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为减轻盐酸二甲双胍对胃的刺激,实现其在肠道内的释放,以盐酸二甲双胍为主药,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复合载体,筛选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pH敏感性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利用扫描电镜进行结构表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及包封率,转篮法研究释放度。结果表明,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的优选处方如下:壳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总浓度为2%(质量体积比),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药物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5,氯化钙的交联浓度为3.5%(质量体积比);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在人工胃液中6 h累积释放度小于4%,在人工肠液中6 h累积释放度最大可达96.4%。所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pH敏感性水凝胶微球处方工艺稳定可靠,水凝胶微球机械强度高,生物降解性和稳定性好,是一种新型结构的盐酸二甲双胍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基复合海绵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材料,研究了两者不同质量比合成复合海绵(CS/SA)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复合海绵(CS/SA/CMC),用FTIR和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形貌观察及吸水率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反应温度为25℃、冷冻干燥时间为24 h、氯化钙浓度为0.5%、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按质量比为1∶3,复合海绵的孔径最大,吸水率高达900%以上,改性后吸水率提高了约400%.  相似文献   

3.
以脱乙酰度为90%壳聚糖为原料,制备膨润土负载壳聚糖复合吸附剂,用于吸附含镉废水溶液中的Cd2+.探讨壳聚糖负载量、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加入量、Cd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的含镉模拟废水溶液,在膨润土与壳聚糖质量比为1∶0.03,加入量为8g/L,pH=6,吸附时间为50min的条件下,Cd2+的去除率在94%以上.该吸附剂经再生处理后可循环使用4次.  相似文献   

4.
采用载银壳聚糖复合整理液对棉织物进行复合功能整理,通过正交设计对整理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载银壳聚糖复合整理液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AgNO31.7g、CS 0.5g/100m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h、pH值4.载银壳聚糖复合整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CA质量浓度8%、CS质量浓度1%、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min.  相似文献   

5.
球形壳聚糖珠体/AA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交联球形壳聚糖珠体为骨架,以丙烯酸(AA)为单体,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赋予球形壳聚糖吸附剂弱酸型基团——羧酸基,合成出球形壳聚糖珠体/AA接枝共聚物,并进行制备条件的优选实验,得出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以硝酸铈铵/HNO3作为引发体系,引发剂的用量为6.0%,单体与壳聚糖珠体的最佳质量比为2∶1,反应温度60.0℃,反应时间3.0 h.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球形壳聚糖珠体/AA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34.96%,而AA的均聚物含量仅为8.52%.  相似文献   

6.
以透明质酸钠(HA)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利用碳二亚胺体系催化HA与己二酸二酰肼(ADH)发生化学交联,以及SA与Ca2+发生物理交联,并结合乳化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HA-SA复合微凝胶.通过形貌特征分析、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分析、溶胀测试等一系列表征对HA-SA复合微凝胶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考察,并探索了复合微凝胶的最佳释药性能.结果表明:当HA和ADH的摩尔比为1∶1,HA浓度为2%、SA浓度为4%时,复合微凝胶溶胀率可达44;Ca2+浓度为2.5%,交联时间为12 h时,复合微凝胶有最优的释药性能,且对模型药物姜黄素的缓释效果要优于吲哚美辛和二甲双胍.该复合微凝胶具有明显pH敏感性且可控制药物于模拟肠液中持久释放,在药物递送和治疗肠道疾病领域上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明胶与海藻酸钠协同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研究固定化酶对葡萄糖的催化反应.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海藻酸钠与明胶配比是8∶1,氯化钙质量浓度是6%,酶用量为1.0%,固定化时间为30 min,固定化温度为35℃,固定化p H为6.0,海藻酸钠与明胶协同固定化GOD的活力回收率为85.76%;固定化GOD重复使用7次后,酶活力回收率仍保持在32%以上,显示出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反相乳液分散-离子键合法,以戊二醛(GD)为交联剂制备负载拉米夫定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LAMV-SALG/CS). 利用拉米夫定的氨基与海藻酸钠的羧基形成弱酸弱碱盐键,使该药物被稳定包覆在微球内层,再以交联壳聚糖作为微球外层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微球. 对微球的理化性质及释药性能进行表征及研究. 结果表明,制备的LAMV-SALG/CS微球形貌规整,平均粒径约为2 m. 测得微球载药质量分数为116%,药物包封率为703%;CS的活性氨基和戊二醛的羰基结合,形成交联网络,药物被包覆在微球中,且以单分子形式存在. 体外模拟释放结果表明,微球释药性能良好,释药平缓,在酸性介质中累积释药率为27%时,其释药周期长达82 h;随制备微球时SALG浓度增大,药物释药速率减缓;在酸性介质中释药速率大于碱性介质;碱性介质合成的微球其释药速率快于弱酸性和弱碱性介质中合成的微球.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Ag负载S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对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加以研究。方法以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和四氯化锡为原料,采用光还原法制备载Ag纳米SnO2/TiO2光催化剂,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借助XRD和UV-Vi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S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UV-Vis吸收光谱和光催化活性。结果纳米SnO2/TiO2光催化剂的最佳钛锡比为156∶1时的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氙灯照射下,Ag负载SnO2/TiO2的活性明显增强,具有很强的可见光活性。废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太阳光照射2 h,炼油厂废水COD值由原始的844 mg/L降低至472mg/L,去除率为44.08%,照光5 h,COD去除率为76.78%,且色度和气味均全部去除。载Ag纳米S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摩尔比为1∶1)对炼油厂废水COD有较高的去除效果。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TiO2为原料,采用光还原法成功制备出载Ag纳米SnO2/TiO2复合光催化剂,适用于采油厂工业废水的处理,太阳光下照射5 h,COD去除率可达76.78%。  相似文献   

