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倍体鲫鲤与二倍体红鲫交配形成了新型三倍体鲫鱼,该三倍体鲫鱼的体侧扁,近似纺锤形,体色为青灰色,无口须.它们的大部分可量比例性状和可数性状都介于父母本之间,并且一些可量比例性状超出亲本范围,体现出杂种特征.第一年养殖结果表明,把同规格三倍体鲫鱼和二倍体红鲫混养,三倍体鲫鱼生长速度比红鲫快11.11%.性腺观察结果表明三倍体鱼的性腺发育比普通二倍体鱼明显滞后,生殖细胞呈退化现象.与以前用四倍体鲫鲤和日本白鲫交配形成的三倍体湘云鲫相比,三倍体鲫鱼不但保持了生长速度快、不育的特点,而且表现出完全没有口须的鲫鱼类型的特征,这在细胞遗传和鱼类育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雌核发育的高背鲫,成熟分裂前期共经历了细线期、偶线期、凝线期、粗线期和双线期5个发育阶段,显示出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基本特征.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表现在偶线期染色体可能没有正常配对,进入粗线期在等长上全面发生了分离,以致双线期没有交叉和二价体灯刷染色体形成.这些差异是前期的一种改变,是雌核发育高背鲫由第一减数分裂前期演变成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只有一次姐妹染色体分开的一种己有的成熟分裂机制  相似文献   

3.
人工四倍体鲤鲫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工诱导的复合三倍体鲤鱼成熟个体中有极个别个体产出的卵既保留了原有的3套染色体,又能与一套外来精核融合产生四倍体。1997年人工产生的8000多尾鲤鲫四位体鱼经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鉴定,结果所有的个体都有4套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在185 ̄210之间,众数为200,四位体比率为100%,这表明人工复合三倍体鲤鱼的生殖方式十分独特,绝大部分个体的成熟卵可借助于外来精子的流动进行自然雌核发育;而有极个别  相似文献   

4.
异精雌核发育淇鲫胚胎发育过程中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别用同源和异源精子激发的雌核发育淇鲫的12个发育时期的胚胎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其5种同工酶(EST、LDH、MDH、ME和POD)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同源精子组和异源精子组胚胎的ME和EST同工酶表达无差异,LDH,MDH和POD同工酶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认为雌核发育淇鲫存在"异精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5.
6.
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是通过红鲫旱×团头鲂舍亚科间远缘杂交形成的.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5尾三倍体鲫鲂、6尾四倍体鲫鲂和6尾五倍体鲫鲂及其1尾父本团头鲂的线粒体DNA ATPase8和ATPase6基因的全序列,并与所获得的红鲫和外群斑马鱼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以及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差异.红鲫、团头鲂、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之间的序列分歧率为0.0%-21.6%,它们与外群斑马鱼之间的序列分歧率为27.0%-28.2%.用MEGA3.1软件中的Maximum parsimony(MP),Minimum evolution(ME),Neighbor joining(NJ)和UPGMA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人工杂交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在线粒体ATPase8和ATPase6基因上具有严格的母性遗传特征.研究证明ATPase8和ATPase6基因是杂交多倍体鲫鲂遗传变异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不同倍性鲫鲤鱼血液及血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二倍体红鲫血液指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比容)、细胞大小(红细胞及细胞核、白细胞、血栓细胞的长、短径值)及它们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观察了四倍体鲫鲤血细胞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倍性鱼中,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红细胞在数目、脆性、比容方面随倍性的降低而依次升高;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在细胞大小上,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的红细胞及细胞核、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表现出4∶3∶2的比例关系;在红细胞的形态方面,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随着倍性的升高红细胞的短径/长径比值减小.在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外周血中,均可观察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但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的嗜中性粒细胞仅有Ⅱ,Ⅲ两种类型,未见含深紫红色颗粒的Ⅰ型嗜中性粒细胞.对不同倍性鱼在血液细胞中出现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完善实验红鲫标准化内容建立水族箱饲养技术。方法 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并参考文献。结果 选择大小约为1 200 mm×480 mm×755 mm(长×宽×高)的长方形水族箱,设置增氧泵、过滤器、照明灯等配套设施,模拟池塘生境进行布景。注入曝除氯气3 d后的自来水,保持水温在18~24 ℃,溶氧量在≥6 mg/L,酸碱度在pH7.5~8.5、光照在100~200lx、硬度(CaCO3)在95~105 mg/L、氨(NH3)浓度在≤0.02 mg/L等。按100 mm体长的80尾/m3水体的饲养密度,投放质量合格的实验红鲫。每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1~2次,每3~7 d部分换水1次,14~21 d全部换水并清洗水族箱1次,坚持做好日常管理与清洗消毒工作。结论 本文描述的饲养技术适合于用水族箱饲养实验红鲫。  相似文献   

