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广义协变性原理将平直空时中的变分原理推广到弯曲空时中,为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讨论守恒定律问题提供了数学上和物理上的准备。在广义相对论的标架表述下对Einstein引力场方程的讨论表明,这种推广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给出弹性力学广义变分原理的一般表达式,并对唯一性定理和等价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弹性力学广义变分原理的应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弹性力学的三类变量广义变分原理中 ,变量σij,εij和ui 是否独立 ,是否包含了应力应变关系 .指出了在应用广义变分原理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泛函中的应变能用应变表示 ,应变余能用应力表示 ;在用广义变分原理求实际问题的近似解时 ,三类变量的试探函数可以独立选择 ,但各类变量之间应不违背力学基本关系 .  相似文献   

5.
先从一个数学例题说明任意地应用变分法基本引理可能导致一个悖论,进而论述在弹性力学三类变量的广义变分原理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悖论,最后指出:弹性本构关系不可能充任变分学中的Euler-Lagrangn方程。  相似文献   

6.
论弹性力学广义变分原理的临界变分状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集中研究弹性力学变分原理中的临界变分状态,指出它的三种表现,并提出一个带预处理的修正拉氏乘子法来排除之。文中用它成功地导出了胡海昌-鹫津广义变分原理(简记作“H-W原理”)和由Hellinger-Reissner亚广义变分原理(简记作“H-R”原理)广而得到的另二条广义变分原理,于是,拉氏乘子法的潜力得以更充分发挥,适用范围得以拓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加权余值法从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出发,导出了分子传质问题的变分原理,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吸收第一类边界条件给出其广义变分原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加权余值法从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出发,导出了分子传质问题的变分原理,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吸收第一类边界条件给出其广义变分原理。  相似文献   

9.
用广义协变原理和张量变换律研究非惯性运动带电体电磁场,推演出了非惯性运动带电体在随动非惯性运动坐标系中和实验室坐标系中所激发的电磁场的一般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加权残数法建立电磁学的瞬时广义变分原理,提出了两种三类变量的瞬时广义变分原理。这些广义变分原理对各向异性及各向同性介质的电磁场问题都适用,包括静电磁场、时变电磁场、线性的及非线性的电磁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讨论了新广义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得出了在新广义相对论中,弱等效原理和中强等效原理仍成立,但极强等效原理不成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微分几何是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广义相对论利用微分几何有其必然性,在此从物理与数学的发展历史、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原理、爱因斯坦转盘这三个方面分析这种必然性.最后提及爱因斯坦与数学家的交往关系,这种交往为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一个谱问题得到了一类孤子族方程:包括广义TD(k=1),TD(k=1,α=0),广义C-KdV(k=0)与C-KdV(k=0,α=0)等,进而利用Riccati方程及相容条件得到了此类孤子方程的无穷多个守恒量及其连带流。并且针对特定的非线性发展方程,给出了其精确的孤子解及椭圆函数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通用函数Y及其变分原理,为求解具有自由面流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将物理平面变换成映象平面。在映象平面上,引出通用函数Y,并且写出关于Y的变分原理。用这个变分原理及有限元法求解自由面流动可克服边界未知的困难。文中以水坝闸门出流问题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满足力学相对性原理"的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阐明机械守恒定律无条件服从相对性原理,总机械如果在一个惯性系守导恒,它就在听有惯性系守恒。  相似文献   

17.
Einstein场方程是一个难解的非线性二阶微分方程组,其解析求解广泛应用于广义相对论.求解了Einstein场方程的中心对称静态解,即Schwarzschild解,该解对于广义相对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认为区别特征变化都是孤立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区别特征的变化也往往具有相关性,并从汉语语音变化事实与音理等方面予以了证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认为区别特征变化都是孤立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区别特征的变化也往往具有相关性,并从汉语语音变化事实与音理等方面予以了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