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建立裸鼠胫骨原位骨肉瘤模型,并比较分析MG-63细胞悬液局部注射以及肿瘤组织块移植两种方法的成瘤特性,在注射组体内连续传代筛选MG-63细胞系获得高成瘤率的细胞,将MG-63细胞悬液(25μL,约1×105个)注射于裸鼠胫骨上段髓腔内;组织块移植组将MG-63细胞皮下成瘤瘤组织块接种于裸鼠胫骨上段髓腔内。随后观察两种方法建立的胫骨骨肉瘤原位模型不同的成瘤特性,并采用影像学等手段比较两种方法的成瘤率和成瘤特点。结果表明,术后3周左右可见局部肿瘤形成,4周后通过小动物X线技术可见胫骨中上段溶骨与肿瘤样骨形成,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骨肉瘤病理特征。细胞悬液法成瘤率85%,组织块法成瘤率95%,两种方法成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种方法均可形成裸鼠胫骨原位骨肉瘤模型,采用组织块移植法成瘤率较高,瘤体生长速度较快,而且对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力较强,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Temsirolimus)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对C6鼠胶质瘤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C6大鼠胶质瘤细胞,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C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原位注射法建立C6大鼠胶质瘤模型,10 d后分为替西罗莫司组、替莫唑胺组、联合药物组(替西罗莫司+替莫唑胺)及空白组,隔天给药7次,4周后断头法处死大鼠取脑,做肿瘤病理组织切片,计算肿瘤体积;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检测与肿瘤侵袭性有关的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结果:联合药物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效果显著高于替莫唑胺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替莫唑胺组移植瘤体积下降了33.5%(P0.05),移植瘤中MMPl表达为(++),移植瘤细胞凋亡率64.6%(P0.05);联合药物组移植瘤体积下降了55.2%(P0.05),移植瘤中MMPl表达阳性(+),细胞凋亡率84.0%(P0.05).结论:西罗莫司联合替莫唑胺用药能明显抑制C6大鼠胶质瘤细胞移植瘤生长,并降低与肿瘤侵袭能力有关的MMP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个高转移的人肺巨细胞癌移植瘤PG已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建立。在各种遗传背景的裸鼠体内,包括BALB/cA、NIH、C57BL/6J、615/PBI等,PG肿瘤细胞皮下接种后,均可发生自发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94%(110/117),肺转移率为83%(97/117)。这种高转移特性在五年多时间内连续100多代移植过程中仍保持不变。为了研究肿瘤转移的遗传机制,我们从PG瘤细胞中提取高分子量DNA片段,用磷酸钙共沉淀的方法转染NIH/3T3小鼠纤维母细胞。经过连续两轮转染,获得的转化细胞能在裸鼠体内成瘤。其中一个转化克隆TF87-2-10皮下接种裸鼠后,能自发转移至肺。DNA分子杂交显示该细胞基因组中整合有人DNA序列。说明该转化细胞转移表型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常规MRI对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作用.病例包括2004年7月~2006年12月间收入脑外科在术前来我科做MRI检查的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1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8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即间变型(恶性)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s)1例,星形细胞瘤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ultiforme glioblastoma)7例.15例脑转移瘤,除8例有明确肺癌病史其脑内多发弥漫结节状转移病灶未能手术外,其余7个病例均做了开颅手术,得到了病理证实.这7例转移瘤中原发瘤2例为乳腺癌,3例为肝细胞癌,3例为卵巢癌.结果15例脑转移瘤中,1例位于脑干外,余14例病灶位于皮质内或皮层下.呈环状强化,有大的壁结节,或整个结节均匀强化.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中,病灶都位于同一大脑半球且各个肿块之间相距较近.病灶边界不清,5例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3例肿瘤位于髓质深部及基底节区,瘤内有大片状或多数小斑片状坏死无强化区,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MRI的鉴别诊断要点有①转移瘤患者年龄比胶质瘤大,常有原发瘤病史;②转移瘤易多发且位置表浅,瘤脑界面一般比胶质瘤清晰;③转移瘤单发时,整个肿瘤均匀强化比胶质瘤多见,环状强化时转移瘤环壁相对规则;④胶质瘤多发时病灶相对集中.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人卵巢癌进展机制的相关研究,构建适宜的体内动物模型。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稳定过表达绿色荧光报告基因(GFP)的人EOC细胞模型:SKOV3(人卵巢浆液性腺癌细胞株)和ES-2(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细胞株);异氟烷吸入麻醉4-6周龄BALB/C(nu/nu)雌性裸鼠,从裸鼠背部正中纵切口进入腹腔,显微多点注射法分别将细胞模型悬液,移植于裸鼠的单侧卵巢,每组6只裸鼠;Night OWL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移植术后4-6周解剖裸鼠,取卵巢和转移瘤组织行HE染色。