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史书,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古往今来,注《汉书》的人不少,颜师古《汉书注》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颜师古《汉书注》的成绩巨大,但也有疏漏之处,文章对颜注中的一些失误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先秦音乐思想以及整个文艺思想 ,集中表现在一场关于“乐”的论争上。作为这场论争的总结和结晶的《乐记》 ,其成书年代历来没有弄清楚。郭沫若曾提出了公孙尼子说。但从《乐记》自身的矛盾性来看 ,作者不应是公孙尼子 ;从儒家传统文艺观的发展过程来看 ,《乐记》当在《荀子》之后。从直接的史料记载看《乐记》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汉书·艺文志》提供的史料是基本可信的。所以 ,《乐记》应是汉武帝时 ,刘德与毛生等人收集《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所作 ,经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而得。  相似文献   

3.
文姬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人物,她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她"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具有过人的音乐,文学天赋和才华,她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女诗人。《胡笳十八拍》以感人肺腑的曲调叙述了文姬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此琴歌以其情真意切,深沉动人的感情魅力和沁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令世人赞叹不已,歌词运用了民间歌谣的形式叙述了自己一生的遭遇。  相似文献   

4.
西汉王子侯封地的具体地望,或者没有记载,或者《汉书·王子侯表》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常常出现不一致。本文主要根据《史记》相关纪、传、表,《汉书》相关纪、传,并参考《水经注》、《汉书补注》、《史记志疑》、《汉书地理志稽疑》、《校汉书八表》等来考证《汉书·王子侯表》中几个王子侯的封地所在。  相似文献   

5.
《续汉书·律历志》中的“候气之室”是中国古代高级隔音室,方以智记载的“瓮墙”隔有满足日常生活的隔声需要,这表明中国的古代的隔声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自从《汉书》问世以后,人们便将它与《史记》并称,以之作为我国古代史书的代表。实际上,在封建社会里,《汉书》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史记》。旧史家曾将之奉为“命代奇作”、“史家冠冕”,争相钻仰,奔走班固之不暇。”(《通志·总序》)而论,《汉书》的学术成就,确也不在《史记》之下。然而,建国以来,对《史记》的研究甚为热烈,对《汉书》的研究却异常萧条,这对《汉书》来说,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这种扬马抑班,同旧时代的扬班抑马,同样是学术研究中不应有的片面倾向。本文试对《汉书》的学术成就略作探讨,以期引起进一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善《文选注》引书众多,问题复杂,其中尤以古《汉书》注问题最为突出。清代学者汪师韩统计李善征引二十九家古《汉书》注,另外还有数十条不知名的汉书音义。但通过对《汉书》注释史及目录学的考察,可以发现李善注引用的古《汉书》注并非逐家征引,而是基本引自东晋蔡谟所作的《汉书》集注本,它是颜师古《汉书注》通行之前最主要的《汉书》注本。汉书音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另外,从整体上看,李善《文选注》引书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喜引晋以前的注疏;二、多用集注本。  相似文献   

8.
汉代"独尊儒学"的思想对《汉书·艺文志》的编撰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汉书·艺文志》的编撰体例上,而且体现在其对不同学派的评价方面,同时,从《汉书》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找到相类似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是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儒家列于《诸子略》十家之首,可见刘氏父子和班固对儒家的重视。文章就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儒家、孔子与六经之关系逐一梳理各家之言,择善而从,兼发己论。  相似文献   

10.
《文选》之置“述”体与“剪截”史书之某篇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文等,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其显然是受了《文章流别集》的影响。当然,两书间存在着集“清英”与辨“流别”、时域大小、崇“古”和重“今”、价值取向、对“变”之看法、集部封域之清晰与模糊等多方面的不同以致大异,然这往往亦是后者因之前者所致。比观彦和与仲伟所不满意者而未尝没有不大启之者及从异的角度考察《汉书》之于《史记》、《后汉书》之于《汉书》和《史记》所得等,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11.
《文选》之置“述“体与“剪截“史书之某篇相对独立的部分为文等,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其显然是受了《文章流别集》的影响。当然,两书间存在着集“清英“与辨“流别“、时域大小、崇“古“和重“今“、价值取向、对“变“之看法、集部封域之清晰与模糊等多方面的不同以致大异,然这往往亦是后者因之前者所致。比观彦和与仲伟所不满意者而未尝没有不大启之者及从异的角度考察《汉书》之于《史记》、《后汉书》之于《汉书》和《史记》所得等,思过半矣。  相似文献   

12.
 这个题目是借用的。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2005年出的书《正义之前》,其序言就是一篇相同题目的文章。其实,崔教授在文章中也并没有直接从字面上提到哪怕一次题目之问,也许还可以说她其实并没有回答的意思,这反而加浓了我思考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易卜生《玩偶之家》与女主人公娜拉的形象给了郭沫若宝贵的启迪。他的历史剧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中的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娜拉的叛逆性格,是娜拉带郭沫若走近易卜生,而这其中的距离远近又与郭沫若本身的思想个性不无关联。从易、郭剧作中个人主义的人物风采,以及易、郭两人的女性观,探讨了易卜生对郭沫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班氏一家父子兄妹历时三、四十载撰成的《汉书》,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巨大贡献,古今皆有肯定。现代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汉书》,成就远远超过前人。略嫌不足的是对它的十《志》部分,除《食货志》外,甚少专文探究。特别是其中的《五行志》,评论《汉书》者大多以之作为作者“五德相生”、“天人感应”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而予以否定。这是值得研究的。确实,《汉书》作者把儒家经典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制造了一种准宗教式的油彩,这层油彩特别使《五行志》神秘化了。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面。在这神秘化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的文学活动从创作《女神》开始,郭沫若研究从评论《女神》开始。《女神》问世已经90年,但是对于《女神》和《女神》时期的郭沫若,仍有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女神》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研究文本,郭沫若同时创作的还有其他许多新诗;《女神》是一个中国青年在日本留学时期创作的,那是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缺失了这样许多考察内容和研究视点的《女神》研究,只能算是一个"跛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善在注释《文选》时,对同载于《汉书》的作品多取先唐《汉书》旧注,李善称之为"旧有集注",共十余家,这些旧注当出自一个名为《汉书音义》的集注本,撰者为东晋蔡谟。李善对《汉书》旧注的处理有明确的体例,但在后世的版本中不同程度存在变乱,须要校勘整理。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历史文学作品的创作在我国已经初步繁荣起来,出现了一批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较好地结合起来的作品,历史小说《李自成》、《曹雪芹》、《戊戌喋血记》,历史剧《王昭君》、《正气歌》、《秦王李世民》等作品,受到了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人们对这些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与此同时,关于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在学术界重新引起了一些争论,报刊上发表的许多评论,也常常涉及这个问题。为了促进历史文学创作的更加繁荣,本文拟以《三国演义》和郭沫若的历史剧如何处理历史题材问题为例,对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作一点研究,谈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三年七月三日,郭沫若写了《道德与良心》一文,发表在同年七月七日《创造周报》第九号上。这篇文章对于研究郭沫若早期的伦理思想很有价值,但不知什么原因,作者所编的专集、文集和选集均未收录此文,有关研究郭沫若的论著、资料,也很少涉及这篇作品,实际上它已成为一篇佚文了。笔者撰写此文,试图对《道德与良心》作一简略的介绍、评论,希望能对认识郭沫若早期思想的特点有所帮助。因为郭沫若这篇文章篇幅很短,故全文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郭凌 《山西科技》2007,(5):27-27,29
突出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是这次修改《会计法》的重大突破之一。对此,文章就单位负责人怎样切实承担起《会计法》赋予的这一职责,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