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5对meso和dl-2,3-二氰基-2,3-二(p-X-取代苯基)丁二酯二乙醋的(X=OCH3、CH3、H、Cl、NO2)研究发现,meso—异构体的γC=0都高于相应dl-异构体的γC=0而meso异构体的γC-O-C却比相应dl-异构体的低,立体异构体直观地在红外光谱上反映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5对meso和dl-2,3-二氰基-2,3-二(p-X-取代苯基)丁二酯二乙醋的(X=OCH3、CH3、H、Cl、NO2)研究发现,meso--异构体的vc=0都高于相应dl-异构体的vc=0,而meso异构体的vc-o-c却比相应dl-异构体的低,立体异构体直观地在红外光谱上反映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应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α-邻卤(F,Cl)代苯基二茂铁甲醇C_5H_5FeC_5H_4CH(OH)C_6H_4X(X=F,Cl)(Ⅰ)及其与丙烯腈的氰乙基化反应产物:α-二茂铁基邻卤(F,Cl)苄基-β-氰乙基醚C_5H_5FeC_5H_4CH(OCH_2CH_2CN)C_6H_4X(X=F,Cl)(Ⅱ)的晶体结构。描述并讨论了(Ⅰ)和(Ⅱ),氟原子和氯原子的变更所引起的分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取代卤原子(F,Cl)的不同,导致后一种化合物出现两种分子构型。  相似文献   

4.
活性艳红X—3B氧化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Fenton试剂对高浓度活性艳红X-3B废水进行氧化脱色。研究表明,FeSO4.7H2O=0.4g/l,H2O2=3.0ml,pH=3-5时,30min内的脱色率达95%以上,120min时残留CODcr为87.6mg/l.Fenton试剂的脱色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在HF/6-31G*水平上,优化XC2n+1N(X=CN,H,F,Cl,Li;n=0~5)分子的几何构型,得出了它们的分子总能量,所有键长以及各原子上的电荷分布及振动频率等.计算结果表明,XC2n+1N类分子的总能量呈现同系线性规律,分子内的键长及各原子上的电荷分布都呈现出一定规律性.从频率数据判断:对于XC2n+1N类分子,当X=CN,H,F,Cl时分子稳定,当X=Li时,分子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固氮酶中N2和N2O结合位的一种新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GC和GC-FTIR法,研究了N2和N2O对固氮酶催化C2D2还原活性及产物二氘代乙烯的反式-/顺式-异构体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N2和N2O均抑制C2D2的还原作用,并引起反式/-顺式-1,2-二氘代乙烯比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14种二茂铁亚胺类化合物的制备和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9种取代苯胺基亚胺二茂铁类化合物R-N=CHFc[R为C6H5-nXn(X=H,4Br4SO3H,4OCH3,2,4(NO2)2和2,4(NO2)2C6H4NH]及5种取代苯亚甲基亚胺二茂铁类化的Xn(2OH)C6H4-nCH=N-Fc[X=H,5-Br,5-NO2,3NO25Br,3,5(NO2)2]的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紫外光谱,指定了谱带的归属,并对谱带的位移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用从头算法在6-31G基组下,对π型氢键体系C2H2.HCl,C2H4.HCl和H2C=CHC≡CH.HCl及其组份分子的稳定构型进行了全优化。对于C2H2.HCl和C2H4.HCl分别得到了一种稳定的π型氢络合物,对于H2C=CHC≡CH.HCl得到了顺式和反式两种可能的π型氢键络合物,此外,用MP2法对上述四种络合物作了相关能校正,得到了氢键键能分别为13.217,14.446,15.562和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表面氧化还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空气氧化碳纤维,研究硼氢化钠和四 锂对氧化碳纤维的还原作用,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X光光电子能谱,研究碳纤维表面氧化,还原后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氧化可使CF表面的≡C-H部分转化含氧基因,而NaBH4的还原可使CF表面官能团=C=O部分转化为-OH,LiIH4还原可使CF表面官能力-CO-,-COO-部分转化为-OH。从而获得表面官能团-O盼望产高的碳纤维,可望为其复合界面化学研究提供一种方  相似文献   

10.
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三组分铜基催化剂Cu-Zn-Al中添加少量第四组分金属氧化物助剂MO_x,制得改进型四组分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Cu-Zn-Al-M(XH402);5.0MPa压力下的活性评价结果表明XH402催化剂合成甲醇时空得率比工业甲醇合成催化剂C301提高25%。催化剂的XRD表征显示,工作态XH402催化剂的活性相特征峰2θ=43.32°的强度比C301的提高约30%。  相似文献   

