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测定真鲷(Pagrus major)胚胎CYP1A活性(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对于BaP暴露的响应,将受精两天后的真鲷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BaP(0.5,0.8,1.2,1.8 μg/L),采用一种对胚胎个体无损伤的方法测定胚胎EROD活性.结果表明真鲷胚胎EROD活性在BaP浓度为0.8 μg/L时已经开始被诱导,活性最大值出现在最高浓度组1.8 μg/L最高浓度组EROD活性值是对照组的4倍.从EROD活性对不同浓度BaP暴露的响应来看,真鲷胚胎EROD活性与BaP浓度有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BaP浓度的升高EROD活性呈正相关上升,证实胚胎EROD活性可以做为BaP暴露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非氢原子的原子参数(gi)定义为:gi=(ni-1)0.5.mi.(tcti)αi-(-1)hi+ki(1+k2i)hβii.基于gi建构新的拓扑指数mL,并研究了含有Cl、OH、NO2、烷基等基团的取代芳烃急性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这些化合物对剑尾鱼、稀有鲫的半数致死浓度(-lgLC50)与0阶指数(0L)的线性方程分别为:-lgLC50=-0.949 9+0.030 60L,-lgLC50′=-1.165 8+0.035 40L,它们的计算值与相应实验值颇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为测定真鲷(Pagrus major)胚胎CYP1A活性(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对于BaP暴露的响应,将受精两天后的真鲷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BaP(0.5,0.8,1.2,1.8μg/L),采用一种对胚胎个体无损伤的方法测定胚胎EROD活性.结果表明真鲷胚胎EROD活性在BaP浓度为0.8μg/L时已经开始被诱导,活性最大值出现在最高浓度组1.8μg/L最高浓度组EROD活性值是对照组的4倍.从EROD活性对不同浓度BaP暴露的响应来看,真鲷胚胎EROD活性与BaP浓度有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BaP浓度的升高EROD活性呈正相关上升,证实胚胎EROD活性可以做为BaP暴露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针对雌性剑尾鱼对雄性剑尾鱼尾剑长度与营养状况偏好的问题,设计了本试验,配偶选择试验采用析因设计法,考虑尾剑长度(长尾剑和短尾剑)和营养状况(饥饿14 d和正常饲喂)两个因素时雌鱼的配偶选择标准,采用行为选择箱记录试验鱼的偏好时间和交流行为等.研究结果显示:雌性剑尾鱼在面对营养状况一致的雄性时,会倾向于选择长尾剑雄性;而面对尾剑长度一致的雄性时,则倾向于选择饥饿处理的雄性;当面对长尾饥饿雄性与短尾正常雄性时,会倾向于选择长尾饥饿雄性作为配偶;但对短尾饥饿雄性和长尾正常雄性无明显偏好.饥饿增加了雄鱼与雌鱼的交流时间与交流次数,降低了雄鱼的运动速度以及胸鳍、尾鳍的摆动频率.雌性剑尾鱼偏好于长尾剑、饥饿处理的个体作为配偶.饥饿并没有增加雄鱼的活动性.雌鱼对饥饿雄鱼的偏好可能与饥饿使其表现出更强烈的交配偏好有关.  相似文献   

5.
从市售不同品牌的普通酸奶中分离出6株乳杆菌,分别编号为YB1、YB2、YB3、YB4、YB5、YB6。通过镜检、革兰氏染色、过氧化氢酶反应、糖发酵反应等初步鉴定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对其一株菌产β-半乳糖苷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采用乳糖进行不同浓度的诱导,结果表明当乳糖浓度为1.00%时的诱导效果较好;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是一种乳糖类似物,也可诱导菌株产生β-半乳糖苷酶,且其终浓度为0.8mM时的诱导效果较好;对两种诱导剂进行诱导效果的比较,表明应用0.8mM的IPTG可达到最佳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6.