10.
以海藻酸钠水凝胶为骨架, 结合壳聚糖和磁性Fe3O4, 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MCSB)制备方法, 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 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复合凝胶球制备效果的影响, 确定最优制备条件: CaCl2浓度为2.5 g/L, 海藻酸钠浓度为24 g/L, 壳聚糖添加量为5 g/L, 磁流体添加量为4.64 g/L。制备出的凝胶球表面光滑, 大小均匀, 纯黑色, 呈球形, 直径在2 mm左右, 具有顺磁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TGA)等手段对凝胶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MCSB的热稳定性良好, 凝胶球表面的活性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羧基等。吸附性能实验表明, 当MCSB用量为20 mg时, 对40 mL 25 mg/LCu2+溶液的吸附去除率为78.13%, 表明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是一种制备简单、效果良好的新型复合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利用壳聚糖高分子溶液与部分脱乙酰几丁质纳米纤维分散液复合制备水凝胶及气凝胶微球,考察几丁质纳米纤维对复合气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几丁质纳米纤维/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微球的力学性能较单一壳聚糖水凝胶有所提高,并且复合气凝胶微球的孔隙性能相对于单一壳聚糖气凝胶得到显著改善。当复合凝胶微球中几丁质纳米纤维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5时,几丁质纳米纤维/壳聚糖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从单一壳聚糖凝胶微球的46 m~2/g提高至230 m~2/g,孔径主要分布在20~60 nm,添加了几丁质纳米纤维的复合气凝胶微球的表面及内部的网状结构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2.
以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TS)为基础,采用成球-复合-交联的方法制备SA/CTS复合吸附微球.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方法,针对微球的铅离子吸附量和在水中的溶胀度,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理设计实验来探究最佳的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确定主次影响因素,建立二次回归方程,通过模型优化获得复合吸附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SA质量分数2.68%、CTS质量分数0.94%、氯化钙质量分数1.43%.在此条件下,模型预测SA/CTS复合吸附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量为31.48 mg·g~(-1),在水中溶胀度为93.7%,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方程可为SA/CTS复合吸附微球的制备提供指导.最后对制备的微球进行红外光谱和SEM表征.  相似文献   

