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提高关系数据库关键词查询的性能,提出了基于划分的候选网络生成算法,并分析对比了基于广度优先扩展的候选网络生成算法.利用候选网络的同一性,通过改写图的同构算法为查询结果生成算法提供无冗余的候选网络集合.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当关键词个数与最大候选网络尺寸较小时,2种算法的执行时间和所生成的候选网络数量相近.随着关键词个数与最大候选网络尺寸的不断增大,采用划分策略的候选网络生成算法能够大幅度减少候选网络的冗余,缩短执行时间.当最大候选网络尺寸大于6,关键词个数大于4时,性能改进可达到10倍以上.可见,基于划分的候选网络生成算法适应于中、大规模数据库关键词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中部署算法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网格移动的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部署算法.降低了常见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部署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提高了任务区域的节点覆盖度,减少了覆盖漏洞,适用于无线移动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文中论述了该算法的构架,执行过程,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有效降低算法复杂度的情况下满足了网络部署中关于覆盖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网络最大流问题是运筹学和网络优化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动态规划基本思想,提出了在无环网络中适用的一种网络最大流算法.该算法通过判断在各个动态阶段各节点允许通过的最大流量,最终得到终点的最大流量-网络最大流,从而大大提高了执行的效率.最后算法分析和算例表明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Ad Hoc网络MAC层退避算法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Ad Hoc网络MAC层BEB和MILD退避算法.通过OPNET软件对两种算法进行网络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在业务量重的情况下,MILD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信道的公平性和吞吐量.最后提出了基于业务量轻重的自适应MILD算法,其可提高网络热点地区的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WDM光网络中的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并比较了目前提出的算法,对算法作了归类.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对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进行了分析.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减小了网络的阻塞概率,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6.
高效的路由算法是保证容迟网络性能的关键技术.为提高适用于容迟网络的路由算法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和模糊神经网络决策的容迟网络路由算法.该算法具有如下特点:改进了网络描述向量,采用节点自身信息及节点间链路状态信息来描述网络,实现对网络的全面描述;将有限历史信息的动态平均与精确预测相结合,自适应维护网络描述向量的各分量,进而为路由决策提供准确的量度;采用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路由决策,实现路由决策过程的智能化;依据多跳传输成功概率引导分组沿梯度方向转发,提高分组转发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同等网络条件下,该算法表现出比传染路由算法和下文感知路由算法更优异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7.
复杂网络的社团发现问题是网络数据挖掘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基于模糊C均值的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最大化网络的模块度,算法中模糊C均值的初始值由群体细菌取药性算法获得.模糊C均值算法在此基础上发现复杂网络的社团结构.其创新点在于最佳模块度的寻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对现实世界网络社团划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复杂网络的社团结构特性,探讨了复杂网络的社团结构探测算法.针对现有算法中判断社团结构时的主观性问题,提出了量子模糊聚类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复杂网络社团结构的探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准确、有效地探测到网络中实际存在的社团结构.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进的最小代价网络编码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网络编码内在特性,指出网络编码区别于传统多播并提升多播传输性能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中存在被不同传输路径所重用的关键链路.通过在构建网络编码多播的传输路径时形成较少的关键链路,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链路的最小代价网络编码算法.该算法是在最大流算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并结合了网络增广链和最小截集的性质,是一种有效的最小代价网络编码算法.基于随机网络的仿真实验证明,在实现多播理论容量的前提下,该算法能有效降低网络编码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是传感器网络节约能量、延长网络生命的重要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相关的传感器网络汇聚查询算法STCAQ.在STCAQ中,首先通过基于时间相关的预测算法对网络中节点采样数据进行汇聚;然后依据节点采样数据汇聚结果,通过基于空间相关判定算法查询空间相关区域信息.仿真结果表明,STCAQ在能量消耗、查询质量和网络数据量等方面优于ESA算法.  相似文献   

11.
结合窄带蜂窝系统中最佳功率控制理论与CDMA系统特点,用集中式功率控制算法对CDMA系统的容量进行分析,从中推导出相应的最佳功率控制算法,引入单步最佳删除算法(SORA),研究最佳功率控制算法的性能上界,并给出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博弈理论,提出了2种适用于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功率控制算法,分别是完全信息功率博弈算法和非完全信息功率博弈算法。所提算法在满足干扰温度约束的前提下,以提高认知无线电网络总效用为目标,分布式实现功率控制。仿真比较了2种算法和已有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算法的性能差异,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在系统平均效用和用户平均功耗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功率控制是认知无线电系统常用的功率控制方法之一.将非合作博弈论的方法应用于认知无线电的功率控制上,在Goodman所提出NPG模型以及NPGP模型上来进行代价函数的改进,并提出一种新的博弈算法来实现对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功率控制.该算法不仅考虑到系统用户之间的公平性,同时还考虑到认知用户之间干扰的影响,并通过理论证明了其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与唯一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使用户发射功率降低,同时还可以使用户的效用提高,并且收敛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博弈论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博弈理论,提出了2种适用于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功率控制算法,分别是完全信息功率博弈算法和非完全信息功率博弈算法。所提算法在满足干扰温度约束的前提下,以提高认知无线电网络总效用为目标,分布式实现功率控制。仿真比较了2种算法和已有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算法的性能差异,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在系统平均效用和用户平均功耗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引入博弈论进行更优化的功率控制已成为近年来蜂窝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但传统静态博弈论下的功率控制算法收敛速度不够快,且迭代过程中功率波动幅度较大。针对问题,提出了将动态博弈引入CDMA系统功率控制算法。通过仿真表明,提出的动态博弈功率控制算法与传统静态博弈论下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相比,在保证系统总的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能大幅度的提高功率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6.
功率控制技术是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多小区认知无线电网络进行分析,建立非合作博弈模型,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多小区认知无线电网络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功率控制算法,分析指出了该算法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该算法的性能,用户可以以相对较低的发射功率获得较高的效用和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模糊控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磨煤机制粉系统特性,提出了优先控制权具有可变性的预测、分级控制算法。利用规则编辑器建立模糊规则,给出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并做出分析。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经过模拟仿真,获得满意的结果,从而为磨煤机控制提出一套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规模化光伏电站并网出现系统稳定性下降问题,提出光伏并网逆变器改进功率外环控制策略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首先,推导分析了光伏电站改进控制策略增加系统正阻尼转矩机理,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并设计了H回路成形权函数,采用总体最小二乘/旋转矢量不变技术(total least squares/estimating signal parameter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 TLS-ESPRIT)辨识得到系统振荡模态及开环模型。然后,设计了逆变器附加H阻尼控制并对控制参数进行整定。最后,以某实际运行光伏电站为例,依托RT-LAB平台搭建光伏并网系统主电路模型并进行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hardware in the loop, HIL)。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回路成形的附加控制策略提升了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异构蜂窝网络中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能效优先的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功率控制算法。该算法将宏基站间的功率控制过程描述为博弈模型,并在效用函数中引入了基于干扰因素的自适应代价函数,得到各基站的最佳响应策略,之后经过多步迭代调节发射功率,使系统收敛至能效最优的纳什均衡状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与固定代价函数的功率控制优化算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系统能效有明显的提升,更适用于密集网络。  相似文献   

20.
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的发展评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智能控制理论既是一种新型的控制理论.又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研究内容,诸如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理论、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混沌算法、博奕论及小波理论.智能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电力系统、CAD/CAM、机器人、仪器仪表、机电工程等.文中着重分析智能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学术研究中的若干难点和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性问题,并讨论解决这些难题的一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