非氢原子的原子参数(gi)定义为:gi=(ni-1)0.5·mi·((tc)/(ti))αi-(-1)hi+ki(1+k2i)hβii.基于gi建构新的拓扑指数mL,并研究了含有-Cl,-OH,-NO2、烷基等基团的取代芳烃急性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这些化合物对剑尾鱼、稀有鱼句鲫的半数致死浓度(-lg LC50)与0阶指数(0L)的线性方程分别为:-lg LC50=-0.949 9+0.030 60L,-lg LC50′=-1.165 8+0.035 40L,它们的计算值与相应实验值颇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对性成熟卵胎生鱼类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精巢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剑尾鱼具一对索状精巢,其内部呈小管型.精巢内每一精小囊的生殖细胞发育同步,从精子发生到成熟精子的形成,精小囊逐渐由小管盲端向中央腔方向移动,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发育.剑尾鱼的精子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及变态精子、成熟精子等阶段.剑尾鱼成熟精子分为头部、中段、尾部3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溴氯海因对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及治疗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溴氯海因浓度为0.3×10-6,0.6×10-6和1.5×10-6时,4种试验鱼(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白鲢(Hypophthalm ichthys m olitrix),日本鳗(Anguilla japonicus),红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是安全的;浓度为2×10-6时,前2种试验鱼全部存活,而日本鳗和红剑尾鱼的死亡率为7.5%和15%.并测定了该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Aerom onas hydrophila hydrophil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fluorescens)、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及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4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312 5μg.mL-1、0.156 0μg.mL-1、0.156 0μg.mL-1、0.312 5μg.mL-1.用浓度为0.6×10-6,0.3×10-6和0.15×10-6的溴氯海因预防和治疗白鲢细菌性出血病和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均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NMR1系雄性小鼠被用来研究肺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一个同功基因CYPlAl在香烟烟雾的诱导下表达.双轮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向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被用来检测基因CYP1Al的转录水平.代表CYPlAl蛋白活性的7-乙氧基试卤灵-0-去乙基酶(EROD)的活性被用来检测基因CYPlAl的表达.双轮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向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被用来检测基因CYPlAl的转录水平.测试结果表明在吸入香烟烟雾的情况下。小鼠肺微粒体EROD的活性和基因CYPlAl的转录水平是同步增加的.这个结果不同于以前在同样实验条件的一个自相矛盾的结果,即在CYPlAl蛋白增加时,基因CYPlAl的转录水平却是下降或不变.这说明本文所使用的方法可能要优于以前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离鉴定秦岭中草药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植物原料用溶剂提取,常压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分子结构,PNPG法测定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8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汉黄芩素(1)、黄芩素(2)、汉黄芩苷(3)、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酸苷(4)、白杨素-7-O-葡萄糖酸苷(5)、黄芩苷(6)、黄芩素-6-O-葡萄糖酸苷(7)和去甲汉黄芩素-8-O-葡萄糖酸苷(8),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7表现出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0.13 mmol/L和0.25 mmol/L,稍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42 mmol/L).结论 秦岭中草药黄芩中某些黄酮类物质能够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与阿卡波糖相当的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烟碱类农药在水体中残留情况及对水生生物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水生脊椎类动物(鱼类、两栖类)及非脊椎类动物(蜉蝣、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及通过生物群落、食物链因素对鱼类种群层面的间接影响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烟碱类农药对于水生脊椎类生物的急性毒性远小于非脊椎类生物,同时在低浓度下其对水生生物具有长期的慢性毒性和影响。通过对已有研究数据的分析,讨论了烟碱类农药在风险评价过程中的间接影响效应,指出通过食物链富集及传递作用,烟碱类农药对于非靶标生物的群落和种群数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潘祥龙      郝二伟    **  谢金玲      杜正彩      侯小涛      邓家刚     《广西科学》2019,26(5):560-568
采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模型评价海洋中药厚藤水提物(Ipomoea pes-caprae(Linn.) Sweet water extract,IWE)及醇提物(Ipomoea pes-caprae(Linn.) Sweet alcohol extract,IAE)的安全性。采用受精后3 dpf (Day post fertilization) AB系斑马鱼进行急性毒性评价,将受精后10 hpf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用于胚胎发育毒性及心脏毒性评价;将受精后3 dpf的gz15Tg/+(AB)肝脏荧光蛋白转基因斑马鱼用于肝脏毒性评价。结果表明,急性毒性实验中厚藤水提物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84 mg/mL,10%致死浓度(LC10)为1.46 mg/mL;厚藤醇提物LC50为1.32 mg/mL,LC10为0.76 mg/mL。胚胎发育毒性实验中厚藤水提物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组及LC10组干预24 h对斑马鱼胚胎未见尾部自主运动现象且发育迟缓,斑马鱼发育至72 hpf出现心脏和软黄囊肿大现象;厚藤醇提物LC10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出现心包水肿,血瘀,观察中各组未见胚胎发育畸形现象。心脏毒性实验中空白对照组斑马鱼胚胎心跳节律规则、搏动强有力;厚藤水提物及醇提物在24 hpf,48 hpf,72 hpf时间点1/3MNLC组、MNLC组及LC10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能明显减慢斑马鱼胚胎的心率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1);厚藤水提物及醇提物1/3MNLC组、MNLC组及LC10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能明显增加斑马鱼胚胎的SV-BA间距(P<0.01)。