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竹是多年生一次开花结实的树种。扩大毛竹资源主要是移竹造林和鞭根诱导,而移竹造竹是新区建设毛竹基地的主要途径。1972年留下公社石马大队首先在七里弯进行“小阳春”种竹试验,移竹1000株,成活率达98%,翌春出笋10%;1973年龙坞公社上城埭大队在“小阳春”种竹200株,成活97%;大农公社皋城大队去年冬旱是历史上少有的,持续三个月不下一滴雨,他们种竹1042株,只死了17株,成活率在98%以上,今春出笋27株,在夏季扶育时(栽后8个月)二株母竹发鞭6条,鞭长1.45公尺。今年8月又发动100多社员上山,计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本省的主要用材林树种,舟山地区近年来,在领导的重视下,大力开展杉木基地建设,营造了大片杉木幼林。1973年,舟山林场、定海县东湾、光明、金林等大队发现三公尺以下的杉木,主侧稍受杉梢小卷蛾为害达60~70%,严重林地受害率达90%。幼虫先吃嫩叶,后蛀嫩梢,初害现萎黄,逐渐变红枯死,特别是顶梢受害,出现双头或多头现象,不但严重影响当年幼树的高生长,而且主干弯曲,影响杉木材质。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对杉梢小卷蛾进行观察和防治,初步摸到了一些规律,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浙单一号”是自交系“金131”和“威591”的单交种,表现抗病,早熟,高产;籽粒淡黄色,中间型,千粒重265克;穗长12厘米,粗4厘米,每穗籽粒14行,出籽率84%。1970年秋季在东阳县良种场大田种植,亩产652斤,在胜利公社红光大队试种12亩,除去套种萝卜的面积,亩产550斤,在引自外省十多个优良杂交种的秋玉米品比试验中,单产居首位,比“新双一号”增产12.4%,比“黄火燥”增产31.7%。“浙单一号”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等,1970年秋季嵊县北山地区大斑病盛发,据嵊县农科所试验,种“浙单一号”,在相同条件下,比“嵊县六十日”、“小金黄”、“小玉米”  相似文献   

4.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的评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7年采集238个杉木二代种子园自由受粉家系,进行子代测定。8年生结果显示,杉木二代种子园中各家系间生长性状存在显著遗传差异。从中选择优良家系进行造林,生长量能比杉木二代种子园子代平均表现增加6%,比杉木一代种子园最优无性系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麦“生理发黄”现象十分严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据我们在自己的两个公社初步调查,大麦“生理发黄”面积约有700余亩,占大麦总面积的15%左右,严重的生产队达50%以上。大麦“生理发黄”以后,轻则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不高,重则苗期陆续枯死,颗粒无收。这是当前影响大麦产量提高的重要障碍之一。如桑梓公社林口大队自1968年以来,大麦“生理发黄”现象一直十分严重,发病面积每年均在40%以上,平均损失产量2~3成左右。为摸索大麦“生理发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途径,我们从去冬今春以来,对大麦“生理发黄”的原因及其防治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现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6.
吉林市郊区金珠公社金珠七队的贫下中农,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敢于革命,从1959年开始,用水稻(青森五号)与高梁、糜子进行远缘杂交,经过十一年的反复实践,终于成功地选育出了“高梁稻”——“金珠一号”和“金珠三号”。“金珠一号”现已稳定,其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平均株高一百二十二厘米),叶宽(一点五厘米),剑叶长(三十一厘米),茎粗(零点七厘米),分蘖较多(单株平均分蘖  相似文献   

