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重庆南平地区5个不同植被类型的表土孢粉分析较好地揭示了石漠化地区孢粉组合特点及其与植被的关系.通过对该区表土孢粉组合特征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影响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对应关系的主要因素,即外来孢粉、孢粉产量、孢粉保存和孢粉鉴定等.运用LuoPacias孢粉鉴定系统将孢粉鉴定到种,共132种,为在这一地区开展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等研究提供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孢粉推测上海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植被、环境演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上海地区斜土路2号孔晚第四纪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了晚第四纪8个孢粉组合带,并结合邻近钻孔孢粉研究资料,恢复了该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的六个阶段,这种气候波动不仅与世界性气候变化一致,而且其波动曲线也与海平面变化相吻合,从而为本地区进行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可靠的证据,为本地区晚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丰富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贵州草海地区赵家院子泥炭层剖面孢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威宁草海赵家院子附近的一个泥炭层剖面孢粉研究。根据孢粉组合及~(14)C年龄,初步获悉该剖面为距今4.1万~1.6万年左右的沉积物。其古植被、古气候可分为七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恢复山旺中新世古植被和古气侯,采集了临朐山旺组孢粉样品28块,利用重液浮选法分析出大量孢粉化石,鉴定出120个孢粉类型,归属于77属,40科,其中蕨类植物占3%左右,裸子植物占5%~27%,被子植物占70%~92%。根据孢粉类型和孢粉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了两个组合:组合ⅠUl mipollenites-Caryapollenites-Fupingopollenites和组合ⅡUl mipollenites-Quercuspollenites。运用共存因子分析法定量化重建了山旺古气候参数,得出7个古气候参数分别为年均温13.3~22.1℃,最热月均温22.5~27.5℃,最冷月均温1.9~15.1℃,年较差11.4~26℃,年降雨量618.9~1 254.7 mm,最大月降雨量172.4~249.6 mm,最小月降雨量7.1~18.5 mm。  相似文献   

5.
甘肃窑街中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窑街盆地中侏罗世孢粉化石,建立了窑街盆地中侏罗世的孢粉组合.其基本特征为:组合中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约占64.3%~72.1%;蕨类植物孢子次之,占27.9%~35.7%,蕨类孢子以Cyathidites,Deltoidospora等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中双气囊的松柏类花粉最丰富.进一步明确了窑街组的地层时代,探讨了窑街盆地的古植被、古气候及古地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浙南沿海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南沿海地区全新世沉积含有丰富的孢粉,根据孢粉组合在柱状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可分为四个孢粉组合带:1.Quercus—Castanea—Pinus—Liquidambar—Fagus—Hicriopterislaevissima—Polypodiaceae孢粉组合带。2.Quercus—Castanea—Betula—Taxodiaccae—Polypo-diaceae—Hicriopteris laevissima孢粉组合带。3.Castanopsis—Quercus glauca—Rutaceae—Eurya—Quercus—Castanea—Chenopodiaceae—Artemisia—Polypodiaceae孢粉组合带。4.Quercus—Castanea—Pinus—Quercus glauca—Castanopsis—Artemisia—Gramineae—Pteridium—Polypo-diaceae孢粉组合带。通过孢粉分析结果本文进而推断浙南沿海地区晚更新世未期以来古植被、古气候以及古地理演替的三个不同阶段,并对全新世下限及地层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当地所采土样中的孢粉含量及化石分布情况,简述了当时古植被的组合及古气候环境的特征,并为地层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骅拗陷滩海地区沙河街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由于黄骅拗陷滩海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孢粉化石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方法 根据沙河街组所产孢粉化石的特征,讨论了孢粉组合的时代。结果 建立了1个孢粉组合和3个亚组合,即栎粉属Q-uercoidites高含量组合(Q.microhenrici-U.minor亚组合,Ephedripites-Rutaceoipollis-Meliaceoidites亚组合和Quercoidites-Labitricolpites亚组合)。结论 该地区古植被类型由落叶针叶林逐渐转变为落叶阔叶草原型的植物群;古气候经历了半干旱、潮湿的亚热带气候到温暖带-亚热带气候至半干旱的暖温型气候。  相似文献   

9.
崇明岛地区以前孢粉研究资料较少 ,通过对崇明岛北侧的CY孔作了高分辨率的孢粉研究 ,详细地划出了大西洋期以来的 9个孢粉组合带 ,并结合邻区钻孔孢粉资料研究 ,恢复了该区植被、气候演化的 7个阶段 .从大西洋中期起植被依次为 :中亚热带含落叶树的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以松、栎为主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 .气候经历如下的波动 :热暖潮湿—暖热湿润—温和略干—温暖湿润—温暖略湿—温而略干—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的波动与世界性的气候变化相一致 ,而且与海平面变化相吻合 ,从而为该地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丰富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云南大理点苍山地区晚更新世沉积地层中的古植被的孢粉化石鉴定,结合孢粉图示的综合分析以及孢粉组合带的划分,探讨了该地区自晚更新世以来古植被的演替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古气候的波动过程进行了初步推测,结论显示自122-118Ka.BP的湿热气候期之后,该地区的气候演变经历了7次从冷-湿热的气候波动旋回。  相似文献   

