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索矿区的找矿潜力,通过对下柳沟-白柳沟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矿床特征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地区成矿与火山岩有关,产于中酸性火山岩和中基性火山岩接触带中,成群成带分布是本区内矿产的基本规律。与Cu,Pb,Zn有关的矿化为黄铜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孔雀石化等。矿床产于加里东期,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讨论了该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类型,认为该地区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矿体地质特征为基础,讨论了七峪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并与已知的胡家峪—蓖子沟型铜矿床相类比,认为该矿床是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芦草沟铜矿位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西北约30km处,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变质特征为芦草沟铜矿床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赋存于龙首山岩群四岩组的黑云斜长变粒岩、碎裂长英质岩脉、碎斑化碱长花岗岩、辉绿岩脉、石英岩中。系统总结了芦草沟南铜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热液-区域变质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馒头山铜矿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南方向约30km处,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热液作用为馒头山铜矿床最主要的形成因素。矿体赋存充填在加里东晚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裂隙中石英脉及石英脉两侧云英岩化似斑状花岗岩中。系统总结了馒头山铜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在详细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野外观察通过对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机制、成矿温度的定性分析从而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济源铜锣铜矿床为受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铜矿床,进而对该地区的找矿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河南桐柏大河黄铁矿型铜矿床成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讨论大河矿床容矿岩石、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的形成环境和成因。根据容矿岩石一细碧角斑岩的碱度特征。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结构和构造、硫和铅同位素组成等特征的讨论,作者认为细碧角斑岩系形成于弧后盆地优地槽环境,矿床成因与下古生代海底火山作用有关,为海底火山热液—沉积矿床。对矿体下伏火山岩中的成矿金属含量与矿床中的成矿金属含量的对比,以及对黄铁矿和重晶石的硫同位素组成两者关系的讨论,推测了成矿物质的来源。最后,与国内外同类矿床对比,大河矿床与我国白银厂、苏联南乌拉尔黄铁矿型铜矿床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查干热各沟铜矿矿区的矿床成因,预测找矿前景,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及铜矿体的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赋矿层位、空间展布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区铜矿体主要沿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的内外接触带分布,赋存于超基性岩体、火山岩及断层破碎带内的后期硅质脉体中,受超基性岩体、火山岩及断层破碎带控制,超基性岩体中主要形成岩浆熔离贯入型铜矿,细碧岩及附近断层破碎带内主要形成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其成因类型有岩浆熔离贯入型和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根据矿床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分析,该矿区具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条山区主要类型铜矿床的地质特征,论述了铜矿峪型铜矿床的矿床成因与岩浆活动和变形变质热液的叠加改造直接有关,说明了胡一篦型铜矿床是典型的层控矿床,指出了在中条山老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克错铜多金属矿区的找矿潜力,文中对该研究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现矿(化)体28条,根据铜、锌、金、铁矿体赋存条件分析,发现矿体的形成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关系密切;区内与铜多金属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孔雀石化、矽卡岩化、碳酸盐化及硅化等;区内矿床形成于华力西期—印支期。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该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类型分为两类,西研究区为热液充填型矿床,东研究区为矽卡岩型矿床,研究区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大坪钒矿床,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沉积钒矿床。本文在论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钒的赋存状态、成矿物质来源、有机地球化学作用论证了该矿床应属生物化学沉积矿床,并阐明了成矿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中条山区是我国重要铜矿区之一,矿床类型多,成因复杂。但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床,是在中条山西南段发现的一种铜矿类型,其是在原始基性岩浆侵入或喷发作用形成的矿源基底和矿化体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和后期岩浆热液等综合作用下改造加富形成。其成因属于与变基性岩有关的变质—热液矿床。探讨了中条山西南段与变基性岩有关的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
嘎拉勒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碰撞期成矿事件的代表性矿床,其金资源量达到大型以上规模。鉴于在矿床勘查中对矿床成因的不同认识导致找矿勘查理论及找矿方向的差异,作者从矿床成因立足之本的"镁质矽卡岩"与"超镁铁岩"的厘定出发,重点研究了这类岩石的岩石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主元素方面,"超镁铁岩"与白云岩及花岗闪长岩之间具有明显的接触双交代特征;痕量元素具有负Ba、K、Ti异常,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f、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稀土元素表现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明显陡倾的配分形式。痕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上与蛇绿岩套有关的镁铁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严重不符,而与白云岩及花岗闪长岩之间具有密切的亲缘性及继承性。综合研究表明,前人所谓"超镁铁岩"应为接触交代成因镁质矽卡岩,矿床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香毛山铜矿地层、构造、侵入岩、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特征。指出了香毛山铜矿床位于甘肃北山鹰咀山—肃南复式向斜中,成矿构造地质环境复杂,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着重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矿体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对狮尾洞及周边的典型矿床进行稀土分布模式、微量元素蛛网图、矿物岩石及化学成分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矿化类型主要有两种:含钨石英脉、含钨花岗岩;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燕山期斑状白云母花岗岩,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黑云母化、硅化、钾长石化等;控矿构造为大湖塘-同安北北东向大断裂,该断裂控制了区内燕山期岩浆岩带和矿化带的展布;晋宁期花岗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围岩,是间接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5.
王陆太 《科技资讯》2008,(32):110-111
凤凰山药园山铜矿是凤凰山矿田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位于凤凰山岩体的西部,新屋里向斜的中段靠近轴部之北西翼。本文分析了该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和成矿动力学机制,最后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蚀变作用等成矿条件入手,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条件的完美耦合是该矿床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对于该区的地质找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广西百逢矿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和威矿地质环境,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二棚甸子-宽甸万宝一带铜钼矿成矿的地质特征,对这一成矿带铜钼矿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矿体地质特征等进行论述,分析总结矿体的成矿条件,探究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及围岩蚀变与铜钼矿体成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铜矿体多产于岩体内部或接触带附近,钼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岩岩体内,刘家沟、昌邑沟钼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围岩,滚立岔则是一条燕山期侵入的花岗闪长岩与古生界地层所形成的含铜多金属矽卡岩带;断裂构造多具控岩控矿作用,为成矿提供元素的运移通道,断裂交汇处是储矿的有利部位;围岩总体上具有硅化、钾化、伊利石—水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等.  相似文献   

19.
华南沟钨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钨矿床,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蚀变作用等成矿条件入手,对该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条件的完美耦合是该矿床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对于该区的地质找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昭通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文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8):5282-5286,5349
昭通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矿集区的一个大型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成矿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特征、构造控矿特征、矿床成因以及成矿预测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然而,在矿床成因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闪锌矿是铅锌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运用闪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可以作为判别矿床成因的一种标志。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闪锌矿矿相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