7.
激科选2号”是广东师院生物系水稻育种组一九七三年用氩离子激光器处理“科揭选17号”后经三代选育而成的早造早熟品种。几年来,经各地试种,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一九七六年早造分别在增城县新塘公社南埔大队。台山县大江公社农科站、台山附城中学农场及从化县鳌头公社白兔大队等地试种。经贫下中农鉴定“激科选2号”具有以下特点:1:早熟:全生育期,有效积温约2270℃,100—105天。比早熟种“广陆矮四号”(全生育110天)及”红梅早”(全生育期110—115天)早熟5—10天。2、耐寒:“激科选2号”苗期抗寒力很强,据一九七六年早造各地试种,均比当地当家品种抗寒。据台山大江公社农科站观察,当地当家品种“台珍92”与“激科选2号”同期播种,苗期遇上强寒潮及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台珍92”死苗率达20—40%,而“激科选2号”无死苗现象,移植后刚遇上寒潮,虽然停止生长,但不会死苗,而“广陆矮四号”则死苗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作者从1980年开始,为探索现有杉木幼中龄林培育成速生丰产林的可行性,进行了多点,大面积的试验。供试的9618亩杉木幼中龄林,通过间伐、深挖、施肥等技术措施,在平均林龄9.2年生时,达到每亩平均蓄积量7.255m~3,每亩年平均生长量0.787m~3,已达到新造杉木速生丰产林的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9.
1977年的玉米秃顶从本所144个品种和组合统计,平均秃顶2.01厘米,比1976年140个品种和组合平均秃顶1.58厘米增加0.43厘米,有的品种甚至秃顶5~6厘米。从虎鹿公社夏程大队农科队高产田和品种对比试验田调查,虎单5号平均秃顶2.58厘米,16个品种平均秃顶2.95厘米,其中秃顶最重的有4.69厘米。现将产生秃顶原因和解决办法,初步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祥泉 《武夷科学》2022,(2):126-133
通过杉木耐瘠薄不同优良个体无性系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明杉6号、10号优良个体无性系造林1年幼树高与地径生长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优良无性系幼树高、地径生长与对照比较达到极显著水平。除明杉13号,不同耐瘠薄优良个体无性系成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表现良好的耐干旱效果。不同优良个体无性系造林2年幼树高、地径生长与对照比较都达到极显著差异,生长差异比1年生更明显。不同优良个体无性系2年生幼树高、地径生长与对照比较的遗传增益都在0.3以上,无性系明杉1号~4号、8号、11号、12号的幼树高生长遗传增益达0.7以上,无性系明杉1号、4号、8号、11号、12号幼树地径生长遗传增益都达到0.5以上。2年生优良个体无性系高于对照的生长表现出更好的遗传品质与耐瘠薄能力,不同无性系早期生长初步验证了不同优良个体遗传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区早稻生产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大好形势。一九七二年德清县高桥公社米世大队1244亩早稻,亩产突破千斤(达1008.5斤),为全区早稻高产做出了样子,积累了经验。一九七三年,广大贫下中农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进一步发扬大寨精神,落实农业“八字宪法”,推广米世经验,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夺得了早稻新丰收,涌现了更多的早稻高产单位。据初步统计,全区有1个公社、28个大队早稻一季亩产超千斤。在早稻收获前后,我们与有关单位配合,对这些早稻高产单位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把所得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选择合理的集流整地方式,提高整地质量 精细整地,保水抗旱是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特点。整地的作用主要是蓄水保墒、疏松土壤、加强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在抗旱整地技术方面,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反坡梯田、撩壕、水平台、水平阶、鱼鳞坑等整地方式,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上的地区造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树木生长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土壤含水量可基本维持或满足树木正常生长发育。但是,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整地虽然能起到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显著效果,但提高后的土壤水份还不能满足树木成活乃至正常生长所需的水份。因此…  相似文献   

13.
奉化县南浦公社前横大队地处平原产粮区。全大队161户,614人,耕地面积951亩,每人平均1.55亩。这个大队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在1965年就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最近六年来连续超千斤。他们获得连年高产的主要途径是扩大三熟制面积。1971、1972年大小麦面积先后扩大到336亩和443.8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5%和47%,单产分别达516斤和529斤,总产增长率分别达3.7倍和  相似文献   