肝脏毒性实验中厚藤水提物中各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脏荧光面积均有减少趋势,组间比较无差异性;厚藤醇提物中1/3MNLC组、MNLC组及LC10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肝脏荧光面积均有增加趋势,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性,各给药组斑马鱼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本实验中厚藤水提物的LC50显著高于醇提物。高剂量LC10组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产生一定毒性作用。厚藤水提物及醇提物随着给药剂量增加,明显减慢斑马鱼胚胎的心率,产生一定心脏毒性作用。厚藤水提物及醇提物均未引起明显的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一套实验鱼的质量控制实验,将两组不同健康状况实验鱼暴露于同一化学污染压力下,比较两者不同的压力响应,同时对现行的实验用鱼质量控制要求的适宜性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采用OECD 203鱼类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实验鱼质量控制实验的参比样品,分别将健康斑马鱼(HZ)和生病斑马鱼(SZ)暴露于不同浓度灭多威(Methomyl)的水溶液中96 h。记录24 h4、8 h7、2 h和96 h的死亡率。确定96 h鱼类死亡50%的受试物浓度,半数致死浓度用96 h-LC50表示。结论在96 h的实验周期中,健康斑马鱼的K2Cr2O724h-LC50为323.38 mg/L,Methomyl 96 h-LC50为4.91 mg/L;病鱼K2Cr2O724 h-LC50为302.55 mg/L,Methomyl 96 h-LC50为3.04 mg/L。说明两种斑马鱼虽然都符合K2Cr2O724 h-LC50在200~400 mg/L之间的实验用鱼质控要求,但两种健康状态的鱼对于同一化学污染压力下的96 h-LC50却有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壬基酚或双酚A对原代培养鲫肝细胞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纯化的鲫(Carassius auratus)肝细胞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壬基酚(NP)或双酚A(BPA)对肝细胞增殖、乳酸脱氢酶(LDH)释放,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7-乙氧异吩噁唑酮-O-脱乙基酶(ER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鲫肝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NP或BPA 24 h后,随着NP、BPA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LDH的渗出量、MDA、GST及EROD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表明,NP或BPA对鲫肝细胞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且BPA对肝细胞的毒害作用要弱于NP(P〈0.05).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月龄的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4.91 mg/L和2.7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273 mg/L,钒对幼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0.85 mg/L和0.4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42 7 mg/L.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的急性标准可得钒对日本青鳉有中至高等毒性,幼鱼对钒的毒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 MTI-500,MTI-800及其他类型拟除虫菊酯杀虫剂进行鱼类毒性试验,测得2448,72,96小时半致死浓度 LC_(50)。结果表明除了 MTI-500,MTI-800外其他均为高鱼毒其中Ⅰ-800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MTI-500,MTI-800及其他类型拟除虫菊酯杀虫剂进行鱼类毒性试验,测得24,48,72,96小时半致死浓度LC_(50).结果表明除了MTI-500,MTI-800外其他均为高鱼毒其中I-800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剑尾鱼肾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其它硬骨鱼类相似,剑尾鱼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分布较分散;肾小管分为颈段、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肾脏中散布大量淋巴样组织,电镜水平上可以区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等类型。本文还讨论了肾脏作为鱼类体内一个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复合器官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了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得到10种单一化合物的半致死浓度(CL50)以及12组混合物的半致死浓度(CL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相加指数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对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定性评价,2-氯苯酚与取代苯酚、苯胺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以部分相加和协同作用为主.以混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gPmix)和前沿轨道能距(ΔEmix)为结构描述符,建立了联合毒性效应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脂溶性和反应性越强,混合物联合毒性越大,所得的模型对2-氯苯酚与苯胺类混合物的毒性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from fluoroquinolones is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ubstituted quinoline portion of the molecule. Neutral, anionic, zwitterionic and cationic forms of the fluorophore are proposed to account for the fluorescent behavior in aqueous and organic media of different acidities. In aqueous solution a ground-state pKa was observed for NFX and CPFX from a study of the pH vs. fluorescence profile with excitation at 331 nm, the ground-state microscopic dissociation constents for NFX or CPFX were determined. The causes of fluorescence changing were explained. The optimum condition for the flu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NFX, CPFX is an acidic medium (pH=2.0∼4.0) with λex=280 nm or 331 nm and λem=445 n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Huang Zuyun: born in Aug. 1963. Ph. D graduate stud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