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夏明忠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1):1-11
人与自然原本是一种辨证和谐的关系,相互依存,平等共处。19世纪以来,人口激增,尤其是近200年来,世界人口直线上升,加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冲击与压力,尤其是对生活资料来源的各种自然资源,以及对地球承载能力产生压力。人类正面临一个土地荒毁、环境污染、交通拥阻、水荒水污、能源危机、资源耗损、生态全面失衡的世界。惨重的代价已引起人类的高度警觉,科学发展观、和谐伦理学、低代价经济增长论、绿色GDP、环境人类学、生态伦理等等学说应运而生,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根据近年来各种媒体的报道和统计数据,就“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城市大气污染,环境污染,江河海洋污染,水资源危机,森林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及给人类生存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地球的生态环境亟待改善,人们应充分认识到当前的生态危机,对目前已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必须邓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建筑的意义、建筑美学的意义两方面论述了建筑设计中必须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出发点,运用新材料、新科技,创造美好的、协调的生存空间,使人的生活更有诗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对土壤环境、水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的影响,指出了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土壤环境和水环境,而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应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便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8.
9.
朱岗崑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8,(2):19
本书详细论述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生物学与人类生态学。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最为人类关心的环境因素与现实问题。本书是作者J.Cowie在1988年在伦敦出版《气候与人类变化:灾难还是机遇》一书后的又一新作。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医疗垃圾回流社会这一现象已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环境。人类已开始逐渐意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本文仅就现今医疗垃圾四处横流的现状、成因及处理途径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温室效应理论简介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活动、温室效应增强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结合前人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温室效应并不都是负面影响,温室效应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造成的气候变化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气候变化是指气候指标的平均状态和离差以及概率三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三个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增强的效应也有减弱的效应;人类活动是造成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需要精心呵护,人类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控制气候的变化.人类并不是对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化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2.
流沙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泥沙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澜沧江下游一级支流流沙河勐海水文站38年月平均悬移质输沙量资料,通过考察1966-1992和1993-2003年两时段勐海站输沙变化,反映已建的漫湾水库拦沙后,下游支流泥沙补充增减状况.结果表明:水库建成后,勐海断面年均输沙比建库前增加了42%,而期间勐海气象站月平均降水与水文站断面月平均流量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说明泥沙增加趋势是由于区域内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引起的,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20,(1)
为了研究气侯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内在影响,采用2000—2016年MODIS 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计算获得植被覆盖度,结合气象站点监测数据,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转移矩阵、残差分析等方法,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陕西省2000—2016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6年陕西省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均总体增加。其中,2006—2008年是气候突变时期,植被覆盖度在气候突变后明显增加。陕西省平均植被覆盖度总体增加。其中,陕北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2000—2016年增加0. 33;关中地区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2000—2016年降低0. 06,以西安周边地区为主;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有小幅降低,2000—2016年植被覆盖度降低0. 02.陕西省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度影响具有明显空间差异。其中,陕北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力对植被覆盖影响力具有正向作用,促进植被覆盖度增加;关中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力具有负向作用,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陕南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力较低,导致陕南地区植被覆盖有小幅度降低。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人类活动影响力在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书汇集了关于气候变化影响与综合评估(CCI/IA)的斯坦福能源建模年度论坛的成果。十几年以前,人们试图通过不同地学系统的分析分别建立描述气候变化影响的破坏方程,然后纳入综合评估模型当中。这种方法已被证明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16.
贾铁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79-84
根据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若干第四纪剖面,分析了沙地生成、发育的过程,认为沙地地貌的发育经历了湖泊——风成砂——湖沼(黑垆土)——风成砂的旋回过程,并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对应,使人类生存环境形成了脆弱、多灾、易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方林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
湖泊是具有多种要素和多种属性的自然综合体。利用湖泊沉积连续、分辨率高、环境信息丰富的特点,重建不同时间尺度湖泊环境演化的历史及其与古气候的关系,是国际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研究领域。目前,一个全球性湖泊环境时空对比研究的热潮已经兴起。 松嫩平原湖泊群地处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这里既是环境演化的敏感带,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带。在构造背景上是一个长期沉降的构造盆地。该区湖泊泡沼密布,并有沙丘覆盖,环境结构独具特色,是研究环境变迁的理想场所。同时,松嫩平原湖泊群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东部地区,随着该区人口… 相似文献
19.
傅国本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
本文从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阐述了树立环境道德观的重大意义,同时对如何树立环境道德观、当代青年人在环境道德建设上的使命和共创人类美好家园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渭河流域为例,采用敏感性系数方法和模型模拟方法估算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探讨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几乎所有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径流在1990s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径流对降水量变化比对潜在蒸散量变化敏感,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在渭河上中游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站控制流域较小,而在其他站控制流域的影响较大,占径流总量减少的40%以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在渭河上中游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站控制流域,泾河下游张家山站控制流域大于5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