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了聚丙烯酸接枝改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pH响应性。在接枝率小于17%时,接枝膜的pH敏感性随接枝率的增加而提高。在牛血清蛋白(BSA)溶液微滤试验中,接枝膜与未接枝膜在BSA的等电点4.7处,都表现出严重的膜污染;而pH=3时,膜通量下降趋势最小。与未接枝膜相比,接枝膜在pH=3时污染较严重,而接枝率18%的膜在pH4.7和8时表现出一定的抗污染性。研究表明:蛋白质与膜之间的电荷作用以及BSA和膜构象的变化都是膜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光接枝聚合方法将丙烯酸(AA)接枝到磺化聚醚砜(SPES)微孔膜上,得到具有pH敏感性的分离膜.接枝膜采用衰减全反射(ATR-IR)附件进行了表征,接枝膜表面及断面形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观察,并同时通过接枝率、水渗透通量和截留率的测定研究了接枝膜的接枝程度、渗水性能和pH敏感性.通过紫外光接枝聚合的方法,在磺化聚醚砜微孔膜的膜表面和孔内接枝上了丙烯酸接枝层作为pH感应型开关;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0.05,光照20 min时,接枝率达到8.40%,pH=2时的纯水渗透通量约为中性时的20倍;当牛血清蛋白(BSA)渗透液的pH小于其等电点4.7,pH为2~4时,截留率发生显著变化,表现出明显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PVDF/PEU共混基膜.在此基膜表面上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在紫外光的辐射下引发接枝制备出pH敏感膜.X射线多晶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的表征结果都表明接枝层已经存在于膜表面部分.同时,接枝膜渗透pH值为2~4的水溶液时,渗透通量发生急剧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以实验室配制的不同亲疏水性比例的水样,经超滤膜过滤,观察有机物亲疏水性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过滤末期含疏水性最多的腐殖酸水样跨膜压差最高,疏水性有机物与亲水性有机物比例为3/7~1/2的水样跨膜压差最低.考察水样Zeta电位及粒径,发现疏水性有机物与亲水性有机物比例为3/7~1/2的水样Zeta电位值比其他水样低约40%,粒径比其他水样大约7%.结果表明:在疏水性组分较多时(大于60%),疏水性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在疏水性组分较少时(小于40%),水样中胶团可压缩性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反相乳液法合成淀粉接枝AM、DM共聚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淀粉为基材,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进行接枝反应制备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配比、盐类添加剂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以过硫酸铵-尿素为引发体系,Span20与OP4以40:60质量比配制复配物为乳化剂,其质量分数为7%,pH8,淀粉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1.4,接枝率可达135.4%,产品特性粘数可达1080mL/g.加入甲酸钠产品特性粘数降低;加入乙酸钠和丙酸钠产品特性粘数增加,其中乙酸钠用量为0.3%时,产品特性粘数为1230mL/g.  相似文献   

6.
通过二室单阴膜电解再生钠碱脱硫废液的试验和模型推导,研究了膜电解过程中再生效果与阴极进出口溶液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二室单阴膜电解再生钠碱脱硫废液时。硫的电解效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根据阴极进出口溶液pH值可以计算得到;出口液pH值在6.0—7.5的范围内,硫的电解效率上升速率较快,当pH值小于6.0或大于7.5时,硫的电解效率变化速率较慢,硫的理论电解效率应小于50%;且阴极进口液pH值在4.4—6.0的范围内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试验结果与模型具有较好的匹配性,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电解效果.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膜表面氨等离子体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氨等离子体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以及改性时发生的化学变化,采用接触角和XPS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氨等离子体能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氨主要以-NH-CO-或C-N和-NH3^ 基团形式接枝在聚乳酸膜表面的链段上,并且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从5min延长到20min,聚乳酸膜表面N元素的含量也从3.2%增加至5.2%(P=80W,而接触角则随聚乳酸膜表面接枝上亲水性极强的-NH3基团含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秋水仙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观测到生理pH7.43条件下秋水仙碱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增强,特征荧光峰淬灭.Stern-Volmer淬灭曲线显示,秋水仙碱对BSA的荧光淬灭很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淬灭过程.当λex=295nm时,秋水仙碱可以淬灭BSA中97.1%的Trp残基.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蛋白质特异性氧化断裂试剂BAPBE,用它共价修饰BSA的唯一疏基.修饰物与Fe2+螯合,在pH7.0、25℃下用H2O2及抗坏血酸钠处理,使BSA发生2种方式的断裂,产生4种BSA片段,但在相同条件下巯基枯草杆菌蛋白酶未被切断.  相似文献   