13.
复合抑制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苯甲酸、肉桂酸和曲酸复合使用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以及抑制剂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酪氨酸酶L-多巴速率氧化法,观测不同比例的复合抑制剂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活性影响,以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等效线分析法和相互作用指数评价复合抑制剂的相互作用效应。结果显示在等效于酶活性抑制50%的条件下,苯甲酸与曲酸质量比为7.5∶1,相互作用指数为0.42;肉桂酸与曲酸质量比为3.8:1,相互作用指数为0.56;苯甲酸、肉桂酸和曲酸质量比为7.5∶3.8:1,相互作用指数为0.18。说明苯甲酸、肉桂酸和曲酸复合使用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活性抑制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协同程度与复合抑制剂质量浓度和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及海藻酸钠作为复合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茶树精油微胶囊,确定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220℃,通针为2 s/次,蠕动泵55r/h.以精油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获得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甲基纤维素0.6 g/100 m L H2O,茶树精油0.4 m L,壳聚糖0.6 g/50 m L H2O,海藻酸钠3 g/50 m LH2O,含油率为13.4%,该工艺条件所得的精油微胶囊重现性好.其茶树油微胶囊呈球形,表面光滑,颗粒较均匀,对精油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它在空气中存放2周后,其粒径有所增加,且其表面出现细小裂纹.  相似文献   

15.
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壳聚糖(CTS)和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表面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M-Nano-TiO2)为填充相,以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淀粉/壳聚糖复合膜(淀粉/CTS)及M-Nano-TiO2填充的淀粉/壳聚糖三组分复合膜(淀粉/CTS/M-Nano-TiO2).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分析,测试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透光性能.结果表明:淀粉糊化液和壳聚糖溶液体积比为4∶3,纯固体分质量比为1∶1时薄膜抗拉强度最高,为28.62 MPa,断裂伸长率达3.2%,透光率随CT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两类复合膜各组分均相容良好,结晶性能相较单一淀粉膜有所下降,微观表面平整光滑.加入了M-Nano-TiO2的复合膜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提高了7.9%和5.9%.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壳聚糖絮凝剂纯化苦参醇提工艺.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为指标,考察苦参醇提取液加入壳聚糖絮凝剂的最佳浓度、比例和静置时间.结果:当苦参醇提取液浓缩至生药质量与浓缩液体积比为1∶6时,加入0.75%的壳聚糖的醋酸溶液,静置18 h,过滤,所得溶液的干浸膏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由原来的9.18%升至23.42%.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用于苦参醇提液的澄清.  相似文献   

17.
以细条状废弃热塑性塑料和甘蔗渣为原料,制备甘蔗渣/塑料复合刨花板,研究板材密度、甘蔗皮含量、塑料形态、甘蔗渣/塑料质量比对复合刨花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料量与复合刨花板密度及其力学性能存在正相关;甘蔗皮对复合刨花板的力学性能有不良影响;当蔗渣/塑料质量比为90∶10时,用合适投料量和长度的塑料细条可以制备出静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均达到GB/T 4897.3-2003要求的甘蔗渣/塑料复合刨花板;当甘蔗渣/塑料质量比为80∶20时,复合刨花板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利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吸附剂用量、刚果红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已与膨胀石墨成功结合;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 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在室温下吸附40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过程更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实验数据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度更好,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9.
对一株能利用木糖产乙醇的管囊酵母D-21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了接种量、氮源、碳源和维生素对乙醇产量和还原糖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过高会影响乙醇产量,以6%(体积分数)为宜;当木糖质量浓度为50 g/L,碳氮质量比为20∶1,使用酵母膏和尿素组成的复合氮源时(质量比为2∶1),发酵72 h后所得乙醇质量浓度为12.5 g/L,达到理论产量的55%;当木糖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3∶1时,乙醇质量浓度为15.72 g/L,为理论产量的69%;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10-5维生素B6可使乙醇产量提高18.3%。  相似文献   

20.
采用马铃薯蛋白(PP)、山茶籽油(CO)以及壳聚糖(CS)为主要原料,运用复合凝聚法通过乳化、冷冻干燥等制备出性质稳定的壳聚糖/马铃薯蛋白/山茶籽油微胶囊,通过考察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液形成和复凝聚效果获得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壳聚糖/马铃薯蛋白/山茶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匀浆转速为8000 r/min,乳化时间为20 min,山茶籽油/马铃薯蛋白质量比为1:2,壁材的复合凝聚比(PP/CS)为2:1,温度为45℃.通过结构与性质表征发现,马铃薯蛋白基微胶囊壁材成功包裹芯材山茶籽油,在马铃薯蛋白及功能性油脂的高值化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