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植《洛神赋》中洛神的形象,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殊不知,在洛神身上所表现出的明眸、皓齿、云髻、修眉、削肩、束腰等美好特性,正是曹植在继承了前人女性描写手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如《诗经》和《楚辞》中的美女形象,特别是宋玉《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塑造对曹植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楚汉之际,由于楚文化的广泛影响,屈、宋骚体作品,往往成了骚体创作主流之一。骚体不仅影响了汉代文人赋作,亦影响及建安以后的骚体赋篇,尤其是曹植《洛神赋》之艺术魅力与《楚辞》关系最为密切。有关《洛神赋》不乏精辟分析之文,然而有关《洛神赋》与《楚辞》之关系,却鲜少详细论述之作。因此本文论述《洛神赋》与《楚辞》融化创新之关系,并说明《洛神赋》对后世文学之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3.
曹植《洛神赋》中洛神的形象 ,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殊不知 ,在洛神身上所表现出的明眸、皓齿、云髻、修眉、削肩、束腰等美好特性 ,正是曹植在继承了前人女性描写手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如《诗经》和《楚辞》中的美女形象 ,特别是宋玉《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塑造对曹植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语·尧曰篇>"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肤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与"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被认为引自<尚书>,前者或疑为<夏社>佚文,或以为<汤誓>逸文,或以为另一篇<汤誓>,其大旨或视为伐桀告天,或视为祷雨之词,但均为帝王承担责任的言辞,而帝王承担责任则是涉及如何为政的主旨.后者或以为出自<泰誓>,或以为逸词逸句,其大旨或以为伐伐告天之辞,或以为武王诛封誓众之辞,或以为周武王封诸侯之辞,然其中却蕴含着君王应该用贤人与承担责任爱护百姓之含义.<论语>该章的主旨是从制度、民心等多个角度说明如何为政的.此两处虽然与原文主旨不同,但客观上存在让人阐释成如何为政的文化空间.因此,此两处<论语>引<尚书>,其阐释有了断章取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吴华 《海峡科学》2008,(3):81-83
以前在讨论<诗经>创作特点时,常常认为"赋"是一种脱离或忽视形象思维的方法.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诗经>之"赋"也是运用意象符号进行形象思维创造意境、抒发感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洛神赋》创作时间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历史公案。本文立足地理历史文化,将直观的历史地理方位图——地图引入这一问题的研究中,通过确立鄄城与雍丘地理方位分别在"东"和"南",得出黄初三年曹植从洛阳回鄄城而非雍丘的结论,进而确定《洛神赋》创作于魏黄初三年。  相似文献   

7.
成公绥是晋初著名的赋作家,所作<天地赋>、<啸赋>等,以题材的创新与华茂的语言高标于世.然而现代少有人给予关注.综览其人其赋,可一窥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8.
对于潘岳《闲居赋》所体现的创作主旨历来争论不一,并由此引发对潘岳人品的褒贬评价。《闲居赋》是潘岳作品中少有的以理起文、以情纬文的赋作,体现出潘岳养拙不守拙、闲居非归隐的文本内涵。"家风诗"是魏晋门阀政治时代的突出表现之一,它影响了潘岳的仕进思想。"家风"下的《闲居赋》表现出潘岳由坚定的重振家声到不甘心闲居又短暂想要养拙自守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9.
台湾杜世杰先生的<红楼梦考释>是一部重要而抢眼的索隐派著作,在海内外红学界很有影响.他认为<红楼梦>涵民族大义,其主旨是"怀金悼玉".为了证成自己的观点,杜世杰对威蓼生<石头记序>提出的"一声两歌,一手二牍"反复引用,曲为之说;他还认为秦可卿影射董鄂妃,秦可卿房中的摆设样样都标明是帝王家,说明可卿之身份是后妃.其实,杜世杰是让虚成实,钱锺书先生早就有了精彩的解说.<红楼梦考释>的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0.
以神女为题材的神女赋滥觞于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兴盛于汉末三国,曹植《洛神赋》是其巅峰之作,六朝后渐趋消亡。从笔法上看,神女赋文辞华美,对女性神情外貌的描写细致入微,颇多传神之笔;从结构和内容上看,诸多神女赋大都遵循"遇神女"——"描写神女"——"人神交接不成"这样一个既定的格式;从主题看,神女赋一方面体现了主人公遵从儒家伦理准则不为女色诱惑而动的品质(显性意义),另一方面体现了赋之作者壮志难酬、郁郁寡欢难以施展政治抱负的心理(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2.
国书馆“传统”与“现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书结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并从图书馆的虚拟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方面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从“无兵的文化”到“竞逐富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的兴盛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捍卫自己利益的能力和决心有关,也与一个能够发挥市场优势的制度安排有关。因此,在一个以竞逐富强(thepursuitofpower)为原则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世界中,中华民族在进行经济与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必须改变自己文化上无兵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以人为本"当前主要有四种理解。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民群众",是从政治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少数人"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全体公民",是从法律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部分公民"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人类",是从人类共同利益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自然"和"物"范畴;把"以人为本"中的"人"理解为"具体的个体的人",是从工作落实视角而言的,针对的是理论层面抽象的"人"范畴。应在特定的范围内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超出其特定适应范围便容易导致对其中的"人"的误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无疑应当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而学界所作的拓展性理解则是适应于特定范围、解决特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初期,对于小说的功能,论者往往定之以"可补经史之阙"。因此在古代小说的发展之初,小说常在作者的写作态度以及叙述故事、塑造人物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史性"特征。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虽然成书于"始有意为小说"[1](P39)的唐朝,但是从其创作态度、写作方法、内容题材等来看,仍具有突出的"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花腔>的发表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花腔>的出众之处不完全在于文本作者得意、论者激赏的"先锋性"的两套叙事话语体系的设置,更在于通过调用"真"的创世与毁灭的叙事智慧对历史话语权的质疑和对"红色"知识分子荒谬人生的深刻阐释.  相似文献   

17.
自然环境为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活动舞台,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阶段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是不言自明的。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探求文化特质地理分布的简单原因,在于环境决定论的解释模式是基于世界性探险而搜集到的大量有关人类差异材料进行分类和解释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文章从早期理论学者开始进行追述和回顾,认为:如果将强调或者突出“气候的作用”的学者归为“环境决定论者”,这种扩大“气候”外延的论说方式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
韩非的“矛盾”富言属于逻辑矛盾。他的“矛盾”思想则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的思维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哲学上的辩证关系,借用“矛盾”、“对立”范畴来表述,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矛与盾不是对立的双方,而辩证关系也应包括对立统一、鼎立统一、多立统一。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立体矛盾观,即对立面-中介-对立面,或正中反矛盾论,或同异反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孽海”与“花”的含义,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孽海花》。本通过对小说本和有关资料的研析,指出《孽海花》中的“孽海”主要指当时正在沉沦的中国社会环境,“花”则既指名妓傅彩云,也指晚清“名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