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粒径为 1 ~1. 5 mm 和 2 ~4 mm 的细、粗两种天然斜发沸石为实验材料,进行氨氮吸附等温线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沸石对雨水中氨氮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实验沸石对 NH+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 Frundlich 公式,且细沸石和粗沸石对氨氮吸附量的极限值分别为 5. 83 mg/g 和 18. 375 mg/g;细沸石比粗沸石有更好的吸附效果;粗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反应为一级反应,吸附速率常数为 0. 022 212 g. m 2. h 1。 相似文献
2.
3.
斜发沸石去除氨氮及其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采用斜发沸石进行污水中氨氮的吸附去除研究,同时探讨了化学再生和生物再生的效果.结果表明,氨氮在沸石上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生物化学再生后沸石,经过2个月稳定运行,采用Na^+质量浓度2 000 mg/L,气水比为5∶1,温度为15-26.5℃时,氨氮的去除效率可超过80%.沸石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氨氮吸附材料并且可有效再生. 相似文献
4.
5.
以天然斜发沸石为原料,研制硅基沸石滤料,并以硅基沸石滤料作为填料,研究探讨硅基沸石滤料对废水中氨氮的静态吸附作用.对比天然斜发沸石,通过质量浓度与吸附量的Langmuir曲线和Freundlich曲线,对硅基沸石滤料的吸附机理和离子交换性能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自行研制的硅基沸石滤料符合国家标准,对氨氮的静态吸附容量可高... 相似文献
6.
斜发沸石去除废水中氨氮及其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然斜发沸石离子交换脱除氨氮机理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通过对沸石离子交换柱的NH4+交换量、沸石柱离子交换柱的再生和再生盐水的脱氮进行分析,确定了去除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氨氮的工艺流程和适宜参数,经处理后氨氮含量低于5 mg/L,达到一级A的国家排放标准(GB198918-2002)。本研究可为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氨氮的处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天然片沸石对高氨氮废水的吸附机理及最佳再生方法,选取河北省天然片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法,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5℃下,粒径为50~600μm,氨氮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能准确地描述片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在吸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当温度为45℃,片沸石的饱和吸附量为7.81mg/g,吸附等温试验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吉布斯自由能ΔG<0,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适当升高温度可提高片沸石的吸附量。对饱和片沸石的最佳再生溶剂为0.1mol/L的NaCl溶液,解吸率为79%,且可多次洗脱再生。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片沸石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价值,使得沸石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8.
采用天然沸石颗粒处理模拟氨氮废水,对比研究了常温和中高温下沸石吸附效果的差异,探讨了高温下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并优化了高温下沸石吸附氨氮废水的操作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适合处理高温氨氮废水;氨氮在天然沸石颗粒上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达到极显著相关(R2>0.99);在50℃以上的高温氨氮废水中,沸石用量在40~50g/L,沸石粒径为1~2mm,搅拌转速为400~800r/min,pH值维持在5~8之内,此时沸石的氨氮吸附质量比达到2.0mg/g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吸附氨氮饱和的斜发沸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独微波辐射及微波辅助溶剂法对其进行再生研究.研究发现,单独微波辐射再生效果较差,功率462 W,微波辐射12min,饱和沸石再次去除率为32.31%,再生率仅为44.88%;添加NaCl和NaOH混合液可以大大增强饱和沸石的再生效果,在NaCl和NaOH混合液浓度均为0.01mol/L,固液比1∶50,功率700W,微波辐射4min时,最佳去除率为71.92%,再生率接近100%.通过FTIR,SEM,EDS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吸附、再生前后的沸石分析发现,沸石在改性、吸附、再生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不同阳离子间交换过程.微波辐射加速了NH4+与Na+交换过程且加深了离子交换平衡程度,因此微波辅助溶剂法具有再生迅速、完全,多次再生效果基本不衰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0-13
以人造沸石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制得磁性沸石,并对其吸附溶液中氨氮的性能进行了评价,XRD和FTIR分析表明:Fe以Fe_3O_4的形式存在于磁性沸石中;磁性沸石吸附溶液中的氨氮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吸附速率较快,10 min即达到吸附平衡;溶液pH 3~11时对吸附未产生明显影响,但pH低于3或高于11不利于吸附;25℃、pH为6条件下,磁性沸石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为42.41 mg/g. 相似文献
11.