结果显示,携带GFP的EOC细胞模型SKOV3和ES-2,均可成功构建裸鼠卵巢原位移植瘤模型,裸鼠未发生手术原因死亡,成功率均100%;活体成像系统通过检测GFP的荧光强度和范围,能够动态监测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SKOV3细胞模型构建的卵巢癌和转移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浆液性腺癌;ES-2细胞模型构建的卵巢癌和转移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符合人卵巢透明细胞癌。由此可知,异氟烷吸入麻醉、从背部正中纵切口进入腹腔、显微多点注射法移植携带GFP的EOC细胞模型,能成功构建可动态监测的裸鼠卵巢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与人卵巢癌生物学特征类似,适宜作为研究人卵巢癌演变进展的体内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常规MRI对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作用。病例包括2004年7月~2006年12月间收入脑外科在术前来我科做MRI检查的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和1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8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即间变型(恶性)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s)1例,星形细胞瘤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multiforme glibolastoma)7例。15例脑转移瘤,除8例有明确肺癌病史其脑内多发弥漫结节状转移病灶未能手术外,其余7个病例均做了开颅手术,得到了病理证实。这7例转移瘤中原发瘤2例为乳腺癌,3例为肝细胞癌,3例为卵巢癌。结果:15例脑转移瘤中,1例位于脑干外,余14例病灶位于皮质内或皮层下。呈环状强化,有大的壁结节,或整个结节均匀强化。8例多发性恶性胶质瘤中,病灶都位于同一大脑半球且各个肿块之间相距较近。病灶边界不清,5例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3例肿瘤位于髓质深部及基底节区,瘤内有大片状或多数小斑片状坏死无强化区,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MRI的鉴别诊断要点有:①转移瘤患者年龄比胶质瘤大,常有原发瘤病史;②转移瘤易多发且位置表浅,瘤脑界面一般比胶质瘤清晰;③转移瘤单发时,整个肿瘤均匀强化比胶质瘤多见,环状强化时转移瘤环壁相对规则;④胶质瘤多发时病灶相对集中。但这些征象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成瘤稳定、潜伏期短的人小细胞肺癌NCI_H4 4 6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方法 初代移植后 ,通过皮下埋块法进行裸鼠体内连续传代移植 ,并对移植瘤的生长、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 通过连续传代移植建立了成瘤稳定、潜伏期短的人小细胞肺癌NCI_H4 4 6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特点符合NCI_H4 4 6细胞特点 ,染色体核型属人类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一种卟啉衍生物(HpD-TM)作为光动力抗肿瘤药物进行初步研究,为光动力治疗肿瘤寻找理想的光敏剂。在体外,通过MTT实验对HpD-TM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的暗毒性和光毒性进行了评价。在体内,通过在昆明小鼠皮下接种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建立移植肿瘤模型,HpD-TM的剂量是10 mg/kg,采用尾静脉注射,再以波长635 nm的He-Ne激光照射肿瘤局部,观察光动力治疗后肿瘤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并测定肿瘤大小。在体外,HpD-TM能有效地抑制C6的生长。在体内,接受HpD-TM光动力治疗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肿瘤体积显著变小。研究表明卟啉类衍生物HpD-TM用于PDT能有效地抑制肿瘤,有成为新型光动力抗肿瘤药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利用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比较肝脾转移情况。方法分别将人卵巢癌、 胃癌、结肠癌实体瘤移植到裸鼠皮下,在建立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实体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裸鼠实体瘤生 长速度、存活时间及肝脾转移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实体瘤移植到裸鼠皮下,移植成瘤 率、肝转移率皆为100% ; 卵巢癌脾转移100% ; 胃癌脾转移62. 5% ; 结肠癌脾转移75% 。人卵巢癌裸鼠实体瘤生 长速度高于胃癌、结肠癌裸鼠实体瘤,且肝脾转移快,存活时间短; 三种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病理形态均有差异。 结论建立的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完整地再现了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患者肝脾转移的 临床过程,为探讨人卵巢癌、胃癌、结肠癌肝脾转移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提供参考,三种癌裸鼠移植瘤肝脾转移癌 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对沉默miRNA-221抑制裸鼠舌鳞癌移植瘤的早期改变进行监测,探讨miRNA-221表达异常对肿瘤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与IVIM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人舌鳞癌UM1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1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实验组注射慢病毒转染的稳定沉默miR-...  相似文献   

11.