9.
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特性的人工复合三倍体锂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人工诱导的复合三倍体锂鱼的雌性个体的卵细胞可以发育成熟,且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特性,人工复合三倍体鲤鱼的雌核发育后仍具有3套完整的亲本染色体,形态不发生分离。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重金属铅离子对实验红鲫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实验红鲫为受试鱼类,观察实验红鲫在不同浓度重金属铅溶液中的生长情况、死亡率、异常状态以及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情况,并检测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变化情况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红鲫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未出现死亡,生长状态良好,随着重金属铅浓度的不断增加,核异常率明显发生变化,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也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滁州鲫产于安徽省滁州市,是我国七大天然雌核发育的鲫鱼种群之一.该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耐低氧、不易染病,更因其肉质细嫩,味甘香醇,一直深受养殖户与当地居民的欢迎,具有巨大的选育和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滁州鲫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养殖技术、养殖性能、遗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作者利用滁州鲫种群克隆的多样性和其具有两性生殖、雌核发育的能力,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传统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为滁州鲫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本文丰富了滁州鲫生理生化资料,为科学化选育和饲养滁州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微卫星标记预警实验红鲫对苯酚遗传毒性的响应。方法选择5 个微卫星标记,观察4 个苯酚 染毒组经8 d 染毒实验,苯酚对实验红鲫C1HD 系微卫星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苯酚在实验红鲫C1HD 系体内的 富集提高了基因杂合度( H) 、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等群体遗传学指数。在1 /8 LC50苯酚浓度组染毒第6 天,基因杂合度( H = 0. 15 ± 0. 19) 和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 0. 42) 均达到峰值。结论体内富集一定浓度的苯酚可致实验红鲫C1HD 系微卫星多态性改变。微卫星基因杂合度( H) 和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随苯酚染毒时间的延长和富集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复合四倍体彭泽鲫是在尖鳍鲤精子刺激的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中发现的少数特殊个体.本文分别用母本种彭泽鲫和父本种尖鳍鲤的精子与复合四倍体彭泽鲫的卵子受精,得到两种胚胎FP和FS.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两种胚胎10个时期的5种同工酶(LDH、MDH、ME、SOD和ES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胚胎的5种同工酶表型在谱带上完全一致,不同来源的精子对胚胎的同工酶表型没有影响.表明复合四倍体彭泽鲫可能继承了母本种的雌核发育生殖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冷休克和热休克法诱导2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雌核发育,分别获得俄罗斯鲟的冷休克雌核发育组M1和热休克雌核发育组M2。利用6对具有高多态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别对雌核发育系M1中的20尾鱼苗、M2中的40尾鱼苗、双亲及对照组20尾鱼苗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并对结果进行基因型分析。分别得到2个雌核发育家系的期望杂合度(He)、等位基因数(A)和等位基因频率(P)。结果表明:冷休克雌核发育组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0,等位基因频率为0.010~0.708;热休克雌核发育组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8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5,等位基因频率为0.006~0.774。以父本特异微卫星条带作为诊断性标记,对雌核发育后代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在冷休克组和热休克组中分别存在40%和27.5%的杂交后代,此结果与表型鉴定结果相一致。另外,与母本基因型相比较,发现在冷休克组和热休克组中分别存在10%和15%的单倍体个体。只在热休克组中发现了完全的雌核发育后代,占总数的22.5%。冷休克和热休克雌核发育家系中除了单倍体后代,杂交后代和完全雌核发育后代外,还发现了不同程度的基因重组后代。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预实验,观察和了解在24.8℃下九孔鲍精子与盘鲍卵子授精,及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出现的时间.采用不同浓度的乙烯脲失活九孔鲍精子的遗传物质,确定其最佳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遗传物质失活的九孔鲍精子和盘鲍卵子授精,用CB进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出现的方法诱导多倍体.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4.8℃下,作为失活九孔鲍精子遗传物质的乙烯脲,当其质量分数为0.5‰和处理时间为10 min是比较适宜的;用遗传物质失活的九孔鲍精子与盘鲍卵子授精,在授精后10 min,用浓度为1.0 mg.dm-3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4 min,表观三倍体率达65%以上,表观四倍体率达5%左右.稚鲍的倍性检查中,雌核发育多倍体占总多倍体数的80%,杂交多倍体占20%.盘鲍异源雌核发育的三倍体率达到93%,四倍体率为3%左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实验红鲫具有体型大小适当、成熟早、繁殖力强、体外产卵发育、体色全红、杂食性等优点。本世纪初以来,开展了实验红鲫驯化、品( 种) 系培育、生物学特性、地方标准等研究。实验红鲫已广泛应用于鱼类育种、毒理学、遗传学、生理学、水生态环境监测等。  相似文献   

