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心爱 《科技咨询导报》2012,(5):120-120,122
城际铁路是种短途高速铁路,它主要修建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区。它的作用其实和现在的公交丰相差无几,但路途较公交要长一些,却又短于一般的客运专线铁路。目前在我国建设完成的有京津城际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城际铁路只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因此选择安全的供电系统方案对于铁路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研究城际铁路供电方案,首先介绍了这些方案的一些贴点和我国铁路供电方案的基本现状,然后对这些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优点,最后就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国铁路首先在京沪线修建200km/h以上高速铁路问题提出了北方交通大学代表性的论点,并着重论述了时速目标值、运行组织模式、选择京沪线修建高速客运专线及其起步方案等宏观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铁路建设乃至国家技术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杂地形区域设计和修建高速铁路也已成为当前我国铁路技术人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在充分考虑环境优化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该文分析了此时工程设计和建设面临的各项问题,在充分考虑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和粉尘污染等环境友好问题和边坡滑坡、建筑物稳定和地表变形等工程安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复杂地形高速铁路建设技术及评价方法,提出了结论和需要审慎解决的工程技术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提高交通运输速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我国客流的特点出发,论述了中国需要高速铁路;从京沪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铁路扩能的最佳方案以及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战略意义等方面,论证了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是正确的战略抉择;简述了我国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技术储备和技术路线;介绍了京沪高速铁路的预测运量、可能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及社会经济效益;对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甘肃科技》2014,(17):I0001-I0001
本刊讯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的修建经常面临跨越既有铁路、公路,近距离下穿既有建筑群以及过隧道架设大跨度、大吨位箱梁等技术难题。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自行式连续顶推系统等3项施工技术为该领域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我国首座水下铁路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特长水下隧道,其设计速度达350 km/h,该隧道为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关键性工程。针对该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和采用的盾构法施工技术,特别是该隧道在我国首次采用了盾构对接方法施工,介绍了该隧道修建的有关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与高速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从环保角度探讨了高速铁路相对于其它运输方式的优势;并通过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现状,论述了高速铁路是符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提出要以高起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速铁路,实现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于2007年4月18日铁路新一轮提速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将迈入高速铁路时代,我国达到了高速铁路的初级阶段,虽然只是在200kmh和250kmh之间,和其他发达国家的300—400kmh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明我国铁路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高速铁路是当代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它集中反  相似文献   

9.
马国治 《科技信息》2010,(30):I0249-I024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大运量、高速度、安全舒适的交通方式,高速铁路应运而生。与传统铁路线路相比,高速铁路无论在铁路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信息化程度、行车组织方法等都有本质上的不同,高速铁路技术是一个技术群,一个技术体系,它不但可使我国现代铁路技术领先世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技术。本文以武广高速客运专线为参照,对高速铁路的关键技术框架作一介绍,力求达到对高速铁路系统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未来5年,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将处于高峰期。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建设”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而目前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有碴轨道和无碴轨道。从国外高速铁路的建设经验来看,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高速线路以修建少维修的无碴轨道为主,法国则努力发展有碴轨道的维修技术,仍以有碴轨道为主。而这两种轨道结构均可运行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因此,究竟采用何种轨道结构形式,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郑(州)-西(安)客运专线是我国首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达300km/h.采用无渣轨道,修建标准很高。然而,其路基黄土的各种变异问题是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难题,需要立项攻关研究。为此,铁道部科技司提出多个攻关课题,其中“湿陷黄土地基的动力特性与设计参数试验研究”攻关项目面向全国招标。以我校地质系王家鼎教授为首的地质工程课题组以扎实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1825年在英国修建的斯多克顿——达林顿铁路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铁路。 1864年,一个名叫杜兰德的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长的小铁路,这是在我国出现的最早的一条铁路。当时,蒸汽机车挂着车厢轰隆轰隆地驶来驶去,杜兰德企图用这条铁路作为广告,引诱清朝统治者答应外国侵略者在华修筑铁路的要求。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并不加以赏识,反而用“观者骇怪”为理由,勒令把这条铁路拆掉了。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投资修建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窄轨铁路(轨距762毫米),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条建成后曾正式办理客货运业务的铁路。但不久也被清政府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发展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长江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105-106,71
通过大量的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合理预见了21世纪的铁路运输业将会面临的形势:轮轨系高速铁路的全面发展,全球性高速铁路网建设的时期已经到来。纵观我国高速铁路的现状,追求高速,已成为铁路部门改革的重要趋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铁路虽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火车的运行速度,但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目前,欧洲高速铁路已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10年间客运量增长了3倍,市场占有率达到75%,所以高速铁路越来越受到青睐。在亚洲,日本是高速铁路最多的国家,通车里程已2000公里。韩国早已兴建汉城至釜山的高速铁路,这条历时12年时间进行建设的韩国高速铁路已在2004年4月1日正式运营,它的正式运营可使原有的客运能力提高8倍以上。我国台湾的台北至高雄铁路的建设工作也在进行之中。中国是亚洲的大国,高速铁路在我国大陆尚属空白,理应迅速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因而,我国发展高速铁路势在必行,铁路客运实现高速化,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铁路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初探苏广军高速铁路的建设已成为铁路运输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拥有自己的高速铁路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运输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为了满足其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也正在加紧筹建高速铁路。根据高速铁路的特...  相似文献   

16.
西欧修建铁路较早,80年代后.超负荷的公路运输和空中运输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借助高科技让古老的铁路运输业再度腾飞,势在必行。于是,一个建设高速铁路网的高潮正在西欧兴起。在西欧,法国最早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1981年,一列TGV快车在巴黎至里昂的400公里路段上试运行获得成功,揭开了欧洲高速铁路建造高潮的序幕。1989年,巴黎向西和西南的第二条高速运输系统又投入运营。 1991午6月2日以来,德国的城市间快车已行驶于汉堡——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慕尼黑路段上。第  相似文献   

17.
张达政 《科技信息》2011,(18):I0334-I0335
我国黄土地区修建铁路时,铁路线路走向方案是影响工程投资及将来运营的关键问题之一,黄土本身的特性及黄土地区普遍的不良地质问题,如崩塌、坍塌、滑坡、错落、黄土陷穴、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同时影响着铁路线路走向方案。如何选出合理的线路走向方案,为以后类似区域修建铁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沪杭甬铁路是清末修建的一条贯通江南经济重镇间的铁路,它的诞生与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意图息息相关。在江浙人民的不懈斗争之下,沪杭甬铁路的修建、管理及营运事业均摆脱了英帝国主义的控制,并成为全国商办铁路的典范。民国创立不久,这条倾注了江浙人民心血的模范铁路,却无奈遭到国有化之命运。  相似文献   

19.
熊世金 《广东科技》2006,(12):94-95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是我国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涉及的桥梁工程也会越来越多,武(汉)广(州)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km/h、长度超过1000km的高速铁路,因此,桥梁结构的建设、使用、维修与桥梁安全性、耐久性是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发现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客运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时代下对铁路运输的要求,分析国外铁路发展与经验,探索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客运服务对策,为高速铁路车站客运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