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建英 《科技信息》2011,(3):82-82,24
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实现无线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信道进行估计有利于消除信道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探讨了OFDM系统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的方法,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2.
基于压缩感知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通过充分利用信道冲激响应在时域的稀疏特性,在感知矩阵满足可重构条件下,能近似完美的重构信道并显著降低导频开销。本文基于感知矩阵相关系数最小化准则,设计了一种最优的确定性导频方案,在无虚子载波的OFDM系统中采用正交匹配跟踪算法时实现了与随机导频方案相同的信道估计性能,而在实际的存在大量虚子载波的OFDM系统中获得比随机导频方案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移动通信用户的急剧增加需要开发以较低发送功率提供高传输率的移动通信系统,该文介绍了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系统中两种采用辅助导频信号的信道估计模型,两种模型分别采用了时域一频域以及频域一变换域的变换方法;分析了在相同信道冲激响应条件下两种估计模型的性能,并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环境,时域一频域模型被应用于自适应OFDM系统中的辅助导频信道和比特分配算法,通过与理想自适应系统相比较,研究了信道估计的误差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着重分析了基于导频插入的信道估计方法,并研究了基于最小二乘的信道估计方法,利用多径衰落信道对不同插值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PN序列的OFDM时域信道估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PN序列的OFDM时域信道估计方法,在时域OFDM符号中插入PN序列作为训练序列,将其与对应的接收序列作圆周相关处理,并通过迭代逐次检测出信道各径参数,进而获得信道频率响应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信噪比和信道利用率条件下,提出的方法比频域梳状导频估计方法具有更高的信道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6.
群聚OFDM作为高速无线分组数据接入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其每一个群都小于普通OFDM,因此边缘效应将会很大.本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变换方法应用于信道估计器,此种方法独立于信道延时包络并且可以有效地减轻边缘效应.计算机仿真表明使用此方法的群聚OFDM信道估计器的性能非常接近使用最佳估计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戚磊 《科技信息》2007,(30):43-44
在地铁系统中,要求无线通信系统必须具备快速、准确的信道估计和同步技术,以及安全可靠的无缝连接。本文针对地铁系统的特殊情况,对OFDM技术的信道估计和同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利用移动IP技术,对漫游与切换进行了软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OFDM系统的LS信道估计可看作真实信道频率响应的一个有噪观察值,因此可采用子空间投影方法对噪声进行压缩。分析了利用子空间投影方法改进LSOFDM信道估计性能的实质,给出了利用子空间投影改进OFDM信道估计的一般框架,在此基础上将子空间投影推广到非LS信道估计方法。当信号子空间随时间变化时,需要采用子空间跟踪技术保持对信号子空间的良好估计,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跟踪的参数化信道估计方法,仿真表明这种方法在性能上优于非参数化时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在OFDM系统中,基于叠加导频和时域最小平方准则的迭代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多个OFDM符号进行联合信道估计,且在接收端根据估计得到的信道信息实时地更新发送序列,采用反馈迭代算法不断地更正信道信息,有效地提高了信道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最小均方误差MMSE是OFDM系统中一种常用的信道估计算法,针对MMSE算法复杂度太高的缺点,首先利用重叠分块方法将信道自相关矩阵分解为各个独立的低阶子矩阵,分别进行最优低秩OLR MMSE信道估计,最后对所有的信道频率响应进行合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补偿了边缘子载波效应,能够在大大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保证一定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在频率和时间双选择性信道下,时域冲击响应将会在一个OFDM符号时间内发生变化,导致OFDM系统出现严重的子载波间干扰。本文提出一种在双选择性信道下利用叠加训练序列进行迭代信道估计和均衡的方案。在假设时域信道抽头系数服从指数基扩展参数模型以后,利用在一个符号内的已知叠加周期训练序列建立线性模型,并基于最小二乘准则求出信道参数模型的各个抽头参数,从而构造出对应的时域信道响应矩阵和频域均衡矩阵。为进一步改善估计和均衡性能,将所得的符号判决作为已知的训练序列进行迭代估计和均衡,从而能有效地增强信道估计的性能并消除ICI干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时间-频率双选择性信道下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CS)的双选择性稀疏信道估计新方法.为解决传统二维插值算法无法准确估计双选择性稀疏信道的问题,通过利用信道在时频域的稀疏特性,将OFDM系统下的双选择性信道模型转化为CS可解的BPIC数学模型,并最终利用基追踪算法对稀疏信道的脉冲冲激响应实现估计.仿真结果显示,新方法能有效减少导频数,提高频谱利用率;在传统的FFT-Linear和FFT-FFT二维联合插值算法无法正确估计出信道响应时,基追踪算法仍能实现对稀疏信道的精确估计.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因非线性失真引起的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信道估计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非线性OFDM系统迭代信道估计算法。在算法实现过程中,利用信道与非线性噪声的双重稀疏性,将导频信息作为观测矩阵进行压缩感知信道估计,再将所得信道信息看作观测矩阵进行压缩感知非线性失真估计,进而对信号进行非线性补偿,并逐步循环迭代至算法收敛。仿真表明,在稀疏信道下,该算法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即可有效减小非线性失真对信道估计的影响,且比现有方法性能更优,仿真证明了该方法在性能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压缩感知的OFDM系统稀疏信道估计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稀疏信道估计的新方法,并具体采用正交匹配追踪(OMP)压缩感知算法对OFDM时域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计。与传统的最小二乘算法比较,它可以在使用较少导频的条件下获得很好的信道估计性能,从而可以提高系统频谱有效性。根据仿真和压缩感知理论分析确定了OMP信道估计中最佳导频数和最佳导频位置。  相似文献   