10.
徐浩龙 《河南科学》2013,(10):1600-1603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使淀粉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淀粉接枝聚丙烯酸吸附材料并应用于Zn(II)、Cr(III)、Hg(II)、Cu(II)的吸附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pH、溶液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质量分数分别为35%,50%,45%,45%,pH=7.5,吸附时间为35min时,吸附材料具有最佳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徐浩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4):3532-3534,3543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羧甲基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Cr(Ⅵ)吸附材料,研究了原料配比、pH、溶液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3:17、pH=4.5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吸附性能;吸附时间为2h时,吸附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厌氧一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系统考察了当进水pH值在5.0~9.0范围变化时.各反应槽的活性污泥对活性艳蓝KN—R染料及COD的降解性能变化情况.从而探索出在厌氧与好氧微生物协同作用下.微生物对染料及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性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进水pH值波动范围.为降低实际印染废水处理中化学试剂的使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当进水pH值为9.0时.厌氧槽对脱色率的贡献大于好氧槽.而当进水pH值在5.0~8.0范围内变化时.好氧槽对系统脱色率的贡献大于厌氧槽.进水pH值对厌氧活性污泥的COD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而中性及偏酸性的进水条件更有利于好氧活性污泥对COD的降解.在偏碱性的进水条件下.膜对可溶性COD的截流作用更明显.当进水pH值在5.0~9.0范围内变化时,由于厌氧槽的pH值都能够稳定在6.0附近.使好氧槽和系统出水的pH值能够分别保持在7.0和7.5附近.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对染料及COD的降解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杭锦土/丙烯酸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杭锦土和丙烯酸合成了一种高分子复合物,探索了杭锦土投加量对该复合物表观接枝率和凝胶强度的主要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差热扫描(DSC)和红外光谱(IR)分析比较了加入杭锦土和未加入杭锦土所合成物质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杭锦土投加量为65%时,高分子复合物的表观接枝率为93.4%、凝胶强度为77.35%、老化率为26.7%.  相似文献   

14.
从溶液相因素出发,以聚砜超滤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豆粕溶液为废水液,实验研究溶液相在膜过程中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污染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严重,不同浓度下在230min时其污染达到平衡,不同pH值在210min时其污染达到平衡,在酸性条件下污染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5.
机械力引发官能化POE及其增韧尼龙66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在熔融挤出过程中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方法,研究了机械力引发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弹性体POE的接枝反应:化学滴定法和红外光谱法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接枝产物的接枝率出现先下降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在螺杆转速≥400r/min时出现显著增大,随着接枝反应温度的增加,产物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均明显增大;一定条件下,可控制制得具有较高接枝率(接枝率≥0.39%)、较好熔体流动速率(MFR=0.05~0.4g/min)和较低凝胶质量分数(≤0.3%)的接枝产物(POE-g-MAH)。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和试样断面SEM分析结果表明,此接枝产物POE-g-MAil对尼龙66具有良好的增韧作用,可使PA66/POE-g-MAH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原未改性材料的1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两个新的三元配合物[Ni(phendio)(TPA)](CIO_4)_2(1)和[Cu(phendio)(TPA)] (CIO_4)_2(2)(phendio=1,10-菲咯啉-5,6-二酮,TPA=三(2-吡啶甲基)胺)在pH 2~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0.3~0.4 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这两个配合物都表现出与pH值相关的氧化还原活性,pH<4时,是2e~-/3H~ 过程,pH>4时为2e~-/2H~ 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pH值对硝态氮反硝化体系的影响,设定初始pH范围为4~10,对反硝化过程中NO3-‐N、NO2-‐N、TN、TOC和△TOC/△TN的变化规律、反硝化动力学以及抑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最适宜的反硝化pH值为8,过酸过碱都不利于反硝化过程的进行.在pH=8时,反应时间最短,硝态氮的去除率为99.4%,TN的降解率为95.5%.亚硝态氮积累量在pH<7时小于1mg/L;pH>7时,随pH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积累率为22%.硝态氮比反硝化速率在pH=8时最大,为2.52mgNO-x‐N/(gMLVSS·h);亚硝态氮比反硝化速率在pH=7时最大,为1.66mgNO-x‐N/(gMLVSS·h).因此,反硝化最佳的pH值为7~8.  相似文献   

18.
交联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Cu2+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化学改性后的壳聚糖既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又能在较广泛的pH值范围内使用,将壳聚糖与硫氰酸铵(NH4CNS)、一氯乙酸(CH2ClCOOH)进行接枝反应,引入硫脲基和羧基两个配位中心,再与戊二醛交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交联壳聚糖,红外光谱图表明发生了预期的接枝和交联反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接枝奈件和交联奈件,并用合成的交联壳聚糖吸附Cu^2 .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与硫氰酸氨、一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2:1.2、50C、反应2h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的产物,在理论交联度为30%、反应体系pH=8、反应4h奈件下与戊二醛进行交联,交联产物得率较高,对Cu^2 去除效率为98.10%.  相似文献   

19.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羧甲基纤维素接枝聚丙烯酸Cr(VI)吸附材料,研究了原料配比、pH、溶液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3:17、PH=4.5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吸附性能;吸附时间为2h时,吸附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蒙古族青年第三磨牙萌出状况,为进一步探讨蒙古族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口镜在灯光下口内直视检查,抽取西北民族大学蒙古族学生387名,男性154名,女性234名,对其第三磨牙萌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87名调查者中有200人见到有第三磨牙萌出,其中17岁组2人,未萌出率77.8%;18岁组23人,未萌出率62.9%;19岁组49人,未萌出率53.8%;20岁组27人,未萌出率47.1%;21岁组15人,未萌出率25%;22岁组28人,未萌出率36.4%;23岁组37人,未萌出率42.2%;24岁组19人,未萌出率38.7%.17岁~24岁各个年龄组的葫出率分别为22.2%、37.1%、46.2%、52.9%、54%、63.6%、57.8%、61.3%,各个年龄组之间葫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领第三磨牙、下领第三磨牙的对称性萌出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右侧上下对应性萌出率、左侧上下对应性萌出率不同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阻生多见,其次为近中阻生、颊向阻生和舌向阻生.远中阻生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