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蝙蝠科六种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定了6种蝙蝠科蝙蝠: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南蝠(Ia io)、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 luctuosus)、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毛腿鼠耳(Myotis fimbriatus)、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以主频率f主表示)及体型参数(体重、前臂长、头体长)。用SPSS 10.0统计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蝙蝠科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大小成明显的负相关,同时给出回归方程,明确地表示出声波频率与体型之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回声定位声波的因素,并对频率与体型相关关系产生的机理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蝠蛾属(鳞翅目,蝙蝠蛾科)现行分类系统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境内记录的蝠蛾属种类在生殖器形态上存在明显不同的类型,包含了不同属的分类特征.国外学者已将其中大部分种类归入了钩蝠蛾属Thitarodes.本文以蝠蛾雄性生殖器抱器瓣结构特征为依据,对中国蝠蛾属昆虫现行分类系统进行了修订.在建立拟蝠蛾属,新属Parahepialus gen.nov和无钩蝠蛾属,新属Ahamus gen.nov并引入钩蝠蛾属Thitarodes的基础上,将属于中国现行蝠蛾属的62个种分别归入拟蝠蛾属Parahepialus、无钩蝠蛾属Ahamus、蝠蛾属Hepialus及钩蝠蛾属Thitarodes等4个属中,其中拟蝠蛾属1种、无钩蝠蛾属18种、蝠蛾属1种和钩蝠蛾属40种.同时,利用从GenBank收集的26种原蝠蛾属种类CytB基因片段构建了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证明将蝠蛾雄性抱器瓣特征作为分属依据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严林 《青海大学学报》2000,18(5):1-6,T001
报道了采自青海南部高寒草甸地区的蝙蝠蛾科一新属二新种即丽蝠蛾属Magnificus Yan,gen.nov.,久治丽蝠蛾Magnificus jiuzhiensis Yan,sp.nov.,治多丽蝠蛾Magnificus zhiduoensis Yan,sp.nov.,并与其近似属做了比较。模式标本存放在青海大学草原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王茅溶洞采到1种蝙蝠标本,经鉴定为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是山西省翼手类新纪录,目前这是大耳菊头蝠在我国分布的最北限.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在西峡采到1种蝙蝠标本,经鉴定为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是河南省翼手类新纪录,目前其分布是我国的最北限.  相似文献   

6.
绒山蝠的核型和C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骨髓细胞研究了绒山蝠(Nyctalus veluiinus)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数为36(2n=36,FN=50),由7对大型中着丝粒染色体,1对小型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和9对中小型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C带处理显示,常染色体主要显示着丝粒区深染,性染色体则和许多另外的哺乳动物类似,染色很深。本文根据夜山蝠和绒山蝠核型的明显不同及两者外型等的差异,作者认为Allen将绒山蝠单独命名为N.velutinus新种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折翼蝠和鲁氏菊头蝠血液有形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折翼蝠和鲁氏菊头蝠血液的有形成分的数量、直径和各种白细胞百分式等项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所测的各项参数,每一个种内的雄雌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个种的各项参数的平均值与毛腿鼠耳蝠的相应参数比较,两两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这厂种被推测为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的蝙蝠的红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嗜中性细胞的百分含量低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也有显著  相似文献   

8.
山蝠,绒山蝠和爪哇伏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对山蝠,绒山蝠和爪哇伏翼的脑,肾,骨骼肌和胃4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酶谱的区带数目,分布,迁移率,各区带相对含量和亚基的相对含量来看,均表明三者的相应组织的酶谱各具特征,而且差异极为显著,表现出很强的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SPSS分析8种菊头蝠科蝙蝠:贵州菊头蝠(Rhinolophusrex)、中菊头蝠(Rhinolophusaffinis)、托氏菊头蝠(Rhinolophusthomasi)、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rouxi)、小菊头蝠(Rhinolophusblythi)、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umequinum)、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pearsoni)、角菊头蝠(Rhinolophuscornutus)的回声定位声波主频率(DF)与鼻叶宽(NW)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前臂长影响的情况下,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主频率与鼻叶宽呈显著负相关(r=-0.8539,P=0.014),而在控制鼻叶宽影响的情况下,主频率与前臂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3849,P=0.394),由此可见,尽管声波主频率和鼻叶宽及前臂长均相关(r1=-0.918,P=0.001,df=6;r2=-0.711,P=0.048,df=6),但如果仅仅研究一个变量和主频率的关系时,鼻叶宽的意义更大。本文的最后,分析并探讨了上述负相关关系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SPSS分析8种菊头蝠科蝙蝠:贵州菊头蝠(Rhinolophus rex)、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托氏菊头蝠(Rhinolophus thomasi)、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 rouxi)、小菊头蝠(Rhinolophus blythi)、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的回声定位声波主频率(DF)与鼻叶宽(NW)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前臂长影响的情况下,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主频率与鼻叶宽呈显著负相关(r=-0.8539,P=0.014),而在控制鼻叶宽影响的情况下,主频率与前臂长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3849,P=0.394),由此可见,尽管声波主频率和鼻叶宽及前臂长均相关(r1=-0.918,P=0.001,df=6;r2=-0.711,P=0.048,df=6),但如果仅仅研究一个变量和主频率的关系时,鼻叶宽的意义更大.本文的最后,分析并探讨了上述负相关关系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骨髓细胞空气干燥法,分析了贵州两种菊头蝠的核型,大耳菊头蝠2n=62,30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中第13对常染色体的端部带有1次缢痕。X染色体为大型亚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为60。马铁菊头蝠2n=58,常染色体由2对小型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6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X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小型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FN)为60。马铁菊头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小菊头蝠、单角菊头蝠和角菊头蝠在形态上甚相似,关于小菊头蝠和单角菊头蝠的分类地位问题存有不同观点.通过分析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探讨了小菊头蝠和单角菊头蝠的分类地位.应用MEGGA 2软件计算出小菊头蝠与单角菊头蝠之间的未修正序列分歧仅为1.2%~1.4%,二者与角菊头蝠之间的未修正序列分歧分别为2.5%~3.0%和2.1%~2.5%,未达到种间分歧值,因此认为小菊头蝠、单角菊头蝠和角菊头蝠应为同一种,并支持Ellerman(1951)和Koopman(1993)的观点:小菊头蝠和单角菊头蝠是角菊头蝠的两个亚种.同时计算出小菊头蝠和单角菊头蝠最早从角菊头蝠中分化出来的时间大约在136.7万年前.  相似文献   

