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备忘录:以6月南北峰会为契机,朝美正相互接近。10月9日,金正日特使赵明录到美进行破冰之旅。两周后,奥尔布赖特访问朝鲜,为实现克林顿访朝铺路。双方改善关系的速度异乎寻常。难道50年的恩恩怨怨真的快要了结了?美朝关系出现突破  相似文献   

2.
2月中旬,日本首相细川护熙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会谈。结果双方在贸易谈判中互不让步,未能达成协议。首脑会晤中的贸易谈判破裂,这在战后日美关系史上尚无先例,因此尤其引人注目。这次会谈后的日美关系将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3.
吴琳 《世界知识》2014,(2):48-49
不久前,印度驻纽约副总领事科布拉加德当街被美国警方逮捕,并遭脱衣搜查。这名女外交官的遭遇令印度举国愤怒,并引发印美外交风波。历经数天后,印度政府的态度趋于软化,并向联合国申请对科布拉加德的调职,这场外交风波才逐渐得以平息。此次事件发展可谓一波三折,印度先是反应强硬,最终却对美国示弱,不仅折射出印度复杂的外交心态和对即将到来的大选年的政治考虑,更反映出印度对印美关系认识的转变。鉴于中印美三边关系的复杂性,此次印美外交风波对我国开展对印外交也颇具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印安全关系在双边的推动下不断提升,美印战略互动也令多方关注。作为印度的重要邻国,中国因素在美印战略互动中居于何种地位,美印对中国因素的认知又是如何,将是本文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正>特朗普政府改善对俄关系不得不顾忌四方面因素贾春阳:回顾冷战后的历史,可以看到从克林顿到奥巴马,美国连续三任总统在上任之初都曾致力于缓和美俄关系,然而无一例外地,任期即将结束时,美俄关系都陷入低谷。美国领导的北约也一度走出"传统防区",先后介入科索沃、阿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世界仅存的“待开发的经济处女地”;在美国21世纪视野里重新“抢眼”。美印首脑和美巴首脑去年9月下旬借联合国第52届大会召开之际在纽约分别举行了工作会晤。白宫接着宣布,克林顿总统决定1998年对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举将打破自吉米·卡特之后美国国家元首20余年没有涉足南亚次大陆的记录。为确保克林顿南亚之行取得成功,从去年11月起,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商务部长戴利、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内阁部长级)理查森及陆军参谋长雷默尔上将等政军要员相继来到南亚投石问路打前站。由于奥尔布赖特去年11月中旬出访南亚期间恰  相似文献   

7.
撰写此文时,印控克什米尔的选举正在展开,而与选举有关的暴力恐怖事件也已发生多起。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关系中的死结,也是当前世界的不安定因素之一。为防止印巴纠纷与冲突打乱美反恐部署、破坏其反恐既得成果,布什政府自去年底印巴关系骤然紧张以来,一直竭力居中斡旋。仅今年头九个月,国务卿鲍威尔即三顾南亚,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二度走访印巴。另外,美国防部长、太平洋军区司令等高官也接连访问次大陆。美方调解核心是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且为此提出不少解决方案。尤其在年初印表示欲于9月中旬如期举行印控克什米尔地方选举以来,美…  相似文献   

