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平衡程度以衡量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深圳市2000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2000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9751hm2/人,深圳城市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以消耗自身生态资源和转移生态压力作为城市发展代价。进一步分析了深圳市的生态赤字构成,生态压力的空间分布,并与国内部分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城市区域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减少深圳市的生态赤字,降低深圳市对外部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康平县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目前康平县的发展模式正处于生态赤字,生态安全受到胁迫。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保障康平县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积极建设生态型城市;控制人口数量和过度的城市化进程;保护和重建自然生态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城市化与循环经济--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经济学家认为,经济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环境承载力是人类可安全施加给环境的最大“荷载”量,其关键问题是某一特定数量的人口需要多大面积的生产性土地来支撑.城市是人类消费物质、能源最强烈的节点和全球生态系统压力最大的“生态黑洞”和“熵黑洞”,城市自身无法实现可持续,但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生态足迹概念模型从人类需求占用角度为评估人类对环境系统的承载压力及环境可持续状态提供了较好的测量方法.通过上海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变化分析,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讨论了城市化及生态退化的关系,分析了生态足迹贸易对环境的作用,指出了城市对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地位.当前的城市化必须摒弃过度扩张的发展模式;杜绝奢侈消费,重新考虑现行经济增长政策的隐性成本;开展清洁生产,充分综合利用好现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及对其支撑区域的生态压力,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4.
徐智慧  徐军 《科技信息》2013,(21):429-429,46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大量的矿产资源被人类挖掘一空,由此在城市中留下大量矿业废弃地,给地球留下了"疼痛的伤疤",这些矿业废弃地严重破坏了环境生态系统,如环境污染、土地荒芜、物种流失、生态平衡失调等。本文分析了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原则与重建技术,并对国内外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案例进行研究,最后对矿业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选择适应小区域生态足迹的预测模型,以昆明市五华区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对2005~2009年五华区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分别选用GM(1,1)预测模型和灰色神经网络CNNM(1,1)组合模型预测"十二五"期间生态足迹的变化,CNNM(1,1)组合模型优于单一的GM(1,1)模型,同时2005~2009年间五华区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的人均生态足迹之和占人均总生态足迹的90%,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和林地占着五华区主要的生态环境承载作用,已表现出生态赤字.预测结果表明到"十二五"五华区的生态足迹将达到0.8175 hm2/人,只有通过大量消耗自身资源来弥补,或者需要外界的生态系统服务,提出了使五华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球科学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提出21世纪地球科学应围绕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战略性调整,主要方向包括:环境导向型、资源导向型、生态导向型、灾害导向型和社会导向型地球科学。其中,环境型地球科学主要对环境地质背景、环境地质过程、全球环境变化以及环境质量、效应、保护、监测等进行框架性研究;资源型地球科学主张全球自然资源的理性开发,并为资源效用、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管理等提供战略性指导;生态型地球科学强调全球生态文明观,即强调自然地球系统、天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的大统一;社会型地球科学强调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追求人类生存、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灾害型地球科学强调人地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并为地质灾害的背景、规律、防治、预测、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新时期地球科学理应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农业、区域经济、旅游等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法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指标定量分析城市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确凿可信的依据。通过生态足迹指标,分析了传统线性经济的不足,阐明了循环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以辽宁省铁岭市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进行了分析,反映了该市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重点。对我国其它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地球进入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的日期,即,人类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据悉,2015年的地球生态超载日为8月13日,比去年提前了六天,这意味着剩余的四个多月里人类将透支地球的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是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发起者。就像银行对账单可以追踪收入与支出一样,该组织追踪人类对于地球自然资源的需求(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脚印     
人生处处都会留下脚印,然而每个人的脚印却是不同的。脚印不光反映人们脚的尺码、身高,更反映人们所难以看见的无形足迹。正是难以看见,所以它常常以记忆的形式藏在脑海,藏在心中。可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完全肯定,脚印也会有拾不起的时候……快乐的人说:一生一火花,一步一脚印。他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态足迹评价方法,以湖北省2005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该省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评价研究了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指出目前湖北省的发展模式正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生态安全受到胁迫.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保障湖北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积极建设生态型城市;保护和重建自然生态资源环境;控制人口数量和过度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弄清生态环境对高昌回鹘社会经济化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吐鲁番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相关献资料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模式。结果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是高昌回鹘生态化形成的主要原因。