15.
为改进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在多径衰落信道下的解调性能,提出了基于自适应Wiener反卷积滤波反馈环路的接收算法,对多径衰落信道进行白化处理,使处理后的信道噪声接近于加性高斯噪声(AWGN)。该文推导了OFDM系统中反卷积滤波器抽头系数的估计算法及其在非时变和时变信道中的自适应迭代算法,并且讨论了系统中定时估计、载波频率估计和信道估计算法(它们都是在AWGN信道环境下的算法)的使用方法。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得到优良的解调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G3-PLC OFDM系统,利用系统中的Preamble序列,通过接收端的时域信号估计信噪比.此算法可以很好地适应于时间和频域选择性信道,满足工程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MIMO-OFDM系统中,MIMO技术使信道衰落变得十分复杂,如何能够有效的进行信道估计,抑制各种衰落对传输信息的影响是MIMO-OFDM技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文章在研究LS时域信道估计算法的基础上,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对其改进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仿真和分析,达到了降低算法复杂性和提高算法性能等目的。  相似文献   

18.
OFDM系统中最优导频序列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接收信号易受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影响产生失真,准确的信道估计变得必不可少。考虑到无线信道的内在稀疏性、压缩感知技术挖掘信道稀疏特征的有效性,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OFDM稀疏信道估计。针对导频位置影响信道估计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反馈型的导频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子矩阵中各个列之间互相干性最小的原则,同时结合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机制,实现了对导频序列的联合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当前的随机优化算法、传统最小二乘信道估计相比,该优化方法有效降低干扰和噪声对信道估计的影响,从而改善了信道估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OFDM和MIMO系统模型和技术原理,引出了MIMO-OFDM技术的必要性。并着重介绍了MIMO-OFDM系统模型及其关键技术,包括空时信号处理技术、同步、信道估计、信道纠错编码和自适应技术。  相似文献   

20.
多天线运用到802.16a系统中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首先给出MIMO-OFDM(Multi-inputandMulti-output-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系统的基本构成,然后对协议中的空时编码方案进行改进,提出将协议中所提出的单接收机两天线发送分集的情况扩展到多发多收的情况,最后介绍了适合MIMO-OFDM系统LS信道估计的帧头结构和导频结构,在一个OFDM符号时间内即可估计出MIMO各个子信道参数;对SUI-3信道下的误比特率(BER)及均方误差(MSE)性能分别进行了仿真,比较分析了结果,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