8.
在克林顿喜滋滋地宣布美俄进入成熟伙伴阶段,同时他的对俄政策又引起颇多非议时,从前苏联时期窝藏至今的一对鼹鼠被挖出得真不是时候。美苏互抓间谍,竟相驱逐对方外交官,这在数年前是司空见惯的事。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之后,美苏之间的敌对关系被美俄“战略伙伴”关系所取代,这样抓间谍的新闻一时消声匿迹。正因为如此,不久前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8月公布的"新南亚政策"中重点强调了美印战略伙伴关系。10月18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出访南亚之前,在华盛顿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题为《确定下一个世纪我们与印度的关系》的演讲,除了将"印太自由开放"作为主题外,也把印度同日本、澳大利亚一道列为美国区域战略的支点国家,并赋予了印度在其南亚政策中的核心地位。这使美印两国媒体和智库对于美印"新蜜月"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10.
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搅得美国政坛象开了锅一样,几个月来,随着事件的发展,热度不断上升,一时间,像整个美国没有其他事可做一样,报纸、电视,充斥着的都是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形象。 自从被指与白宫见习生莱温斯基有染以后,克林顿开始并没有在意,大约以为还会如琼斯性骚扰案一样,会逐日平息。于是便极力否认与莱温斯基有性关系。然而独立检察官却似乎要穷追到底。直到得悉莱温斯基保存了一条与总统在一起时的蓝色裙子,而那裙子上恰有总统的遗留物,而且斯塔尔又要将那裙上的遗留物与总统的DNA进行比对时、克林顿才改口说与莱温斯基有“不适当的关系”.并不得不在联邦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与我国国情相近的、信息化极具特色的、亚洲发展中大国印度的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综述,主要介绍印度信息化的主要特色特点、标志性事件和主要成就。重点对印度软件立国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最后对印度信息化发展对河南省信息化发展的借鉴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to reconstruct the paleoclimatic history, pollen and oxygen isotope were analyzed on the 160 samples of a 2.7 m peat core from Taishizhuang, Huailai County, Hebei Province. Combining our data with other information of climate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from this area, we found that there is a close linkage between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mid-Holocene (6000-3000 cal. aBP)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re presented as the following: The climate during 5678-5400 cal. aBP was unstable and in general colder and drier than today. From 5400 to 4800 cal. aBP the climate was much warmer and wetter than before. The climate during 4800-4300 cal. aBP was persistently cold, with an exceptional cold event occurring at 4600-4300 cal. aBP. This cold event was recorded at several other localities in Northern China eve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After the cold event, there was a return to warmer conditions between 4200 and 3300 cal.aBP.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境况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失衡、人才外流、"文凭病"等,总结出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系列经验,即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发展教育;提供较多的财政资助;实行走读制,办学成本较低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提供的数据,对中国、印度、巴西三国的在美发明专利发展情况进行了时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RCI指标法对三国的专利技术领域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我国虽然总量和增速上具有优势,但专利整体反映出的技术水平还不高;印度专利质与量结合相对而言更为合理;巴西在三国比较中质与量都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从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90年代再度确认,到今年2月,美日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磋商会议,日本利用日美这一战略同盟关系,从一个被控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妄图控制亚太事务的政治大国。从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到日本的大国战略。  相似文献   

16.
后冷战时代,印度与美国在政治关系走向融洽,同时高层交往不断、经济合作得到发展、军事交流恢复与加强,使印美关系得到改善与发展。美国与印度在后冷战时代都把对方看成是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对象,这就是在后冷战时代美国与印度的关系不断改善与升温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信息系统外包:主要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信息系统外包已经成为众多美国财富500强的公司和一些欧洲大型跨国公司(M NC s)所关注的问题。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接近1/3的财富500强公司选择了印度作为它们外包业务的所在地。自1990年以来,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支持和推动信息系统外包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该文试通过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讨论来探索这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些问题包括:欧美公司为何将信息系统外包,印度怎样成为了全球信息系统外包的领导国家,中国的IT产业如何迎头赶上加入信息系统外包这个有利可图的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在阿以争端中担当调停人,以获得阿以双方的好感、削弱苏联在中东的影响,是美国自杜鲁门政府以来的基本政策取向.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后,约翰逊政府在应对阿以争端中所采取的平衡政策,也是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反映.为此,美国积极促动与苏联在解决阿以问题上的合作,推动安理会242号决议的通过.而对阿以双方,约翰逊政府则采取了拉拢约旦、与埃及保持联系及对以色列进行规制等措施,试图构建美国对阿以的对等平衡政策.然而,由于美苏争夺等因素的制约,美国这一时期的平衡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思想库的发展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库是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虽然作为正式称呼的"思想库"一词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但美国思想库的起源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20世纪初到冷战结束,美国思想库经历了学术研究型、政府合同型、国内事务型和政策推销型四个阶段的繁荣.冷战结束后,思想库开始朝着国际化和地方化两大网络体系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阶段产生的思想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总体来说,思想库的发展不是新时期的思想库取代原有的思想库,而是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20.
风险投资中政府作用的比较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比较了美国、日本、印度3个国家发展风险投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探讨了我国政府在加强风险投资中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