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变异性识别原理,采用均值变点识别的最大似然比法和方差变点的西沃兹信息准则法,以广东省东江为例,考虑流域内三大水库的影响,构建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年际变化的实测序列和还原序列,研究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的变化特征及其变异状况。结果显示:与还原序列相比,东江实测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多年均值明显下降,介于0.47~0.63;年际变差系数却明显增大,介于0.34~0.48。不均匀系数的参数变点普遍存在,显著变点出现在1968年。与变点前相比,不均匀系数的多年均值和年际变差系数均明显下降,分别介于0.40~0.54和0.25~0.32。还原序列的不均匀系数不存在变点,但1968年仍为年序列的最大分割点。与分割点前相比,不均匀系数的多年均值变化不大,但年际变差系数均明显下降,而且下降程度大于实测序列。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均匀系数的年际变异主要贡献来自于流域3大水库的径流调节,同时也存在其他因素影响着不均匀性的年际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2.
松花江干流中游段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松花江干流中游段的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以哈尔滨站和佳木斯站1954—1987年、2001—2007年的逐日流量资料为基础,对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程度和变化幅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松花江干流中游段在20世纪70年代径流年内分配较为均匀,80年代最不均匀;哈尔滨站的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和集中度通常要小于佳木斯站;最大径流出现的时间哈尔滨站滞后于佳木斯站.(b)2个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变化过程是同步的,且前3个指标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清江流域主要气象站恩施、巴东、来凤、五峰的月降水量以及代表水文站隔河岩站1951~2009年共59a的月径流量资料,采用年内分配集中度、集中期、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等多种指标对清江流域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做了综合分析,通过标准化处理的降水径流数据对二者的年内分配的同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年代及多年平均降水、径流年内分配极为不均,夏季降水量、径流量均占全年总量的40%以上;20世纪70年代平均降水、径流年内分配与其他各年代特征存在显著区别,表现出6月、9月两个峰值.2)降水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年际变化剧烈,而就研究期而言年内分配未出现极端均匀或者极端不均的情况,同时年内集中降水和集中径流均具有自7月向6月转移的趋势.3)标准化处理后的各年代平均及59a多年平均降水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展现了整体上的同步性,以及秋冬两季局部不同步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变化环境下乌伦古河径流序列变异特征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变化环境下干旱区内陆河流以径流为主要指征的水文循环过程及其变化,对于认知水文机理,应对径流变化意义重大。选取乌伦古河二台水文站1959~2015年57年长系列实测月径流资料,采用年内分配完全调节系数C_r、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_n、相对变化幅度Cm、集中度Cd、集中期D、年际(年代际)径流均值、最大流量、最小流量、年际极值比以及C_v等多指标,运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R/S法等多方法,在揭示叶尔羌河径流长期演变规律基础上,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启发式分割算法进行径流序列的变异特征诊断,并进行归因分析。结果显示:(1)乌伦古河径流受冰川融水影响年内分布呈"单峰型",主要集中于夏季5~8月,占年径流总量的70%,反映年内分配特征的各指标,如C_r、C_n、C_m、C_d和D,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进入2000年后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C_r、C_d和D指标下降趋势显著,表明径流序列年内分配特征趋于均匀化;(2)乌伦古河径流序列年际变化趋势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不显著,且呈负持续性(Hurst=0.35),具有两个明显的丰枯交替周期,即1961~1973年及1974~1994年;(3)针对传统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诊断乌伦古河二台站长系列(1959~2015年)径流突变点时出现多个虚假变异点的缺陷,采用非线性方法——启发式分割算法(BG法)诊断乌伦古河二台水文站长系列(1959~2015年)径流序列变异点,得出乌伦古河径流序列变异点为1962年。成果有助于了解变化环境下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演变和水文响应规律,指导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基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共6个控制站的逐日径流观测资料,运用不同指标分析径流年内变化规律;采用累积距平曲线法、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以及小波分析法分析径流年际变化规律,并应用R/S分析法估算径流序列的Hurst指数,以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从50年代到21世纪初期不均匀性大体上呈减小趋势,从上游向下游不均匀性大体上呈减小趋势;流域上游年径流序列变化趋势较一致,从上游至下游变化趋势差异性逐渐增加;流域年径流呈现出多时间尺度的相对丰枯交替特征,流域上、中、下游控制站年径流变化的主周期分别是18年、22年和22年;Hurst指数表明流域年径流当前总体趋势在未来表示出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以1961~2010年白龙江上游舟曲站月径流和降水为基础,利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和完全调节系数、线性倾向估计、累积滤波器法、M-K秩次相关性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对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的一般特征、变化趋势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上游径流年内分配趋于稳定,径流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4、7、9~11月份径流呈极显著减下趋势。在1970年前,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1970年之后,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逐渐加大,成为影响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胡娜  阎玉伟  宫安 《科技信息》2011,(23):424-424
径流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它与人类同水旱灾害的斗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掌握径流序列年内分布特性,人工控制和调节天然径流的能力,密切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是否受洪水和干旱的危害。以太子河辽阳水文站1956~2000年还原的月径流量序列为依据,分析径流年内分布特性,结果表明:60年代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较大,而变化幅度也最高。  相似文献   

8.
