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在高速缓存有效的算法设计中提出的一个新的存储模型———理想高速缓存模型,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性能测试,证明了基于该模型设计的高速缓存参数无关算法不仅具有最优的工作复杂性和高速缓存复杂性,而且具有很好的实验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配电所传统保护方式存在接线复杂、成本较高、线路保护难以配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保护算法的集中式保护系统的硬件构成及软件实现方案。该方案可实现配电所内全部的保护功能,又可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保护性能。利用PSCAD建模仿真和试验测试,验证了此方案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同步式电动加载器的封闭功率流齿轮传动试验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研制的齿轮传动试验装置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独特的同步式电动加载器,可静态或动态加载。本文介绍试验装置的总体布置及工作原理、加载器和试验装置的用途和性能;发表了机械封闭齿轮试验装置在各种配置方式下的效率η、啮合效率η_v的测试计算方法,并发表了扭矩T_1与η、η_v及齿面间当量摩擦系数f_v之间关系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对基阵的轻微误差非常敏感,为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对阵列误差的鲁棒性,在分析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的基础上,研究并比较了对角加载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鲁棒性能的改善,和对对角加载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了鲁棒性能分析与比较。水池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对角加载算法能够提高波束形成器对信号导向向量失配与样本协方差矩阵误差的鲁棒性。而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波束形成器在波达方向失配的较高信噪比或存在大量干扰信号时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为提高波束形成器的鲁棒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低压真空断路器的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的基础上微处理器为控制单元,研究了断路器电流三段保护的工作原理。以全波傅里叶算法为测量算法滤除复杂环境下的高次谐波干扰及恒定直流分量,得到的基波幅值与微处理器的设定值比较后发出指令控制晶闸管基极触发信号利用晶闸管来控制分合闸线圈中电流的通断。样机测试了三段电流保护性能并利用仿真工具MATLAB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对断路器实现有效分合闸从而提高了断路器控制的可靠性增强了配电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多处理机系统在访问共享数据时产生的假共享问题, 在分析多处理机系统高速缓存中假共享的产 生机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克服多处理机系统高速缓存中假共享方法。 在 UNIX 系统的 UNIX 进程中采用临界段 技术, 将所有计算分割成若干部分, 并将每个部分都安排在一个进程中, 每个进程都将自己的结果加到累加结 果中, 产生最后结果。 存放最后结果的存储器单元由若干个进程共享, 并由锁机制保护访问。 通过仿真实验表 明, 该方法能消除多处理机系统的乒乓效应, 提高整个系统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7.
建筑物防雷接闪器保护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筑防雷设计中接闪器保护范围的确定采用新颁的滚球法与沿用多年折线法进行分析比较和计算,从理论根据和保护范围及保护方式等三方面探讨两种方法对新旧防雷工程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振峰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4):37-38,53
介绍铁路区段通信业务自愈网的构成(1+1线性复用段保护、1:N(N≤3)线性复用段保护、通道保护环、复用段保护环、子网连接保护和共享光纤虚拟路径保护)等保护方式以及提高区段通信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挠性接头角刚度的测量精度直接关系到陀螺仪的控制精度和灵敏度,但传统方法存在较多问题。根据挠性接头角刚度静态测量原理,基于不同的加载方式提出2种角刚度静态测量方法,即机械式加载角刚度测量和压电式加载角刚度测量。搭建以电动倾斜台为分度加载驱动的机械式挠性接头角刚度测量系统,进行挠性接头角刚度测试试验,得出挠性接头角刚度数值。针对机械式加载测量方法中测试结果不稳定的问题,设计利用压电促动器的静态加载机构,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电促动器测量挠性接头角刚度的方法。使用ANSYS Workbench对压电加载机构位移输出进行仿真,位移输出满足挠性接头角刚度静态测试加载要求,验证了压电式静态测量方法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光网状网物理层的智能全光保护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网状网物理层的智能全光保护方案采用基于"双发选收"模式的1+1保护方式.方案设计包含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硬件部分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实时监测保护设备,软件部分为一种保护光路径自动建立算法.算法运行于设备之中,能够事先为每条工作光路径在保护光纤网络中寻找并建立对应的保护光路径.设备对工作光路径中的光功率进行实时监测,当工作光路径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换到保护光路径.最后以一个12节点光网状网为例,给出了保护光路径自动建立算法的仿真结果.采用该保护方案能够以全光保护方式实现光网状网的透明无阻断通信.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现有的流媒体缓存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采用间隔缓存的自适应混合型间隔缓存算法(adaptive hybrid interval cache,AHIC).该策略充分考虑用户行为模式和影片冷热度对缓存策略性能的影响,采取分段缓存和间隔缓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周期性地统计影片的流行度和用户访问行为,实现了缓存的接纳和替换.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间隔缓存策略相比,AHIC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缓存的字节命中率.  相似文献   

12.
