立了分组变权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间数的变权与状态变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变权的方法对决策信息为区间数形式的多因素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区间数一种排序方法和区间数的四则运算与逻辑运算,并研究它们的性质;然后讨论区间数变权与状态变权的定义及其约束条件,给出若干区间数状态变权;最后证明了区间数状态变权的一个等价条件,并给出两个由已知区间数状态变权构造新的状态变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状态变权向量公理化定义的若干结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逐条分析状态变权向量原始定义中各条件的作用及其内在联系,给出一种改进的状态变权向量定义并讨论与之相关的若干约束条件.研究并解决了刘文奇就状态变权向量公理化定义条件所提出的一个猜想.最后,分析文献中关于状态变权向量的两种改进定义之间的关系.在状态变权向量等效意义下,证明了其中一种改进定义蕴涵着另一种改进定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言量词的变权综合决策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Borda函数和语言量词将因素状态向量转化为因素的序分值向量,并由序分值向量构造出一类新的激励型状态变权向量,据此建立一种基于语言量词的变权综合决策模型.为说明此决策模型反映语言量词语义的效果,对一些典型语言量词所构造的变权综合决策模型和相应的OWA算子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间数变权原理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区间数变权原理,给出若干区间数变权综合决策模型;进而利用区间数变权原理讨论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估问题,给出一种教学质量评估的C 程序实现.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激励型变权向量,首先定义了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的激励型变权向量,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状态变权向量,分别讨论了激励型变权向量的基本类型;其次深入研究了效用函数诱导出激励型变权特性;然后,定义了激励型变权的风险规避系数,分别研究了几类激励型变权向量与风险规避系数的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激励型变权向量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理论是有效的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作战过程的混合动态特性, 利用Lanchester方程建立了一类作战混合动态系统模型, 在合理战术假设的基础上, 讨论了一类变招顺序固定的作战决策方最优控制问题. 利用动态规划原理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与途径. 最后, 通过应用算例验证了所建立模型和所设计最优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对作战指挥决策和对策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连续系统的Simulink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博  高丙团  张晓华  胡广大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7):1750-1754,1762
针对滑模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等控制系统中出现的由于不连续性问题而直接影响Simulink仿真速度和仿真效果的情况,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结合吊车防摆变结构控制系统,采用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了Simulink仿真实验研究,仿真实验的结果证明所提出的策略对于解决这类不连续性仿真问题具有较好的效果。最后,给出了解决和避免这种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混杂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混杂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状况。首先介绍了混杂系统故障诊断问题的研究背景,然后介绍了主要的混杂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随后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应用实例,最后探讨了这一研究领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广义双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义Lyapunov函数方法研究广义双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问题.首先,考虑确定的广义双线性系统,通过引进滑动模动态补偿器来选取切换面,进而设计变结构控制器以保证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其次,用类似的方法给出了不确定广义双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不确定广义双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问题.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整体目标函数关于各子系统具有不可加形式的大系统稳态优化控制问题 ,针对利用多目标优化技术把不可分问题转化为可分问题时采用的迭代策略使得计算较慢的问题 ,提出了具有递阶结构的基于 IPM的 Hopfield优化网络 ,并证明了该网络是渐进稳定的 ,其平衡点为原问题的最优点 .仿真表明 ,这是解决不可分稳态大系统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一类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器设计问题。通过引入适当的坐标变换 ,将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描述成两个串联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与控制变量没有直接联系 ,将第二个子系统的状态变量当作虚拟控制量。在考虑所有不确定性的前提下 ,通过求解代数Riccati方程 ,构造非匹配不确定子系统的切换函数 ,由滑模运动可达条件 ,设计整个系统的变结构控制器 ,并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在线估计不确定项的参数 ,设计一种自适应变结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混合控制系统的广义Pet ri 网建模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类混合系统的Petri网模型,强调连续与离散动态在同一层次的直接交互,连续与离散动态的分布式并发演化。给出基于混合Petri网的混合控制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义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振问题,给出了新的控制策略:动态软变结构控制。首先给出了软变结构控制定义和控制器构造形式。其次讨论了广义动态软变结构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构造了合适的广义动态软变结构控制器,给出了动态软变结构控制的具体算法。所设计的动态软变结构控制是无滑模的变结构控制,调节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有效地削弱了系统抖振,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最后,用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展示了它进一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理论的知识约简方法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理论与包含度理论,引入了不协调目标信息系统的上、下分布约简的概念,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上(下)分布约简是保持每个决策类的上(下)近似不变的最小属性集,由约简系统产生的命题规则与由原系统产生的命题规则是相容的,即约简不会改变由对象所产生的规则的决策结果.通过对这两种知识约简的等价刻画,得到了上、下分布知识约简的判定定理和可辨识属性矩阵,从而提供了不协调目标信息系统知识约简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型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自适应模糊控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控制技术是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风力发电机组是复杂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干扰等特点。本文提出使用模糊逻辑推理系统得到低风速时的发电机参考转速,该方法无需测量风速,避免了风速测量的不精确性。根据机组的运动方程,采用最近邻聚类学习算法建立发电机电磁转矩自适应最优模糊控制,低风速时获得最大风能利用系数。算法综合考虑风力发电机组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系统辨识作为控制算法的一部分自动执行。高风速时,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器控制桨距角,机组能准确地保持在额定功率发电。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