祖厉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布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富霞  任东 《甘肃科技》2009,25(21):43-44
运用基尼系数理论研究祖厉河径流的时间分布均匀度问题,计算了该流域的年径流基尼系数,年径流基尼系数序列呈递减趋势,表明该流域径流的年内分布趋向均匀。暴雨的持续减少,是径流年内分布趋向均匀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龙江流域降水、径流时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空间分布于云南沿边地带的龙江流域42a来主要气象站和代表水文站的资料收集,获得各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和戛中水文站的月实测天然径流资料.利用数学模型方法,从降水和径流年际变化、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性等方面分析了龙江流域径流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龙江流域降水、径流的年际变化趋势一致,并可能存在一个准8~11a的波动周期(其中径流周期较明显);降水的年内变化较径流变化要显著、剧烈,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比径流的集中期提前1个月;径流的年内分配主要受降水年内分配影响,但在冬季和春季,受季节特性所决定的流域蓄水和蒸发影响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北江流域径流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径流时间序列具有非线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运用R/S分析法、多重分形方法对北江流域石角站1954-2006年的年平均径流量时间序列进行研究,解析其分形的特征。结果表明:北江流域石角站的Hurst指数远大于05,说明北江流域年平均径流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趋势性成分,即北江流域年平均径流量具有明显的持久性和长期记忆特性。结合V 统计说明,北江流域的年平均径流量的持久性经过15~20年之后会消失。根据多重分形方法,通过对幂谱和统计矩函数的分析,得出北江流域石角站年平均径流量时间序列的无标度性,借助分配函数、广义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对年平均径流量的研究,表明北江流域石角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具有多重分形的特征,为北江流域径流的预测工作的做了重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河川径流序列的变化规律及周期特征分析,对小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乌江吊水岩冲沟1961—2014年天然径流序列,通过基尼系数、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年径流序列的年内分配、趋势特征、突变特征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吊水岩冲沟年径流年内分配大部分相对合理,部分径流年内分配差距较大;吊水岩冲沟年径流量呈不显著减少变化;年径流量丰枯转变频繁,突变多发生于1992—1998年;年径流量存在明显周期特性,第一主周期为23 a,次周期为17、6 a。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启发式分割和近似熵法的径流序列变异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川径流的变异研究不仅有助于掌握变化环境下径流的演变规律,还能提高水文分析、水文模拟以及水文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启发式分割和近似熵方法,对渭河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变异诊断,诊断结果表明:林家村以上流域存在1971和1994年2个变异点;张家山以上流域无变异点存在;整个渭河流域存在1969和1993年两个变异点。此外,通过对渭河径流变异归因分析可知,该流域径流变异主要是由气候变化(1971年的El Nino和1994年的ENSO事件)与人类活动(水利工程建设、流域下垫面的改变以及大量开采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开发较早的美国科罗拉多河的水沙变化趋势,依据资料为1926-1984年干支流3个代表测站的年水沙量资料,主要讨论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沙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水库修建给科罗拉多河的水沙变化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影响,水库修建往往导致下游测站沙量的急剧减小,并通过干支流一系列水库的共同作用,可以造成河流来沙量趋势性减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唐乃亥流域近期降雨径流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降水对径流的影响,以统计假设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唐乃亥流域近30年来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检验,并考察了总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唐乃亥的枯季径流、汛期径流、年径流及相应时段的降水以及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得出了唐乃亥流域的蓄水特征和产汇流特征的变化。初步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气候的改变,但对其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效应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石羊河上游气象站1956-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天祝县六条河流1956-2009年年出山径流量资料,应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小波变换及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石羊河上游天祝县出山径流量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6-2009年石羊河上游天祝县出山径流量在波动中总体呈微弱减少趋势,径流量变化倾向率为-0.288×10~8m~3/10a,其中,减少速度最快的是黄羊河,年径流量变化倾向率为-0.069×10~8m~3/10a.1950s,1960s及1980s为丰水期,1970s,1990s为枯水期,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2-2009年径流量有所增加;降水量波动呈微弱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1.165mm/10a,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震荡,两者变化过程具有极吻合的同步性;气温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298℃/10a,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增温趋势更加明显;潜在蒸发量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2.206mm/10a,径流量与气温、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震荡;通过小波方差检验,径流量与降水量、气温及潜在蒸发量等各气候要素均分别存在22年左右、7-8年和3年左右的的显著变化周期,而且第一主周期均为准22年,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河川径流是长治市重要的水资源,对长治市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1956年至2000年45年系列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长治市河川径流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为长治市地表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汉中盆地自然地理因素与16个雨量站和12个水站的资料,分析了汉中盆地枯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运用相关分析来预报枯季径流。针对枯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水源涵养林,绿化荒山荒坡,修建蓄水工程,提高调蓄径流的能力,增加枯水流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计划用水,改进灌水技术,防止渠道渗漏和水源污染,充分利用枯水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依据海河工程局1892-1943 年的水文观测数据等档案资料, 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分析河道的冲淤变化, 发现人类活动产生较大的作用, 而潮差和径流量是影响河道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天维护海河泄洪防洪的功能。海河的治理过程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型阶段, 在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江大通站水沙过程的基本特征Ⅰ.径流过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江河口是河海相互作用中河流因子占主导地位的典型河口之一,流域水沙过程及其变化对河口环境演变有重要控制作用.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大通站的径流过程基本特征,分析表明,1923年以来大通站的径流序列无明显的趋势变化,但在1955年、1988年前后分别呈现较明显的径流减少和增加的跳跃变化,并具有16年、7年的周期变化特征.该文同时对月均流量的分配型态和洪枯季水情丰枯的匹配状况及其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