结论①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只有使自然环境与人类保持良性循环,才能形成人类与自然环境互进互动的生态经济化体系;②特殊的自然环境使高昌回鹘形成了独特的盆地经济模式,也给后人留下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国海外建设的重大铁路工程增长迅速,铁路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区域互联互通的同时,也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铁路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监测与分析,可以为“一带一路”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撑。本文利用多尺度、多源遥感数据,通过遥感和GIS技术,从生态资源占用与损失、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夜间灯光指数等方面,以“一带一路”重大铁路工程本格拉铁路为例,对其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监测与分析,旨在为今后铁路工程建设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本格拉铁路工程建设没有对沿线自然生态环境整体格局造成破坏性扰动,工程建设占用的自然生态资源较小,保护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2)本格拉铁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极大地缩短及沿线城市之间的通行时间,实现南部非洲区域铁路的互联互通,极大地降低周边国家的资源运输成本和时间;(3)通过遥感与GIS技术,能够对铁路工程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快速、定量、客观的监测,对今后铁路工程建设影响研究以及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作用于人,除了物质性即自然生态的效应外,还有精神性即人文生态的效应.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组合成为整体的复合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问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作用于"人-社会-自然".人文艺术就是关于生态科学中研究人与环境交互关系中的其中之一的学科,它能从基本的生态意义上升到美学境界.人文艺术的环境体现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其良性结果能正此例地作用于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公益林经营的理论和依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彦林 《甘肃科技》2013,29(6):139-140
生态公益林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人类基本生存条件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从需求的观点讲,就是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需求。如果原有的经营模式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问题,但现在已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人类对林业的需求经过了原始需求、简单需求,现己进入了"现代需求"阶段。现代需求的特征是需求在总量上的迅速扩大和在结构上出现分化。现代需求的结构日趋复杂和细化,但大致可分为经济需求和生态需求两大类。经济需求又包括大径材、中径材、小径材及其他多种林产品;而生态需求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的环境)及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环境)3个类别的需求。现代需求的本质是要求林业自身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可持续经营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生态需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领域。目前,关于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基础的研究较少,笔者试图从哲学、林学、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初步构建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并完善生态足迹模型,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201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核算,通过对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的分析来研究当地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工程实施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宁夏生态足迹增加了一倍,其中化石能源、水资源和污染足迹是主导因素;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维持在1.0 hm2/人左右,相对稳定并略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在生态需求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生态工程实施使土地利用向合理方向转变,从而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缓和生态平衡失调状况,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颜红 《海峡科学》1998,(2):29-29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以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人们传统上都错误地认为空气、水、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可以无代价或无偿利用的,从而导致生态资源的无偿占用、掠夺性开发和浪费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生态足迹及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分析是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海南省2004年生态足迹的需求为2.960 6 hm2/ 人,而生态承载力为2.113 1 hm2/ 人,生态足迹为其生态承载力的1.40倍左右,表现为生态赤字0.847 5 hm2/ 人.因此,海南省虽然属于区位相对独立、资源总量相对丰富的地理区域,但更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规划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根据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的理论,对我国煤炭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煤炭城市所存在的土地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绿化系统简化与缺乏及城市生态系统的非协同进化等问题。论述了生态规划、污染预防、加强城市绿化及建立生态环境再造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改善我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产业活动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威胁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加剧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健康,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目的,结合辽宁省生态环境现状与特征,遵从科学合理性、系统完备性、可比可量性、动态发展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了22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建立了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参照辽宁省生态省建设标准、国家生态省建设标准,确定了所选指标的标准值.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应用实际数据对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四百多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各抒已见,共同探讨中国的生态建设、生态产业以及生态文化等问题,为改善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出谋献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在"生态省"建设过程中,各地应当因地制宜,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构建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系,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的生态基础,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