人卵巢癌高转移细胞株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癌仍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方法的探索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肿瘤原位模型因具有相对较高的仿真性而成为动物实验研究的首选。本研究选用人卵巢癌高转移细胞株HO-8910PM作为成瘤细胞,拟建立裸鼠卵巢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对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将HO-8910PM细胞(细胞数约2×106)注射到雌性裸鼠皮下。待皮下成瘤后再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将瘤体小块转移到其他裸鼠卵巢内,追踪观察原位肿瘤的生长和体内的转移情况,在荷瘤鼠处于濒死状态时将其处死,取原位和转移病灶处的肿瘤组织做光镜及电镜的病理检查。共14只裸鼠接受了原位移植手术,经追踪观察,有8只原位成瘤,成功率为57.14%。通过尸检发现有5只荷瘤鼠出现了远处器官的转移(转移率为83.33%),转移器官为肺、肝脏、膈肌、胃表面、肠管表面、胰脏、后腹膜、对侧卵巢、髂窝淋巴结等处,以膈肌和肝脏较为普遍。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其生物学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卵巢癌更为相似,为卵巢肿瘤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前药物保留灌注膀胱降低手术切口膀胱癌种植转移率的有效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分别获取药物处理后及生理盐水处理后的定量膀胱肿瘤组织.取部分两组处理后组织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两组处理后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腹壁切口种植药物处理后的肿瘤组织,对照组种植生理盐水处理后的肿瘤组织,种植后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段成瘤情况及是否可以减少膀胱癌组织在手术切口处的种植转移率.结果:种植后不同时间段切口出现可触摸肿物的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大鼠例数,2周后分别为1只(3.3%)和4只(13.3%),3周后分别为4只(13.3%)和10只(33.3%),4周后分别为5只(16.6%)和16只(53.3%),观察至第6周,未再见新增转移大鼠.种植后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大鼠切口肿物直径平均大小,2周后分别为0.3 cm和0.45 cm,3周后分别为0.65 cm和1.25 cm,4周后分别为1.05 cm和1.87 cm,6周后分别为1.56 cm和2.45 cm.实验组及对照组处理后肿物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67±1.63)%,(9.23±1.03)%.结论:在大鼠膀胱癌切口种植转移模型中,膀胱药物保留灌注后的肿瘤组织有较低的种植转移率.抗肿瘤药物的膀胱灌注对肿瘤的细胞及组织有杀灭作用,减少了具有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及组织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Hepa1-6细胞的培养及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培养小鼠Hepa1-6细胞,建立小鼠皮下肝癌模型,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Hepa1-6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按2×105/鼠(A组)、2×106/鼠(B组)和4×106/鼠(C组)的细胞量,接种于C57BL/6j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细胞生长速度较慢,传代第3 d为指数生长期;成瘤率分别为A组30%,B组为80%,C组为100%;A、B组分别在接种肿瘤细胞后12 d和10 d成瘤,而C组在接种肿瘤细胞后7 d成瘤,成瘤速度明显高于前两组;第3周和第4周C组和B组肿瘤生长体积显著高于A组(P<0.01),而C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使用Hepa1-6细胞以4×104/鼠的细胞用量在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前肢部皮下成功建立了肝癌移植瘤,完成了小鼠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用人结肠癌(human colonic cancer,HCC)体外培养细胞移植于裸鼠脾脏内,建立了一个可靠且可复制的HCC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所有裸鼠(12只)均发生肝转移,其中2只(17%)伴有胰腺转移。每只裸鼠的肝脏表面均可见到多发性转移瘤,瘤结节数目与脾脏内移植的HCC细胞量有关,1×10~6细胞:平均60个以上;1×10~5细胞:平均12.67个;1×10~4细胞:平均8.33个。三种不同浓度HCC细胞所致的肝转移瘤数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瘤结节大小不等,最大的直径8mm。肝转移瘤病理组织学结构与原始人结肠癌细胞的形态特征相似,且仍具有分泌CEA的能力。该HCC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方法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预防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Bcl-2反义核酸治疗Burkitt's淋巴瘤裸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Bcl-2反义核酸治疗Burkitt's淋巴瘤(BL)的疗效,将不含EB病毒的人类BL的细胞株-CA46移植到BAB/C裸鼠体内,建立BL裸鼠模型,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反义治疗(A组)、无义对照(B组)和空白对照(C组)3个组,每组5只.A组注射Bcl-2反义核酸,B组注射无义寡核苷酸,C组不注射任何制剂;治疗剂量为5mg·kg -1 ·d -1 ,给药方式为瘤内局部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续给药15d.