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艳阳天》吸收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通俗元素,将传统的英雄与美人、公案与侦探、正义与邪恶的母题与现代革命的主题嫁接起来,合作化事业的领路人和革命伴侣取代了传统的英雄与美人,萧长春对马小辫杀害小石头一案的侦破借鉴了传统公案与侦探小说的叙事技巧,两大阶级的斗争,被置换成正邪、善恶上的道德冲突。用传统的形式来讲述现代革命的故事,使《艳阳天》成为在政治上受推崇、在读者中受欢迎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作为革命通俗小说的代表之作,曲波的《林海雪原》一经问世便引发强烈反响,并经历从小说到话剧、京剧、样板戏以及影视剧的一系列改编,至今仍是极具生命力的文学经典与艺术资源。其中,普通民众作为接受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林海雪原》及其延伸文本的接受呈现出一种流动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经历从"革命时代"到"消费时代"的过渡,普通民众接受状况在历史语境的巨大转折下悄然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他们的接受呈现为一种"有限度的自由",受到主流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群体两种权力话语的规训。与此同时,这种规训却产生了反作用力——及至"消费时代",普通民众力图通过"戏说"与"恶搞"重新寻回自己作为受众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徐言于的《鬼恋》以其浪漫主义的传奇性在它问世时就征服了读者,奇特的人物、奇幻的恋情、曲折的情节、神秘的环境与气氛打造了一部浪漫主义的传奇爱情。徐行在吸收传统小说精华的同时,也对古代类似的母题进行了现代主义的改造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王海强 《科技信息》2009,(30):I0120-I0120
作为新写实代表性作家的刘恒,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模式,他的小说总是对人的存在状况进行一种执著的挖掘和勘探,在传奇式叙述的同时又通过本能还原等方式解构着自己的传奇,从而展现了小说蕴含的独特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6.
革命话语形态下,《解放日报》副刊作为传播媒介,不断调适自身并致力于实现受众完成政治启蒙、思想启蒙和科学启蒙的时代任务。丁玲任主编时期,《解放日报·文艺》在一定程度上使延安成为知识分子众声高唱的“公共领域”,带动了延安地区文学艺术的繁荣。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因政治形势和战时条件的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解放日报·文艺》专栏的发展轨迹不仅反映出党的文艺政策对文学发展走向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延安文学的面貌特征。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3个时期8篇具有代表性的《唐传奇》作为语料,对这8篇中的有字句句法结构作穷尽式的描写分析,试图探求近代汉语有字句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和《搜神记》有字句做比较,剖析有字句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崔红梅 《科技信息》2011,(5):263-263,288
本文通过介绍《喜福会》的写作背景以及其主要内容,通过四对母女之间的感情变化,分析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文章的最后也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东西文化必将由冲突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贾滕 《长春大学学报》2012,(3):333-335,357
建国前30年,党和国家推行以革命为主题的教育,主要是出于在夺取政权的基础上为巩固政权服务的目的;改革开放30余年,教育领域的改革与革命,体现出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要求。教育从“革命”到“革命”的演变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寻求民族生存到追求大国崛起的历程。反映了民族与国家最大利益至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以丰富多样而又极具意味的物象参与故事叙事,这在她的短篇名作《第一炉香》中颇为显著。该小说以人物服装作为推动叙事进程的纽带之物加以叙写;仙人掌、金刚石手镯等日常生活物件具有明显的象征人物内心变化的意味;月亮、住宅则预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不同的物象所具有的不同的叙事功能,形成了张爱玲小说显著的物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革命叙事挣脱了特定国家、特定族群、特定历史时代的视域局限,另一方面,又由于对传统的文化资源、文学遗产的继承,不能不在其书写层面呈现出对于传统的“影响的焦虑”;因此既在立意的高蹈与宏大主题的意义承担方面用力过度,又在文本层面呈现出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分裂与对立.  相似文献   

13.
《任氏传》与《琵琶行》这两篇作品,无论从作的创作心态,还是作品的故事内容、情感内涵,以及作品的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以前,论大都比较重视唐诗对唐传奇的影响,而忽略了这两种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问题。这两篇作品相比较,恰好证明了唐传奇对唐诗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由于接受的文化不同,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冲突和矛盾.谭恩美的《喜福会》反映了这种东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本文通过小说中母女关系的发展,分析了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指出这种冲突是必然存在的,而其融合也是必然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16.
张扬 《科技信息》2009,(27):147-147
2008年美国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刮起了一股中国热。这到底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侵害,还是中美文化融合的一枚硕果呢?通过形象分析法,本文将详细阐述影片中各种角色的形象背后所体现的文化背景,从而分析《功夫熊猫》里中美两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写作与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典话题,然而,已有阐释多以外在历史结论穿透鲁迅的文本却较为忽略其形式的意味。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包含着重要的形式线索,远非从象征出发的阐释模式可以把握。作为文学的狂人日记建构出全新的吃人,动摇了旧有整全的意义世界,同时也付出了沉陷于寓言状态的代价。鲁迅以其写作承认了中国革命的吊诡之处及其寓言式的状态,也以此弃绝了诸种简单的进步或回退的历史意识与历史观念。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现代文学起源的《狂人日记》呈现出鲁迅关于中国革命及其历史展开的洞见。  相似文献   

18.
底层叙事是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形成的一股以底层视角来呈现现实、关注民生的文学思潮。王祥夫是当代底层叙事的代表作家之一,新时期以来他执着于卑微人生的关注,善于描绘底层个体琐碎的日常生活,并从中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他还有意识地摆脱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深入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去深度挖掘人性的复杂性。社会批判和人性挖掘的相互照应形成他独特的底层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新闻调查》作为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的典型代表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选题的重大性、调查的逻辑结构紧凑、揭示揭露的深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其体现出较高的叙事艺术。其结构与语言构成了叙事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之所以感人,主要由于作者掌握"悲哀的推移"的原则,透过巧妙的组织布局,将小人物一生的悲欢集中浓缩于某个事件或某个象征之中,不仅让读者为之动容,更产生深刻的批判力量。细读《明天》和《祝福》这两篇小说可见,鲁迅始终聚焦在小人物莫大的悲哀上,从容而曲折地叙述人物内心在希望与幻灭之间不断起伏交错,悲哀之感推移变化终至于绝望。另外,从《明天》到《祝福》,亦可看出鲁迅小说创作由简趋繁的发展变化,鲁迅在《祝福》中将知识分子与小人物的题材综合组织起来,既刻画小人物的悲哀,也传达知识分子的困惑与无力感,更为全面而复杂地展现社会文化的困境。这变化显示了鲁迅小说从《吶喊》到《彷徨》的转变,呈现出鲁迅思想焦点转移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