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库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记忆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知识信息价值。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源丰富而多样,利用现代声像学影像技术记录、开发与利用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信息资源,建立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像资料库,是保护和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繁荣与发展大理民族民间文化事业,满足读者地方人文影像知识信息需求,建设发展馆藏特色文献资源,促进地方民族文化旅游与经济的和谐并进。图书馆理应利用自身的文献信息技术,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学角度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问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低碳模式是解决文化产业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该模式以文化生态美学为指导,以经济学的成本核算原理为依据,借鉴低碳理念,提倡文化资源的高效、低耗、可持续利用,并融通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各大领域,有利于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矛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茶物质文化遗产而言,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并且由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环境依附性等特征,决定其无法被强制性保护。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远远不能适应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为有效保护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宝库中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对现行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分析论证,选择合理的法律保护模式,完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明确严格的相关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图书馆特色文献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佐证,其文化信息空间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与人文知识信息。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多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这些资源的文献种类繁多,是图书馆建设自身特色文献的重要来源。利用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讨、分析和研究大理地方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和服务,更好地体现民族地方图书馆的重要价值,促进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展示边疆少数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和绩效,积淀馆藏特色文献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卷的考察,文章从地域属性、历史价值、资源价值等方面总结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属性,提出在区域性大学中建立民族文化传习馆的"物质性"保护策略,以达到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陶宏 《科技信息》2011,(30):98-99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征入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我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框架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分析入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的现状进行论证,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法律观念有公法观念、公权观念与私法观念、私权观念。在中国,前者一直占据主要地位。私法私权观念的相对缺失是由于中国传统的集权专制政体,长期以来"重公轻私"的法律传统造成的。我们应摆正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关系,理解私法私权的核心。除了通过制定法律约束公权力,追求公法公权力对私法私权利的尊重外,还应完善私法来保障私权的存在和行使。应该制定完善的民法典来保护私权,重铸私法精神。  相似文献   

9.
商法公法化是私法公法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在立法上的主要表现有:商法价值理念的转变;商事立法中强行性规范增多;商行为后果承担上的严格责任主义等.这一法律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然而这种公法化的趋向,并不意味着商法已经属于公法,商法固有的私法属性不变.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存在着大量内涵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根据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现状,针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出现的两个问题,提出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参照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状况,认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制定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和谐法律论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法律作为基础和保障,构成和谐的法律需要法律各价值之间、公法与私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与形成的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通过分析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提出构建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共有53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近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传承人日益减少并呈现老龄化趋势。本文对我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进行梳理,深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落后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趋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评估是非遗项目级别认定和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诸多制度、规范、标准并不完善,各地在非遗项目遴选和申报时缺乏完善的非遗价值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难以有效地保障非遗项目评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建构一套适宜的"申遗"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贵州省从江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对非遗项目的类别及构成、濒危状况、保护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从非遗的品质评估、价值评估、濒危度评估、保护评估四个维度构建了非遗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价结论分析各类非遗资源的申遗价值与重要级别,划分出不同性质非遗资源差异化保护的形式,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项目申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非常热烈,但是关于立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如何建立完善立法体系的论述却非常有限。虽然国家已经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有8个省、自治区也颁布了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但是这些法律规范本身并不完善,因而需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有全新的构思。笔者尝试以保护模式、体系架构、创新制度设计、重要制度配置为进路,构建新型的立法框架和内容,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保护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挖掘、整理、保存、展示鄂南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作者的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本文介绍鄂南6县市区文物类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并建议:(1)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2)加强各种国家级、省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3)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5)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6)加强文化遗产教育,促进文化遗产进校园.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地消亡。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立法和实践的当务之急。虽然我国在研究如何用法律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实践中也发现了很多立法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法律制度上存在的漏洞、立法语言的过于简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理应由行政法来规范和保护。分析研究我国目前行政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