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在于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在于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3.
“言为心声,缘情而发”,这是令人向往的、美好的作文境界,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作文往往让学生惧怕,老师为难.咎其原因,有作文的神秘感在作祟,也有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组织方式问题、学生能动作用的发挥问题等.该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浅析关于作文教学的几点迷茫与对策,分别是:“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凭借阅读教学揭开“怎么写”的迷雾;“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借素材的日积月累解决“写什么”的彷徨;凭借自改能力的培养,走出“精批细改”的尴尬处境,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要摆脱儿童作文的“苦作”状态,让“习作”变为“喜作”,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中赋予教师角色更丰富的内涵,使作文教学更有效,使习作训练更高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向导”,学会给学生“指路”;做“好朋友”,以平等的交流方式与学生沟通,培养师生合作意识;做好“教练”,在学生自练自悟的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最需要的指导;做好“读者”,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作文,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与满足。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中确定的作文话题和内容应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时代,宜小不宜大,力求以小见大,让话题都来自儿童的生活范围和视野之中,这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中首先应重视的问题.教师既需依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标准,又应依据儿童作文心理特征,去改革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从而实现让作文回归儿童,让儿童做儿童作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谢宝珠 《奇闻怪事》2005,(3):29-29,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的习作,应当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表达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然而,不少学生作文时,所选取的素材枯燥,内容单调,层面狭窄,根源就在于没有从生活入手,忽视了身边的信息资源。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藏。教师应引导学生睁亮“发现”的眼睛,开掘生活信息之源,撷取有意义的、生动的、鲜活的作文素材,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写作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可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总觉得无话可写。有的学生勉强能完成作文也如流水一般。那么,怎样能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呢?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不停息。”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8.
“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心里烦。”这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一句顺口溜,充分反映出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细细思考,学生作文难无外乎就是三种情况,一是找不到生活素材;二是找到了素材不知怎么表达,思路不畅;三是有了素材和好的思路却苦于没有语言,来来去去都是几句话。为了让学生知道习作写什么,如何写,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曹红燕 《奇闻怪事》2007,(11):43-44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中年级的习作练习中一般都安排有一篇例文。这些例文都是根据习作要求提供的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作文,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语言书写着孩子的生活。对于这样的例文,在我们习作指导时该如何有效用好?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之余的交流中基本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孩子们初学写作应该从模仿开始,朱熹不是也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习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如何让习作成为学生情感倾诉和交流的温馨天地?笔者以生活为依托,试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真正实现“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1.
反思当前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大多处于低效的尴尬处境。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对习作怀有恐惧心理,甚至“谈文色变”,千人一面、空洞矫情时常出现;另一方面,教师教得很辛苦,尤其在习作批改方面投入相当多的时间,但学生的习作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触角迟钝、情感缺失、思维僵化倒成了习作的一些共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根据作文总目标,课程标准在各级段习作教学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加强课堂有效指导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赏识是习作兴趣的催化剂;是习作成功的源泉;是习作发展的动力。在习作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美”,让主体多元化的赏识评价成为学生作文兴趣的点金石。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我赏识;生生互动,相互赏识;师生对话,人文赏识;拓宽渠道,多方赏识等方式,让赏识评价促进学生智慧的不断生成,习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从成功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孩子的口头禅。笔者以为: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简单地读几篇好作文,批评几位缺点的作文就草草过场。结果,经常被夸奖的学生,会越写越好,而其他的学生,要么还是原地踏步,要么越发糟糕。如何以评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15.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不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既有科学的方法指导,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热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涂广森 《科技知识动漫》2007,(8X):107-107,113
文章通过采取“建议式”批语、互改法、流水法、集体法和复评法等多种作文批改的形式,以典型的事例、严密的论证,提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作文批改的新做法,对于充分发挥教师作文批改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新时期作文批改的新形式,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创新更是成了学生腾飞的翅膀,尤其是作文,如果不创新,只能是“陈词滥调”、“千篇一律”,作文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如何能做到让“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呢?通过这些年自身的写作与学生的习作,我认为要想作文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作文与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参观、访问、实践活动等,他们感受最深刻,情感最丰富,兴趣最浓烈,最容易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表露出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留意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生活内容,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武国芳 《奇闻怪事》2007,(2):87-87,89
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无言可说,无情可抒,其根源在于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笔者从四个方面创设了学生“可知可感’’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