结果显示:A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中1 只裸鼠的肿瘤消失,其余4只的瘤块明显小于B组和C组.A组对C组的肿瘤抑制率为89.5%;A 组对B组的肿瘤抑制率为83.3%,2者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 p >0.05);而B组对C组的抑制率为 36.9% 与前2者的抑制率差异非常显著( p <0.01).说明Bcl-2反义核酸在体内可以特异性地抑制BL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手术成瘤模型因其肿瘤微环境与原发性肝癌相差较大而不能准确评价肝癌靶向性药物,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因其诱发癌变的病理过程及肿瘤微环境均与原发性肝癌相似而成为理想的肝癌动物模型.本研究在传统的DEN诱导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实现了大鼠的100%成癌率和诱导过程中的零死亡率.基于该肝癌模型评价了新型肝癌靶向性糖修饰荧光胶束在肝癌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证明结合半乳糖胺的罗丹明功能化的糖修饰荧光胶束(RST@P-Gal)表现出了较好的肿瘤靶向性和较低的背景信号,可以检测出0.5~5mm的肿瘤病灶,这将对人类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术中微小病灶的清除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后颅窝肿瘤的MRI表现,总结后颅窝肿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后颅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后颅窝肿瘤18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本组180例肿瘤中,位于桥小脑角区88例(左侧53例、右侧35例),位于小脑半球49例(左侧22例、右侧27例),位于中线区43例,其中脑膜瘤42例、听神经瘤37例、胶质瘤30例、转移瘤22例、髓母细胞瘤7例、表皮样囊肿8例、蛛网膜囊肿7例、三叉神经瘤7例、血管网状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脊索瘤2例.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达97.2%.结论:MRI对后颅窝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后颅窝肿瘤提供详细的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已建成的人肠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标本,制备成癌细胞悬液,进行裸鼠腹腔接种,建立了人肠粘液腺癌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至今巳传14代,接种方法简单,生长稳定,移植成功率达98.8%。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形态证实腹腔移植瘤保持了人肠粘液腺癌的结构和特点,染色体分析显示人类恶性肿瘤染色体特征。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表明,该移植瘤具有高分泌CEA的能力,平均63.4ng/ml,最高达111ng/ml。该腹腔移植瘤的建立,为人体肿瘤的基础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肿瘤的腹腔内化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通过裸鼠模型分析EGFL9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技术构建EGFL9沉默的JHH-7肝癌细胞系。采用MTT生长曲线分析EGFL9对JHH-7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和尾静脉注射转移实验观察EGFL9基因在动物活体内对JHH-7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JHH-7shEGFL9组和JHH-7shCtrl组肝癌细胞慢病毒感染效率高于80%,qRT-PCR检测结果显示JHH-7shEGFL9组EGFL9干扰效率达98.3%,提示EGFL9沉默的JHH-7人肝癌细胞系构建成功。MTT生长曲线结果提示,JHH-7shEGFL9组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JHH-7shCtrl组(P<0.05)。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显示,JHH-7shEGFL9组裸鼠皮下肿瘤的质量[(0.246±0.104)g vs(0.710±0.221)g]和瘤体体积均显著小于JHH-7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活性成分对骨肉瘤的作用及其机制,对白花蛇舌草中分别提取的黄酮类、三萜酸类、香豆素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提取物对MG-63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建立裸鼠骨肉瘤移植瘤模型,观察不同提取物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Bax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4种提取物都对MG-63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最优药物质量浓度为80μg/mL;在此质量浓度下4种提取物对裸鼠移植骨肉瘤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多糖类对MG-63细胞活性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明显促进MG-63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Bax表达量在48h内随着白花蛇舌草多糖类提取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而Bcl-2表达量则降低.由上述结果可知,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中多糖类的抗肿瘤活性最强,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来达到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