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很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观的感官鉴别法,这种方法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进行鉴别,主要是通过手摸和目测来判断纤维的种类.该法简便易行,但其准确率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类是利用各种纤维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点进行鉴别,在这里主要介绍燃烧鉴别法、药品着色法、溶解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着色法、溶解法等相关实验,找出牛奶蛋白纤维与大豆蛋白纤维、新型涤纶纤维、竹纤维、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各种形状与性能的不同,从而确定鉴别牛奶蛋白纤维的方法。用该方法对牛奶纤维/羊毛纤维/棉纤维混纺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混纺纱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3.
絮状纤维集合体压缩回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缩性能是纺织材料及纺织制品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之一,影响材料的各种使用性能.通过单向施力挤压,研究了羊毛、山羊绒、腈纶、鹅绒、木棉5种常用絮状纤维集合体的压缩回复性能,对它们的压缩回复特征曲线进行了表征,并完成了特征值的提取发现由于纺织纤维的黏弹性导致集合体的压缩曲线与压缩回复曲线不重合.5种絮状纤维集合体形成的压缩回复圈大小及形状各不相同.这主要与纤维的形态结构及性能有关.集合体压缩变形回复的能力几乎不受纤维排列方式的影响,主要由纤维自身的回弹能力决定.  相似文献   

4.
探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的反应机理,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经DBD处理的3种典型纺织纤维所产生的自由基.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时间,不同纤维含潮率下羊毛纤维中所产生的各种自由基的电子自旋共振谱,以及同一处理条件下不同种类纤维的ESR谱.结果表明,常压DBD等离子体反应能够有效地促成纺织纤维表面自由基的生成.纤维含潮率是平行于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纤维大分子结构等参数,是影响自由基产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纤维中的水分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纤维回潮会抑制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溶剂法溶解纤维素的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总结了两种传统溶解和再生纤维素方法.按照体系是否含水将纤维素溶剂分为水体系和非水体系溶剂,比较了各种体系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溶剂法生产纤维素纤维的进展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红外光谱在纺织纤维鉴别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原理及应用于纺织纤维鉴别方面的研究情况。实践证明这台仪器是开展纺织品检测工作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借助高技术、新工艺研制生产的各种纤维统称为高科技纤维,包括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的高性能纤维,具有良好服用性能的超真纤维、高感性纤维,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高功能纤维.通过讨论高科技纤维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明确了纺织工业发展的方向,指出提高纤维产品的附加值是纺织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只有依靠高科技才能推动传统纤维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才能使我国的纤维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我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纤维与纺织是一个高度密集型的学科领域,集中了机械、化学、材料、生理和艺术等学科.历史上很少有材料对人类的影响能与纤维和纺织品相比.纤维材料将持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它们的作用正扩展到其他非纺织领域.本文选择性地列举了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材料与纤维创新中心的多学科研究活动,主要强调纤维和纺织中的新兴研究,包括纳米结构表面功能性涂层,用静电纺超细纤维,天然纤维的新应用等.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求通过测量光学信号计算各种纺织纤维集合体的面密度分布的准确方法,针对纺织纤维对光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特性,基于Kubelka-Munk双通道模型透射公式,推导出通过光学信号计算层状纤维集合体任意一点处的相对面密度的算法,称为Wu-Wang(W-W)透射算法.采用已知面密度的棉纤维和羊毛纤维试样各一组,借助数码光学元件搭建的装置测得纤维层的透射光图像,以W-W算法计算出各试样的相对面密度,发现与其他方法测试的基准面密度高度吻合.并与Lambert-Beer模型的计算结果作比较,证明W-W算法获得的光学相对面密度与真实面密度非常吻合,验证了此面密度算法表征的相对光学面密度的准确性.W-W新算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纤维长度分布和多种结构的纤维集合体面密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纤维织物超临界CO2状态下用分散染料染色的操作方法和工艺技术,对超临界状态下溶解度、染色牢度、匀染性、织物强力、染色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确定了影响染色效果的主要因素.经实验验证超临界CO2是可行的,对于我国纺织染整行业从源头上节约水资源和清洁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氩及其他气体等离子体对纤维刻蚀,并运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刻蚀结果。着重对等离子体刻蚀法应用于纤维鉴别、不同纺织加工后纤维结构变化的区分和羊毛角朊结构的理论研究等问题,作一些探讨。刻蚀后的纤维表面出现伪迹,是这种方法用于纤维结构研究中的一大障碍。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刻蚀时间,合理选择刻蚀环境的真空度、电流强度等条件,控制刻蚀时的试样温度,可以避免明显伪迹的产生,使纤维表面的刻蚀花纹能够真实反映纤维结构特征。我们获得,纤维的刻蚀花纹所具的特征,可以用来鉴别纤维,分析不同处理后纤维在结构上的微细变化,能够显示出一般电子显微镜技术所不能察觉出的结构细节。  相似文献   