11.
神农架南坡常见花粉的R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表土花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对神农架南坡常见花粉的R值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阔叶花粉如栎、山毛榉、槭、鹅耳枥、榛、胡桃、枫杨、枫香、杜鹃、木兰、冬青、漆树、栗、榆具有低代表性,只有桦具有适宜代表性。针对有气囊花粉一般具有超代表性,而草本花粉的代表性变化较大。研究过程与结果还揭示出影响R值大小的四个主要因素是花粉源距离,外来花粉,花粉产量与植被样方面积。  相似文献   

12.
新疆蒲公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布在新疆的25种蒲公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根据观察,发现该属植物的花粉并非全部表现为单一的蒲公英型(Taraxacumtype),在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钸的特征上还存在着宽脊网状型和4孔沟网状型.各种植物的花粉在形态特征上也显出一定的差异,可做为本属植物分种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几种花粉多肽和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油菜、罂粟、荞麦花粉中的多肽和蒲黄、党参、罂粟花粉中的多糖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有关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烟草花粉低温处理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氧树脂半薄切片、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研究了烟草花粉经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后的结构和活力的变化。在半薄切片中发现低温处理后一部分花粉细胞质收缩,整个细胞变瘪变空的衰退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衰退的花粉占花粉总量的比例也逐渐增大。超微结构观察表现出同样的但更加精细的结构变化趋势。从各种细胞器的变化来看,低温处理中首先是高尔基体、质体,然后线粒体发生衰退,细胞核可见的结构变化较晚。花粉衰退过程中液泡和内质网起重要作用。通过液泡膜的部分或完全消失,液泡不断侵蚀和消化邻近的细胞质。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内质网大量增生、形成自噬泡,吞噬细胞质。最后花粉细胞质皱缩,变成一团深黑色无定形物质,花粉死亡。TTC法检测低温处理后花粉细胞活力变化的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进行,有活力的花粉占花粉总数的比例不断下降。到低温处理20d后,几乎所有的花粉都丧失了活力。结果表明:花粉在低温处理后的衰退过程是逐步的,有显著的时序性和特异性。这种衰退过程是细胞编程死亡。  相似文献   

15.
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花粉亚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木兰属(Magolia L.)4种植物花粉的亚微形态结构,对其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花粉外部形态均为肾脏形,具单萌发沟;外壁纹饰为覆盖层穿孔。但花粉大小和外壁纹饰的微细结构种间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研究花粉的亚微形态结构特征,可为植物种类的鉴别和细致分类提供必要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定位观测了紫藤的访花昆虫种类及觅食行为,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花粉形态。结果表明:紫藤的主要访花昆虫为膜翅目的黄胸木蜂和意大利蜂,两者都有传粉行为,属传粉者。意大利蜂除有传粉行为外还有偷蜜行为。花粉在形态上表现出多型性:长球形(赤道观长椭圆形,极面观近三裂圆形),三孔沟;三菱锥形(赤道观近三角形,极面观近三角形),六孔沟;赤道观近三角形,极面观近菱形,四孔沟。外壁纹饰均为橘皮状。  相似文献   

17.
山西临汾盆地晚新生代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山西南部临汾盆地一些露头剖面的观察,通过对LK10孔钻孔剖面的岩性,粘土矿物、地球化学、孢粉等古环境标志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临汾盆地自上新世至晚更新世时期的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8.
以双子叶植物中的十字花科芸苔属油莱(Bassica Campestros L.)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水合法、冷冻酶解法、直接酶解法、水合-酶解二步法和三步法等多种破壁方法,比较得出油莱成熟花粉,水合法破外壁最为理想,而其中以1mol/L蔗糖为水合液最好,其破外壁率可达92.4%。油莱幼嫩花粉的破壁以水合-酶解二步法最好,其中以0.8mol/L甘露醇 2%纤维素酶组合最好,其破壁率达85.7%。  相似文献   

19.
唐菖蒲花粉低温保存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超级红’等唐菖蒲切花品种的花粉为试材,研究了花蕾的开放状态、花粉含水量、不同干燥时间与不同保存温度、预冻方式和解冻方式对唐菖蒲花粉萌发率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唐菖蒲4个栽培品种花粉的长期保存效果。结果表明:唐菖蒲花朵刚呈展开状态时的花粉萌发率最高;未干燥花粉和干燥1 h之内花粉萌发率次高。保存温度和含水量对花粉的保存效果影响显著,花粉在干燥0~1 h、-80 ℃温度下保存效果好;0 ℃预冻有利于花粉的低温保存;37 ℃温水化冻处理的花粉萌发率明显高于其他解冻方式。唐菖蒲4个栽培品种花粉的长期保存以-80 ℃低温条件效果较好,保存时间可达1 a以上,0 ℃处理的次之,4 ℃和-20 ℃条件下保存的花粉萌发率较低,且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鄂西地区的39个外部形态差异较大的柚样品的花外部形态与花粉粒形态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并应用邓肯氏多重差异范围测验法对各样品之间的花粉粒大小进行了显著性差异测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在花瓣大小、雄蕊数目等形态指标上存在差异;从花粉大小、花粉形状方面比较,绝大多数样品之间在花粉形态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也说明收集到的资源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同时对资源收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