HTTP流化自适应流媒体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媒体视频传输. 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码率控制算法, 将视频资源缓存、网络吞吐量共同作为混合控制的主要参数. 在视频资源缓存控制机制中, 通过采用缓存空间均衡的方式, 调整单个视频分片进入缓存区所消耗的时间, 使视频数据总量保持在均衡范围内. 在网络吞吐量控制机制中, 根据当前网络状况, 利用保守策略提升视频码率, 并利用逻辑斯谛方程确定码率下调幅度. 通过使用双参数进行码率决策, 能有效避免单一使用某一个参数而产生的决策精度上的不足, 从而实现控制性能最优. 在实际网络带宽情况下, 该算法已在使用MPEG-DASH标准的参考平台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在8位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中,通过编程实现了Booth算法的运算过程。对Booth算法进行了分析,绘出了实现Booth算法的流程图,编写了汇编语言程序,在8位微程序控制的模型计算机中实现了Booth算法,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常用运动估计算法的内存访问模式,揭示出他们在通用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上使用时存在的效率问题,以及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种新的内存访问效率高的视频数据存储方式即叠瓦式存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新的视频数据存储方法,解决了跨缓存线访问数据的问题,并显著降低了运动估计过程中的高速缓存跑靶率;对全搜索算法,在算法本身不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其运动估计过程速度提高28%。因此,叠瓦式存储方式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加速运动估计过程。  相似文献   

15.
Web任务的分配影响Web服务器集群系统的整体性能。常用的分配方法是对用户的URL请求,根据服务器数量进行轮询分配。这种策略影响缓存的命中率和服务器性能的发挥。在分析了Web站点中文件的组织方式及用户对Web请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URL分配树的LT分配策略,根据URL地址构建URL分配树,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响应。同时考虑任务的处理代价,各服务节点服务能力和当前负载状况,对服务节点进行负载均衡的任务分配。本文从缓存队列剩余、请求任务溢出情况和轮询分配策略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本文的分配策略能根据服务节点的服务能力、负载状况进行合理地分配,实现了负载的真正均衡,提高了系统整体吞吐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高速缓存的动态功耗,提出了一种路预测选择结构来降低传统的高速缓存的功耗。通过选择一路访问,而不是访问所有路高速缓存,使得功耗得到降低。同时,提出的路预测选择结构通过增加特定的标志寄存器,具备可配置功能,实现了路选择高速缓存和直接映射高速缓存之间的切换。实验结果表明:同传统的2路组相联高速缓存相比,采用路预测选择技术实现的高速缓存在访问期间的动态功耗降低约32%~40%,高速缓存缺失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在参考已有的流媒体代理缓存理论基础上,采用前缀缓存+补丁算法的缓存管理策略,参照流媒体服务器的工作原理,采用RTSP协议作为流传输协议,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流媒体代理缓存系统.经实验测试该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字节命中率,进一步减少对网络带宽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首先, 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 提出一种能有效利用云存储架构的双层缓存技术. 通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建立分布式缓存, 能有效避免用户频繁访问远端数据, 为用户构建轻量级的客户端, 解决了目前地学数据可视化软件大量占用用户本地存储容量的问题. 同时服务器端也避免了多次访问云存储文件系统, 减少了大量的数据检索与加载时间. 其次, 提出一种ARLS(association rule last successor)访问预测算法, 根据用户的历史访问记录, 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用户的访问模式, 对其访问行为进行预测, 进而提前加载数据, 提高缓存命中率, 解决了用户在可视化过程中不断移动兴趣区域, 频繁更换渲染数据的问题, 能有效应对用户具有多种访问模式的情况, 提高了预测准确率. 实验结果表明, 该云存储架构显著减少了本地资源消耗, 访问预测算法的准确率在最差情形下可达47.59%, 平均准确率达91.3%, 分布式缓存的平均缓存命中率达95.61%, 可有效支持云端大规模地震数据的快速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新的变码率视频服务器缓存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的 ROC(resist- overload capability)缓存管理策略 ,包括缓存准入策略和替换算法 ,解决了变码率视频服务器间隔缓存的缓存管理问题。 ROC缓存准入策略基于统计缓存准入策略 ,能提供概率的缓存服务质量保证和较高的缓存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 :在典型系统配置下 ,ROC可以提高约 2 5 %的系统吞吐量 ;相对确定性缓存准入策略和STP- L缓存替换算法 ,可以多服务约 17%的视频流 ,平均缓存利用率也要高出约 38%。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 :ROC充分发挥了间隔缓存算法优势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变码率视频服务器缓存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磁盘阵列 Cache 自适应预读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磁盘阵列Cache的算法,它使用自适应的预读策略根据以往磁盘访问的信息来较精确地预测下一次访问的磁盘地址,并预先读出到Cache中,从而降低磁盘访问的平均服务时间。讨论了在多任务环境下的适配算法。模拟测试的结果表明:本算法比LRU算法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