12.
CaO-MgO-SiO2系生物可溶性陶瓷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CaO-MgO-SiO2系高温熔体黏度变化以及CaO-MgO-SiO2陶瓷纤维的析晶变化和溶解行为.结果表明,熔体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mCaO/mMgO对熔体的黏度影响较大.CaO-MgO-SiO2 生物可溶性陶瓷纤维的析晶温度为850 ℃左右,纤维组成中适当的mCaO/mMgO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析晶温度.含氧化锆的可溶性陶瓷纤维有利于提高纤维的析晶温度.CaO-MgO-SiO2生物可溶性陶瓷纤维在模拟人体肺液Gamble溶液中显示了较高的生物可溶性.随着溶解时间的延长,纤维中的Si4 ,Mg2 ,Ca2 的浸出浓度增加,纤维中的铝元素和铁元素基本上不溶解.纤维中含有氧化锆不利于纤维的溶解.  相似文献   

13.
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纺织材料及纺织制品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之一——压缩性能,介绍了研究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各种经典理论、测试方法及试验评价,并展望了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各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合其特性确定针对不同的再生纤维素的鉴别和检测方法。再生纤维素纤维最有效的鉴别方法为溶解法,显微镜观察法,燃烧法可以做为补充实验。  相似文献   

15.
选用15种不同品牌的黑色签字笔作标样.用电镜扫描法将15种签字笔墨水字迹的提取液分为:乳状、金属状和普通状三类,既可鉴别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溶解的样品,又可鉴别不能溶解的样品;用红外光谱法可鉴别在DMF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样品.而将二者技术联合使用是迄今最好的鉴别手段,由此达到鉴别不同品牌同种类型、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签字笔字迹提取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纺织纤维生产与使用的实际出发,考察纺织纤维供给和消费的演变过程,揭示其运行的慕本规律特征。结合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2010年以前纺织纤维供求数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介绍一种手感和外观与天然毛发极其相似的假发制备工艺.这种假发的原料是脱乙酰甲壳质(即从自然界中的蟹虾等甲壳中提取的甲壳质,再经脱乙酰处理所获得的原料),将这种脱乙酰甲壳质溶解在稀醋酸中,配制成纺丝原液,将其从纺丝喷咀中挤出在凝固浴中,再用流水充分洗,再风干,制成纤维.此纤维即可制成各种发型的假发.  相似文献   

18.
使用超声波设备来进行切割和熔合,这在纺织工业的织造、整理、服装缝制等方面都已获得日益广泛的认可,其原因如下。1.实际上各种纺织材料都可被超声波切割。例如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包括芳族聚酰胺纤维、碳纤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水溶性纸的水吸收过程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其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5,水吸收过程主要受物理吸附控制.同时,利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对水溶性纸在水中的溶解行为进行全程实时监测,通过对整个溶解过程的纸页结构、纤维尺寸与形态的分析,可将其分为3个阶段:纸页的主体解构阶段(t_0~t_1)、纸页的解构和CMC纤维溶解阶段(t_1~t_2)、CMC纤维的溶解阶段(t_2之后).在水溶性纸的溶解过程中,纸页的主体解构阶段(t_0~t_1)是控制其溶解效率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海藻化工可持续发展及海藻纤维纺丝成形和应用技术创新为目标,从海藻纤维纺丝成形和纤维级原料提取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两个层面开展研究。针对海藻纤维纺丝成形对海藻酸钠技术指标的特殊要求以及纤维纺丝成形、纺织加工与应用的复杂性,结合已有的中试研究基础,以纤维级海藻酸钠和海藻纤维产品质量、节能减排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完善为主要考察指标,重点在纤维级海藻酸钠提取关键技术、纺丝成形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纺织加工应用示范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集成,形成一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一批重要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为海藻化工和纤维纺织行业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及提高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提供技术储备。形成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为海藻产业和纤维纺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我们与多家协作企业联合成立了"青岛康通海洋纤维有限公司",专门开展海藻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及产品推广应用。在关键技术的突破、纤维产品的应用开发、设备研发和采购、产业化生产线的建设以及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与协作企业合作完善纤维级海藻酸钠原料关键技术,改造建设年产千吨纤维级海藻酸钠生产示范线,并实现正常生产,产能达到1000吨/年;解决完善溶解、过滤、脱泡等工艺技术;完成了800吨/年海藻纤维生产示范线的生产厂房、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了纤维主要生产设备的研制、选型,完成了海藻纤维产业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工作,做好了海藻纤维的投料、生产准备;与协作企业开展了海藻纤维功能纺织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发出多种军队、消防用特种功能性纺织品。本研究主要从纤维级海藻酸钠的研究及产业化、海藻纤维的制备研究及产业化和海藻纤维纺织品应用开发三条路线同时开展。其中,项目以800吨海藻纤维生产线建设为三条线路的中心环节,结合1000吨纤维级海藻酸钠生产线为海藻纤维生产线建设提供专用的原料基础,结合海藻纤维开发应用平台充分开发海藻纤维的各种优良性能,提供了全方面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