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结合巫溪马镇坝新区城市中轴线景观规划设计, 分析地方文脉、时代特征与城市景观的关系,认为根植于地方文脉,结合时代发展,塑造有灵魂和个性的和谐的城市中轴线景观,起到了延续和发展城市地域文化,展现时代风采,增强城市记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古都文脉源于中国古代都城的营造法式,与城市文化景观和交通线路相关联.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营造的巅峰,同时,又是北京城市最重要的文脉,是北京城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最巧妙的结合.沿着中轴线这条主要文脉,可以探寻到整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对古都文脉的研究有利于古都风貌保护和发展北京城市文化旅游观光事业.  相似文献   

3.
城市景观是天然与人工、历史与时代共同的产物,但规划设计是关键,只有精心探索,方能有机会使城市自然与人工和谐、现代历史文脉相承。通过理论分析和结合自己的工作实例,提出在城市入口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中轴线辐射区主要指二环路以内的老城区。该区的景观建设关系到中轴线文化和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建设。由于旧城区土地资源极为紧张等原因,该区的传统景观特色逐渐弱化,仿古建筑的建设带有明显的盲目性,街区商业气息过浓,胡同环境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当保持中轴线的对称魅力,将城市的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突出北京文化的固有特色,积极整治北京市的胡同环境。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随着城市从增量规划向存量的转变,城市更新占据重要地位.王府山片区是南阳古城文脉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长期没有受到重视,变成了古城的一个消极空间,本文通过对南王府山片区空间与文脉的研究,明确片区景观风貌提升与保护对南阳古城文脉延续的关系,在不破坏城市原有肌理和古城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基于场所文...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体,每个城市的发展和创建都是以其独特的历史文脉为基础。古城西安的建设就采用其独特的本土元素,该文从本土元素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本土元素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提出本土元素在景观设施中应用原则,介绍了本土元素在西安景观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和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所在.瓷都景德镇在千年瓷业发展历史中,积淀了独具特色的与瓷业生产、生活、贸易、信仰等相关的城市景观.本文以街道、里弄、会馆为切入点,从血缘认同、地缘认同、行业认同和信仰认同等方面阐述了手工业城市景德镇城市景观中的瓷业文化认同,揭示了城市发展中人际关系和社会组织变迁的脉络,找寻了城市现代化的精神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8.
浅析阜阳市颍泉河风景带总体规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颍滨 《工程与建设》2009,23(4):480-482
规划以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沿河土地、景观资源,注重继承城市悠久的历史文脉,为城市创造一处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9.
城市景观是城市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建构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方式,其中雕塑景观在城市景观中具有代表性,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构要素.雕塑景观与传播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从传播学的视角来解读雕塑景观在城市中的建构是一种新思路.它打破了传统景观学以往仅着眼于功能或者形式的研究,从跨学科的视角用传播学的理论——传播过程的五要素、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和“使用与满足”理论、象征性社会互动等解析雕塑景观的建构,从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重新审视了雕塑景观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崔刚 《甘肃科技》2011,27(12):149-150
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一个能创造人性的场所,又融入文脉的关系,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优秀的高层建筑要考虑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众利益为追求的目标。必须在高层建筑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改造并不是把传统建筑抽象成符号、类型等简单地黏附在当代文化的表面,即形成"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传统之所以要继承,就是因为它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继承传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建筑在实践(历史)文脉与空间(环境)文脉上具有既是当代的又是具有城市和地方个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住分布形态、设施及居住环境的质量反映了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文明程度,也是城市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居住区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环境为依托,按其规律不断运转的有机整体,所以"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设计理念是居住区设计所要求的。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城市设计入手,来研究居住区的问题,同时,又把居住区作为城市的景观,作为一个个体和城市结合起来。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之一,其本身是一种景观,但这种景观如何更好地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更好地体现地区的文化特点,更好的因地制宜,寻找当地的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居住区有机地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是本论文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道路景观设计——以甘谷县滨河路景观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怀录  张淑娟  龚亮  杨亚斌 《甘肃科技》2010,26(14):109-112
近年来,城市对滨水区景观的开发日益重视,作为滨水区景观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我国众多中小城市而言,滨水道路景观对城市形象塑造具有点睛作用。城市滨水道路景观设计首先应保持城市景观的统一性,对道路、道路至水域的过渡带及临街建筑三部分景观进行统一设计;其次应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以甘谷县滨河路景观规划为例,对此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中小城市进行滨水区景观规划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旧城中轴线是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迹,有重要的人文和历史价值,保护北京古都风貌首先保护好这条中轴线,北京城市发展创新与传统中轴线紧密相关,要从中轴一的艺术布局和建筑美感去体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为北京城市发展创新寻找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15.
毛白滔  王公民 《科技信息》2010,(27):381-382
现代城市景观特色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城市的特色又来源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的景观文化受古代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地域特点,使得传统城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韵。然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却由于缺少对该城市深层次人文背景的挖掘,城市传统文化特征已经不复存在,景观的个性魅力与特征也已消逝。笔者基于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提出通过对景观文脉的传承、地域特色的认同以及国际语言的表述方面入手,让现代城市依托特有的文化背景而呈现出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绿地是建立在城市和城市交通有了交通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地景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小城市道路化设计和施工中的几个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小城市道路绿化发展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给岸线予以必要的绿化装点及景观处理,将其有机地组织到城市休闲空间之中,不仅可以为城市增色,给城市居民提供一处亲水、触水的休闲游憩场所,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于凯  王清志  章淑辉 《科技资讯》2005,(24):118-119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拾配,随便裁上几株,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景观大为逊色,另一方面,植物文化经过了时代变迁的历程,过去它仅反映人们对植物的了解和交流的渴望,而现在更多地反映了人们对植物应用发展方向的不懈探索,及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把握和延续上,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还要注重体现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9.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热门新课题,不仅带动了国内外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提升,也彰显了工业遗产包涵的历史、技术、社会、艺术和经济等综合价值。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工业建筑遗产也蕴藏巨大的文脉价值内涵。文章提出结合城市文脉传承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策略,将对国内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和文脉传承发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绿地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城市园林探讨了乡土景观元素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分配、布局的方法和步骤。从设计层面则通过提炼同类乡土景观元素的特性,分别总结出不同景观元素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原则及方法。但同时,园林建设中的诸多问题也开始显现,例如过度开发、生态失衡,千城一面、盲目崇洋、文脉流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