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四亚甲基醚对苯二甲酸酯与苯的激基复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凤莲 《科学通报》1982,27(7):409-409
生色团的激发态在溶液中与苯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激基复合物;同样,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以下简称DMTP)分子的激发态也能在溶液中与苯分子形成激基复合物。图1中(a)(b)分别为DMTP和PTMGT的乙酸溶液加入不同量的苯后的荧光光谱图  相似文献   

2.
溴化乙锭的三维荧光光谱用于研究DNA构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远 《科学通报》1995,40(18):1664-1664
文献[1]中,我们考察了溴化乙锭(EB)在不同环境介质如不同类型胶束及有机溶剂(甘油)中的三维荧光光谱,本文利用EB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小牛胸腺DNA(CT DNA)和鲱鱼精子DNA(FS DNA)在不同条件下的构象变化.研究发现,EB的三维荧光光谱不仅可以用作指纹分析来区分CT DNA和FS DNA,而且能够有效地说明EB和DNA的作用机理,指示DNA在不同条件下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环境介质中溴化乙锭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鄢远 《科学通报》1995,40(15):1383-1383
溴化乙锭(EB)是一种应用于DNA研究最常用及较理想的荧光探针.由于仅双链DNA能使EB的荧光明显增强,EB常用来作为双链DNA的结构探针.在一定意义上,生物大分子可以认为是一种有序化介质,在不同类型有序介质中EB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将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EB与DNA的作用机理.因此系统研究EB的荧光特性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环境介质中EB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这是文献未见报道的.实验发现EB在阴离子胶束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胶束聚氧化乙烯(9,5)对-特辛苯酚(Triton  相似文献   

4.
6-氯嘌呤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核苷衍生物6-氯嘌呤(6-CP)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CP对HSA内源荧光的猝灭类型为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通过热力学参数确定6-CP与HSA之间存在氢键和范德华力,分子对接结果也证明了氢键和疏水作用力的存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6-CP对HSA构象的影响,并以华法令和布洛芬为分子探针进行竞争实验.在此基础上,以6-CP为分子探针,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了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检测限达到0.511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324%.运用此方法对血清、唾液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  相似文献   

5.
水溶性四磺酸基锌酞菁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董润安 《科学通报》1996,41(11):1001-1004
近年来,水溶性酞菁在光动力疗法(PDT)和光功能电子器件等方面均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在光动力治疗癌症,抗HIV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及对癌细胞的选择性吸附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该类物质到达靶细胞的细节研究尚不成熟,还未见文献报道。考虑到药物进入人体后,总要通过血浆贮存和运输,到达受体部位,进而发挥药理作用。白蛋白是主要的血清蛋白,并可与许多内源、外源化合物结合,因此,研究血清白蛋白与光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光疗机制的阐明.本文用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四磺酸基锌酞菁(ZnPcS_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方允中 《科学通报》1988,33(9):700-700
人和牛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虽为不同种属的酶,但其一级结构中有83.3%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相同。Huber与Saifer曾发现抗牛CuZn-SOD抗血清与人CuZn-SOD之间仅有10%发生免疫交叉反应。如果癌症患者血中CuZn-SOD构象或氨基酸残基排列顺序出现些微变化,则关于该酶与抗牛CuZn-SOD抗血清之间是否会产生显著的免疫交叉反应的问题是理应考虑的,但迄今尚未见报道。通过癌症患者、非癌症患者或健康成人的血中CuZn-SOD与抗牛CuZn-SOD抗血清之间抗原抗体反应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了癌症患者血中CuZn-SOD与抗牛CuZn-SOD抗血清发生非常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7.
荧光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方法简便等优点,它除了被广泛用作微量分析外,还常应用于组织切片的染色技术中。荧光染色技术早被有些学者用于检测癌细胞。如冯·伯塔莱菲(L.von Bertallanffy)曾用吖啶橙对妇科癌的病理切片进行荧光染色,显示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差别,并预示了荧光技术应用于癌症诊断的可能性。近年来,将荧光光谱技术用于  相似文献   

8.
刘景瑶 《科学通报》1985,30(14):1077-1077
平衡受溶剂极性影响,因此这类化合物的荧光位置随溶剂极性改变,并有较大的Stokés位移。不同波长荧光所得激发光谱也不同。 竹红菌甲素分子结构如图1,它有两个内氢键。它的荧光在600和650nm处有两峰,但没有较大的Stokés位移(图2),荧光峰也不随溶剂极性明显移动。因两荧光峰寿命不同,所以  相似文献   

9.
赵晓杰 《科学通报》1993,38(16):1513-1513
ACM(Adacinomycin如图1示)是蒽环类抗菌素,对许多肿瘤有抗癌活性,并且比其衍生物,临床广泛使用的阿霉素(Aclriamycin,ADM,如图1示)心脏毒性低。人们已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和~(31)P核磁共振以及共振拉曼(共振增强ACM蒽环色团的拉曼谱)研究了ACM与DNA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CM色团插入DNA的T-A位置。至今尚未用紫外共振拉曼光谱(UVRRS)研究过ACM与DNA相互作用特性。本文用274nm紫外激光共振增强DNA碱基的拉曼光谱(而不受ACM拉曼光谱的干扰),从DNA拉曼光谱在与ACM作用前后的变化分析得出相互作用特性。  相似文献   