13.
鼠耳蝠属两种蝙蝠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贵州不同地貌下的两种鼠耳蝠(中华鼠耳蝠和水鼠耳蝠)的染色体核型,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2n=44,NF=50,常染色体都由4对M型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7对T型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性染色体为XY决定,且X为M型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T型端着丝粒染色体。研究证明鼠耳蝠动物的核型在该属内具有极端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4.
张劲硕  马杰 《科技潮》2003,(12):50-51
每当夜幕降临,笔者常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手持一种名叫detector(探测仪)的接受声音的特殊装置,聆听着寂静的夜空里大自然的声音。每当探测仪传出“哒、哒、哒……,哒、哒、哒、哒……”的信号音时,我就知道那一定是蝙蝠在捕食昆虫时发出的超声波被仪器截获了。这种生活在我家周围的蝙蝠学名叫普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俗称家蝠、夜蝙蝠、檐蝙蝠、盐老鼠。这种蝙蝠在我国分布特别广泛,从南到北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身体细小,体背黑褐色,腹面灰褐色。伏翼是与我们人类生活最接近的蝙蝠种类,尤其喜欢栖息在旧式房屋的屋檐下或古老房子的顶棚里,有时无意间你还可以在房屋的犄角旮旯处窥见它们。其实在北京还生活着普通伏翼的兄弟——萨氏伏翼(P.savii),但这种伏翼很难在城市里见到,只有在延庆县的松山自然保护区有过记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洞穴蝙蝠的调查,发现有1属3种绦虫寄生于2种蝙蝠消化道内.商城县和桐柏县普通长翼蝠消化道内寄生的是台湾蝙蝠绦虫,济源市和桐柏县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寄生的分别是蝙垦丁蝠绦虫和东北蝙蝠绦虫.该3种蝙蝠绦虫是河南省的首次报道,其中东北蝙蝠绦虫为我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6.
四川蝙蝠核型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含中国特有种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在内的、四川地区6种蝙蝠的核型.菊头蝠科2种,即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核型为2n=62,FN=60;云南菊头蝠(R.yunanensis),核型较为特殊,2n=46,FN=58.蹄蝠科1种,即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核型为2n=32,FN=60;蝙蝠科鼠耳蝠属3种,即中华鼠耳蝠(Myotis chinensis),核型为2n=44,FN=50;大足鼠耳蝠为2n=44,FN=52;西南鼠耳蝠(M.altarium)为2n=44,FN=50.其中云南菊头蝠的核型为中国第1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对折翼蝠和鲁氏菊头蝠血液的有形成分的数量、直径和各种白细胞百分式等项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所测的各项参数,每一个种内的雌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个种的各项参数的平均值与毛腿鼠耳蝠的相应参数比较,两两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这三种被推测为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的蝙蝠的红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嗜中性细胞的百分含量低于猴属和人类的相应数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分析了2种菊头蝠的心脏、肝脏、肾脏、胸肌、肺、胃、小肠、舌8种组织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3种同工酶的活性和分布.结果表明:2种菊头蝠8种组织的3种同工酶存在差异,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器官或组织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法,G 显带技术,对小黄蝠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G带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2n=36,染色体臂数 FN=48。常染色体分为4组(10M+4SM+20A),X 是一条很大型的中央着丝粒染色体,Y 是小型的端着丝粒染色体。G 带结果表明:每条染色体都显出特有的 G 带带纹。X 染色体有明显的5条深带。  相似文献   

20.
大足蝠八种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盘电泳,对大足蝠8种组织的LDH同工酶进行了报道。大足蝠心肌、肾、脑、血清、睾丸、胸肌、大腿肌组织的LDH同工酶的5条主带,以H亚基的活性最高,肝组织的5条主带以M亚基的活性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血清的谱带中,在LDH_3和LDH_4之间,出现了一条额外的LDH_e带,在心肌、肝LDH中,还分别出现了一条向阳极泳动比LDH_1还快的带,暂称为LDH_0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