11.
富勒烯C_(100)及其衍生物C_(100)X_4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混合密度泛函B3LYP理论下,用6-31G*基函数对富勒烯C100分子的6个能量较低异构体及基于能量最低异构体衍生物C100X4(X=H,F,Cl,Br)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D2C100是最稳定的,C100X4(X=H,F,Cl)的形成均为放热反应.振动频率计算表明,C100X4(X=H,F,Cl,Br)均是势能面上的稳定驻点,C100F4在所研究的簇分子中是较为稳定的,应该能够合成出来.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一种新的BaFX:Eu2+(X=Cl,Br)的X光影像存储机理.在X光辐照后,Eu2+并不变价为Eu3+,因而不是空穴陷阱.O-F是一种重要的空穴陷阱.存在电子隧穿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Gaussian09程序包中单双取代的耦合簇理论(CCSD)对LiX-(X=H,F,Cl)分子离子基态进行了几何优化和频率计算,进一步进行了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LiX-(X=H,F,Cl)分子离子基态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计算得到了LiX-(X=H,F,Cl)分子离子基态的力常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分别研究B3N3H6与HF、 HCl和H2O分子间形成的双氢键B—H…H—X与传统氢键N—H…X与X—H…X(X=F,Cl,O). 结果表明, 双氢键作用使B—H和H—X键长增大, 伸缩振动频率红移; 而传统氢键的作用使N—H和H—X键长增大, 频率红移. 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分析表明, 这些相互作用具有氢键的基本特征. 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 超共轭和重杂化理论可以解释这些双氢键和氢键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UX(X=H,F,Cl,Br)分子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分子的基态电子状态分别是X4Ⅱ、X6∑、X2∑、X6∑;势能函数为Murrell-Sorbie势函数,并得到了相应的几何性质、力学性质和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MP2/aug-cc-pVDZ理论方法计算研究了C6H5X.Y-(X,Y=F,Cl,Br,I)体系中的氢键和卤键.计算表明所有的卤代苯都能与卤素离子形成氢键相互作用,氢键强度顺序为:C6H5FCl->Br->I-.C6H5Cl,C6H5Br,C6H5I能与卤素离子形成卤键相互作用,卤键强度顺序为:C6H5ClCl->Br->I-.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体系中的卤键强度差异要大于氢键,说明在此体系中卤键具有比氢键更大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进行优化计算,得到了卤素氮氧化物XNO2(X=F,Cl,Br,I)三种异构体的平衡几何构型,预测了各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其中,异构体XNO2的能量最低,其次是cis-XONO.同时讨论了它们的互变异构反应及其相互转化的活化能垒,得到了过渡态的结构.在B3LYP和QCISD(T)计算水平上,确定了各异构体中X-N与X-O键的解离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卤素阴离子X-(X=F,Cl,Br,Ⅰ)与氨分子NH3复合物势能面上的稳定点,计算结果表明氨分子通过一个近似直线的单氢键结合到卤素离子上,优化的几何结构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卤素离子X- (X=F,Cl,Br,Ⅰ)与NH3分子形成的复合物以离子偶极型(ion-dipole)分子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MP2/aug—cc—pVDZ理论方法计算研究了C6H5X·Y-(x,Y=F,Cl,Br,I)体系中的氢键和卤键.计算表明所有的卤代苯都能与卤素离子形成氢键相互作用,氢键强度顺序为:C6H,F〈C6H5C1〈C6H5Br〈C6H5I;F-〉Cl-〉Br-〉I-.C6H5Cl,C6H5Br,C6H5I能与卤素离子形成卤键相互作用,卤键强度顺序为:C6H5Cl〈C6H5Br〈C6H5I;F-〉Cl-〉Br-〉I-.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体系中的卤键强度差异要大于氢键,说明在此体系中卤键具有比氢键更大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用量子化学从关计算UMP2(full)方法研究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和臭氧之间的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在Gaussian-3(G3)和G3MP2水平计算了它们的能量,研究结果表明:F原子与Cl原子一样与臭氧之间有很强的反应活性,而F原子与甲烷分子反应过程中有氢键生成,键能为3.71KJ/MOL,F原子与甲烷分子之间反应活性比与臭氧分子之间反应活性强。F原子易与甲烷分子生成含有氢键的化合物,且很快分解生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HF,能同F O3反应竞争,而CL原子甲烷分子反应过程中则无氢键生成现象,且在CL原子与臭氧和甲烷之间竞争反应时,CL原子与臭氧之间反应优先,同时我们还对F和CL原子与甲烷分子臭氧之间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能合理地解释大气中CL原子是损耗臭氧的主要化学物质,而活性更强的F原子为什么对臭氧损耗较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