10.
刘志杰 《科学通报》1991,36(11):834-834
取代10 H-吡啶并[1,2-a]吲哚盐可用作光敏染料和荧光增白剂。其性能与光谱性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光谱特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此类化合物的合成设计有着重要意义。作者对已合成的九种(1—9)系列型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题示化合物的8-位引入共轭基团,能使最大吸收波长λ_(max)和最大发射波长λ_(em)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运用荧光物质在活体组织表面鉴别肿瘤的光敏技术理论,近年来在国际上正在发展。可喜的是,我国对活体组织固有荧光光谱应用于早期粘膜型癌症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也已初露端倪。《活体组织固有荧光光谱的研究》一文就是这一研究成果的总结,它不仅从理论上充实了激光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应用,而且对肿瘤的诊治,保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孔硅光致发光激发谱测量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祥钦 《科学通报》1993,38(23):2128-2128
对多孔硅光致发光光谱(PL)和光致发光激发谱(PLE)的研究可以获得许多有关多孔硅发光机理的信息。已有许多文章报道了多孔硅发光的光谱特性和多孔硅的制备条件以及后续处理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不同的发光模型。也有人对多孔硅的发光特性和激发条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多孔硅的发光和表面态或荧光中心有关。我们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作激发源,测量了多孔硅发光的光谱特性,并用连续变化波长的单色光作激发源,测量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在水体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及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复杂性, 天然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是近年来水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分子荧光特征和分子量分布被广泛认为是DOM特征研究的重要参数, 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本文联合运用分子荧光光谱,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紫外吸收和荧光在线检测技术, 研究了贵州红枫湖和百花湖及其河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分子荧光与分子量分布特征, 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水体中DOM普遍存在两个明显的类腐殖荧光峰(A和B), 但河水还存在另一个特征明显的类蛋白荧光峰(C). 研究结果表明: 类腐殖荧光物质主要由1.0~3.0 kD之间的小分子组分组成, 而类蛋白荧光物质主要是一些分子量大于2.0 kD的组分组成. 运用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技术测定DOM分子量分布时, 估算的分子量分布特征与吸收光谱检测器的波长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光谱法研究吡嗪酰胺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PZ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 初步确定PZA对H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 并测定了二者之间形成基态化合物的结合常数K和作用位点数n. 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力学函数, 确定了PZA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 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 确定了PZA与HSA的结合距离, 并用同步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ZA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荧光相关光谱技术(fluorescenc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FCS)将单分子荧光探测技术与统计光谱方法相结合,通过共聚焦荧光测量光学设计与单光子计数方法,测量微小探测体积内由于荧光分子运动所产生的荧光信号涨落,进而对此涨落信号进行关联函数分析,获得分析扩散运动速率、探测空间内平均分子数等重要参数,是研究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荧光成像和生物物理方法相比, FCS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已成为用于量化分子动力学的强大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生物物理学和化学等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单点FCS和荧光交叉相关光谱(fluorescence cross-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FCCS)的基本原理,并对FCS和FCCS的实施提供了建议;然后介绍了扫描FCS和图像相关光谱(image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ICS)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其不同的衍生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FCS在膜蛋白、DNA染色体、蛋白质和核酸、酶和多细胞生物及组织中的应用.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 FCS有望为生物...  相似文献   

16.
刘慧民 《科学通报》1985,30(11):821-821
由于玻璃体结构上的远程无序,顺磁离子所处格位存在着严重的对角和非对角畸变。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的研究来揭示不同格位的光谱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对于新型发光材料的探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牛津大学的哈里斯(Harris)教授及其同事在癌症研究中取得了一个重大进展——发现正常细胞与恶变细胞之间的基本化学差异,从而能够鉴别它们。  相似文献   

18.
周德建 《科学通报》1995,40(22):2053-2053
C_(60)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许多方面的巨大潜在应用前景,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强烈兴趣.C_(60)宏观量制法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其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其中C_(60)在室温或低温下在近红外区有微弱的荧光发射,这在文献中已有许多报道,然而这些报道却不尽相同.例如:早期的研究均未观察到C_(60)溶液的室温荧光光谱;Wang认为C_(60)荧光的量子产率随采用的不同的激发波长而变,而后来的工作则认为其量子产率与激发波长无关;另外C_(60)的荧光寿命短到0.033ns长到1.45ns均有报道.纯C_(60)衍生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19.
邓章岩  王栋  蔡季伦  姜先勇  陈作松 《科学通报》2020,65(19):2010-2020
为了探索体育参与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厘清大学生运动员与非运动员之间道德判断加工机制的差异.共选取了30名在校大学生(包括15名国家一级篮球运动员)作为研究被试,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 Devices 1100, fNIR Devices LLC,包括4个光源与10个探测器,共16个监测通道)监测被试完成道德两难任务时的前额叶激活情况.道德两难任务包括个人与非个人两种情境.结果表明:(1)相较于个人情境,被试总体在非个人情境中的道德判断更为功利.(2)运动员被试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右背外侧前额叶相关通道(通道13、14和15)的激活水平显著高于非运动员,且出现峰值的时间较早,左背外侧前额叶相关通道(通道3)的激活水平显著低于非运动员.可见,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控制两难任务中的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20.
在pH 1.0~4.5 的稀硫酸介质中, [Hg(SCN)4]2-配阴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SA)、α-糜蛋白 酶(α-Chy)、牛血清白蛋白(BSA)、溶菌酶(Lyso)和γ-球蛋白(γ-G)等蛋白质反应形成复合物, 此 时将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 也能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和荧光猝灭, 同时还观察 到圆二色(CD)光谱特征的改变. 本文主要研究[Hg(SCN)4]2-蛋白质复合物的RRS 光谱特征、适 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以及分析化学性质, 并以[Hg(SCN)4]2-Lyso 体系为例, 结合吸收、荧 光和圆二色光谱的变化, 对复合物的结合位点、结合模式以及散射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RRS 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它对不同蛋白质的检出限在4.6~10.8 ng/mL 之间, 据此建立了 以[Hg(SCN)4]2-配阴离子作探针测定人血液和尿液中蛋白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