14.
前言去年,仙居县将部分迟熟春花田(小麦、草子留种田等)扩种早稻,多数获得较好的收成,但也有不少田块早稻生长不正常,发生“青空穗”现象而减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一万亩左右,占春花田早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严重影响了早稻的高产。白塔公社三千多亩春花田早稻,其中一千亩发生“青空穗”现象,平均亩产不到二百斤,有的只收几十斤。红旗公社上沈大队二百四十六亩春花田早稻,有一百三十八亩发生“青空穗”,亩产在二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低密度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进程、林木生长进程、形质特征、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为杉木低密度造林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 500株/hm2传统造林密度为对照,对设立在江西省分宜县初植密度为1 111、1 667株/hm2的2种低密度杉木试验林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25 a动态监测分析。【结果】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枝下高和蓄积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减小而递增;19~25年生时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平均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8~19年生和22~25年生时分别为枝下高和蓄积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但二者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均不明显;累积枯损率和林木自然分化程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降低而减小,25年生时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累积枯损率差异达显著水平;林木平均冠幅随年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19年生时不同密度的冠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年均自然稀疏率和林冠重叠度随林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年均自然稀疏率22年生时达最大值,林冠重叠度8年生时达最大值,此时不同密度的林冠重叠度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25年生时,造林密度为1 111和1 667株/hm2林木的胸高形率、心材占比高于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的指标,断梢率、高径比和幼/成龄材比率低于造林密度为2 500 株/hm2的指标,其中高径比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19~25年生近成熟龄期,林分大径木比例和大径材出材量均随造林密度降低而增加,该时期1 111和1 667株/hm2低密度林分总蓄积量、总出材量和经济材出材量逐渐与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接近,25年生时造林密度为1 667株/hm2的总蓄积量、总出材量和经济材出材量均超越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的指标。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造林密度1 667株/hm2林分的纯收入和净现值最大,比2 500株/hm2林分的提高了1.09倍和1.10倍,而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的效益成本比和内部收益率最高,分别为7.35和30.20%。【结论】初植造林密度1 111和1 667株/hm2较适宜在江西大岗山地区杉木人工林造林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余姚县罗甸公社东方红大队河姆渡村于1973年冬兴修翻水站时发现这一新石器时代遗址,经有关方面组织挖掘,在遗址共发现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年代最早,据碳十四同位素测定,距今6700~6900年。该层出土遗物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以及木构建筑遗址、农具、动植物遗存等,而以炭化稻谷(及壳)堆积成层平均厚数十厘米最为突出。1977年冬组织第二次发掘,收获同样丰富遗物及炭化稻谷,正在整理中。  相似文献   

17.
萧山县围垦指挥部甘露公社垦种组协谊大队蚕桑专业队,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1974年春利用砧木上端的废苗条进行倒袋接试验,试接87株成活率达66%,到十月底株高平均在3.5尺以上,根基粗1.5~3.5寸,根系发达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8.
矮稈糯“矮秆糯”是浙江农科院用中糯“台中糯”与晚粳“矮粳1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糯品种。1970年定型,197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据36个点统计,平均亩产684.11斤,比目前推广糯稻良种京引—15平均增产14.72%。在高肥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斤以上,在一般施肥水平地区种植,亩产600斤左右。杭州市郊大农公社先锋一队试种2.4亩,平均亩产853斤。全生育期119~140天,平均128天。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剑叶较长,叶环紧包着穗颈节,多数穗头在叶下,穗弯弓形,穗长15厘米。每穗55粒,着粒较稀,颖壳有绒毛。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株高70厘米,秆粗、耐肥、抗倒。后期灌浆速度快,较耐寒。感光  相似文献   

19.
1957年建瓯县东峰公社有人在小麦播种后遇连续阴雨情况下小麦生长受影响,采用中药苍术追肥小麦,结果,使12.23亩小麦平均亩产达280斤,而其他69.77亩小麦,虽在同等土地、水肥条件下,平均亩产只有74斤。1961年,此试验又在龙村公社吴地大队对2亩小麦用苍术追肥,同样获得亩产300斤左右。两次试验都可以看到,用苍术追肥小麦可使小麦叶片浓绿,不易发黄,根系发达,茎粗粒  相似文献   

20.
杉梢小卷蛾是本地区杉木的一种主要害虫,据1976年底普查,发生危害面积已达26000余亩,占杉木林总面积的30%以上,有些地方株被害率高达100%,主梢受害率在70%以上,严重影响着杉木的速生丰产。为了巩固、发展杉木基地建设的成果,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我们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对第二代杉梢小卷蛾协作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