采用5种不同价态阳离子盐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改性,通过SEM,EDS,ICP以及氮吸附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沸石颗粒进行表征,发现不同价态阳离子和相同价态不同阳离子的盐改性沸石后对其物化性质和应用性能均会产生影响.EDS及ICP测试发现由于离子交换作用改性后沸石中5种盐对应的金属阳离子含量均会升高,其中KCl改性沸石中钾元素含量增加量最多.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测试结果发现随着阳离子价态升高,沸石比表面积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其中一价钾盐的改性沸石比表面积下降幅度最小为33.9m~2/g,三价铝盐下降幅度最大为29.27m~2/g;而改性沸石孔体积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其中一价盐改性沸石介孔体积增加量最大、大孔体积减少量最多.对不同价态阳离子盐改性沸石进行了阳离子交换容量和污水脱氮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其阳离子交换容量和脱氮能力大小排序为:NaClAlCl_3CaCl_2MgCl_2KCl.说明改性沸石的污水脱氮能力与其阳离子交换容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是阳离子价态的高低与改性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比表面积、孔体积和脱氮能力并不是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改性沸石处理氨氮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经NaCl溶液-焙烧改性后的沸石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NaCl溶液质量浓度为70g·L-1,焙烧温度为300℃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改性沸石;当氨氮废水溶液pH值为4~8、改性沸石投加量为1g、搅拌时间为30min时,对50mL浓度为100mg·L-1的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2%以上.氨氮吸附等温线较... 相似文献
13.
在微污染水中,研究了粉状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因素及曝气对沸石解析的效果.结果表明,在15 min内,沸石对氨氮去除率达到66%,沸石对低浓度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74%.在不同阳离子共存下,K 使氨氮去除率能降低56%;水中各阳离子共存时沸石对氨氮去除率却下降了36%,初始氨氮浓度越低,阳离子对沸石吸附氨氮抑制作用越明显.纯曝气对沸石解析氨氮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水中氨氮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建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5):105-107
叙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氨氮脱除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对多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对未来重要脱氮方法的高级氧化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废水中氨氮沉淀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MgCl2和Na2HPO4为沉淀剂,用实验室模拟废水研究了影响氨氮沉淀的因素,包括沉淀pH值、沉淀剂的添加量及氨氮的原始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沉淀pH值是影响氨氮沉淀的主要因素,它影响氨氮的沉淀率、残余氨氮浓度、Mg2 和PO3-4的沉淀率和残余量以及沉淀后水的pH值.最佳沉淀pH值为11.氨氮的初始质量浓度在1 000 mg/L以下时,随其降低氨氮的沉淀率和残余氨氮质量浓度都降低;低于100mg/L时沉淀率明显降低,但残余氨氮质量浓度可以达到5mg/L,且变化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污染程度模拟水体中,利用沼泽红假单胞菌CQV97,在厌氧光照条件下,研究了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菌体生物量和水体pH的变化关系.随时间延长,CQV97菌株对氨氮、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去除量增大,生物量增加,水体pH升高;随氨氮浓度提高,生物量增加,氨氮低于33.2mg/L能被完全去除,最大去除量达84.2mg/L,水体pH维持在9.2~9.4;随硝态氮浓度的升高,菌体生物量降低,浓度低于216.96mg/L能被完全去除,pH维持在9.1~9.3.随亚硝态氮浓度增加,菌体生长延滞期延长,生物量和pH升高幅度降低,浓度低于128.2mg/L能被完全去除.结果表明,CQV97菌株对氨氮、硝氮和亚硝氮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氨氮已成为"十二五"规划中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基于现有的微生物脱氮工艺的应用案例,对比分析了不同工艺的微生物脱氮方法的适用条件(进出水浓度、HRT、膜材料、载体等)、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同时,系统分析了不同工艺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不同的处理工艺适用处理的氨氮浓度虽有差异,但其出水中氨氮的浓度大部分可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从应用案例的比较可以看出,针对同一种废水不同工艺或同一工艺处理不同性质的废水,处理成本可能有较大差异,需要对比优选.研究结果可以为生物脱氮的废水处理工艺和参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曾美英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1,(1)
原实验装置中水溶性有毒气体的吸收装置,遇反应或操作稍不正常时,水就可能倒吸入反应系统内造成事故或导至实验失败,经改进后可防止水的倒吸现象,减少空气污染,保证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