18.
红鲫与金鱼对洞庭湖外睾吸虫感染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洞庭湖外睾吸虫的宿主动物模型。方法将红鲫与金鱼分别投放於含有洞庭湖外睾吸虫尾蚴钉螺的去氯自来水中自然感染,分阶段解剖观察。结果红鲫与金鱼对洞庭湖外睾吸虫尾蚴的感染率均为100%,并且尾蚴发育成成熟囊蚴。实验过程中,金鱼死亡3尾,而红鲫无一尾死亡。结论红鲫与金鱼均可作为洞庭湖外睾吸虫的宿主动物模型。红鲫作为洞庭湖外睾吸虫宿主动物模型更理想。  相似文献   

19.
对雌雄两性能育并形成群体的异源四倍体鲫鲤的染色体数目和组型,DNA含量,红细胞大小,生殖腺和配子,胚胎发育,形成机理,外形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描述。四倍体鲫鲤经过九代(F3-F11)的四倍体性的繁殖,已形成了一个数目庞大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群体。该四倍体群体在染色体数目、生殖、外形特征等方面都与它们的原始父母本-二倍体湘江野鲤和红鲫有本质的差别。在遗传特性、稳定传代、生育隔离等方面,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为形成一个新的四倍体新种奠定了基础。新的四倍体鱼群体的形成对脊椎动物的进化理论和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鱼的尾鳍为材料,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鱼的基因组DNA.对提取的结果进行紫外分光光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的鉴定,筛选出浓度、纯度好的DNA样品进行进一步的RAPD扩增.采用上海生化工程有限公司的80个引物对洞庭青鲫和洞庭青鲫(?)×兴国红鲤(?)杂交F1代(简称"杂交鱼")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9个引物对洞庭青鲫和杂交鱼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这9个引物共检出洞庭青鲫89个位点、杂交鱼8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洞庭青鲫76个,杂交鱼71个分别占其总位点数的85.39%、86.58%.据RAPD data analyzer 1.3v.exe <RAPD data analyzer v1.3.xls>数据分析程序计算,洞庭青鲫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653 7;杂交鱼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621 8;两种群间的为0.550 5.上述两项指标的初步分析表明,这两种鱼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