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下扬子区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扬子地区广泛发育哟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与该区不同深度层次的多套滑动系统是密切相关的。推覆构造的分布在地球物理场上有明显的反映,外来系统与原地系统间节理裂隙的发育有明显差异。逆冲断裂带由浅到深其变形特征为由脆性—脆轫性—轫性变形。推覆构造的成因类型主要有挤压推覆型、重力滑动型和复合迭覆型。该区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是与中国东部不同时期板块运动密切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改遗了该区中、古生界沉积盆地的形态,因此,对推覆构造的研究是在该区进行中,古生界油气藏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地质矿产局研究所“北山地区古生代岩石圈研究”专题组与北京大学地质系郑西东教授在进行野外调查时,首次发现两条特大型推覆构造带和五条韧性剪切带。调查者发现,在方山口—双峰山—线南北两侧分别发育有两条特大型推覆构造带。南侧推  相似文献   

3.
湖北谷城县观音坪地区推覆构造为武当山巨型推覆构造的一部分。该区推覆构造结构复杂,顺层滑脱及韧性逆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多重滑脱-推覆构造。该区地壳经历了多期次、多体制、多层次的复杂变形,但无认是外来岩块还是原地岩系,其构造格局和样式均以同推覆期构造为主导。  相似文献   

4.
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作者提出“武当地块”是外来岩系组成的褶皱-逆冲推覆体,它是秦岭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一部分。武当山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分四个构造带:主滑脱面—青峰断裂带、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褶皱-推度带和后缘挤压-拉张带。在印支期,秦岭再生地槽-褶皱系的岩层和推覆体向南推覆到扬子地台之上,推覆距离约150km。它的发现和研究,为寻找与它有关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边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几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6.
吴员  杨曙光 《科技信息》2009,(34):332-333
本文利用野外露头、野外实测地质路线资料和1:20万区测报告,结合前人对雪峰地区飞来峰构造研究成果,对雪峰地区飞来峰特征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以构造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根据成因将飞来峰分为两类:逆冲推覆类型、重力滑覆类型,结合该区典型的飞来峰构造剖面,分析不同类型飞来峰的构造特征,并对该区飞来峰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初步明确了飞来峰的大体分布范围。取得的主要认识有:在本区沅麻盆地东缘逆冲推覆构造大规模发育,其典型代表——飞来峰主要属于逆冲推覆类型,也不乏后期重力滑覆型;该带飞来峰主要集中发育于沅陵—辰溪—怀化—洪江—会同一带,究其构造属性应属雪峰基底拆离造山带的燕山期前缘推覆带,且该带的飞来峰主要形成于燕山期。  相似文献   

7.
该文认为,阿尔金山走滑断裂构造是一巨型左行左列走滑断裂兼逆冲推覆和韧性剪切性质的断裂构造带。走滑断裂带叠覆区发育拉分盆地。走滑断裂带旁侧拉张区形成火山岩带、拉张盆地及相应的弧形构造;挤压区形成弧形构造及相应的挤压-拉张盆地。中新生代以来,走滑断裂带最大水平位移量为550km。  相似文献   

8.
逆冲推覆构造一直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以淮南罗山-李郢孜段推覆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地质背景基础上,调查了其构造地质特征,发现罗山段地质构造主体上为叠瓦状逆冲推覆体构造,李郢孜段为八公山和罗山的块断的转折端。依据野外地层和构造调查,罗山-李郢孜段推覆体为加里东运动以来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其中印支期的挤压与燕山期的拉张是其形成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9.
彭县地区飞来峰根据其内部构造特征和力学成因可分为两类──推覆体和滑覆体。推覆体是挤压环境下的产物,它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滑覆体是拉张环境下重力滑动的产物,它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期。推覆体是滑覆体的“母体”。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地区油气宏观保存条件地区差异性明显.为了更好地评价有利单元,通过多条南北向构造地震、野外露头剖面解释,对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构造进行区划,对各构造单元的变形特征和强弱进行解析.结合钻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下扬子地区经历了3期强烈构造叠加改造影响:印支期-早燕山期(Ts-J1-2)江南雪峰由南往北的基底拆离推覆和大别山由北往南上冲推覆构造;燕山期(J3-K1)的走滑构造;晚燕山—喜马拉雅期(K2-E-N)的伸展构造.下扬子海相油气有利保存单元存在于2类地区:一是在印支—早燕山期改造变形程度较弱、保存完好的志留系盖层分布区(滑脱层),它们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二是在晚燕山—喜马拉雅期重建的白垩系盖层分布区,它们是次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对不同构造单元综合分析,认为泰州东台对冲向斜带和海域的崂山—五莲对冲带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射阳推覆带是次生型油气保存的有利单元.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次对湖南小龙门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初步建立了逆冲断层的S型新模式。根据中、小型构造的空间分布和岩石变形特征,在推覆体内部划分两个构造带,并分析了下伏岩系的褶雏形态和剖面组合型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把龙门山推覆构造划分为4个推覆体和3个滑覆体。分别叙述了它们各自的变形特征。计算了造山带的地壳缩短率为42~63%。最后确认了龙门山推覆构造的推覆模式是推覆滑覆叠加模式,其发展方向为由北西向东南,扩展方式为背驮式(或前展式)。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南段宝兴地区存在着多次推覆和多层滑覆现象,以及推覆滑覆叠加样式。该区存在着印支运动的遗迹,推覆构造在大部分地区切割了印支运动不整合面。造山过程经历了褶皱和推覆作用两个阶段,经历了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四川灌县、江油地区龙门山推覆体构造带的观察,结合国内外资料讨论推覆体的几何学特征和几何分类。作者首先根据推覆体沿主断层倾斜面顺向下滑和逆向上冲运动的性质,将推覆体划分为下滑推覆体和上冲推覆体两种基本类型;然后,根据推覆体与结晶岩体几何学的关系,并结合其与主断层面相对运动的性质又划分为单侧式推覆体和双侧式推覆体两大类和几个小类。作者从推覆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探讨四川龙门山中北段推覆体模式。归类是初步的。在这些归类和龙门山推覆体模式分析中,对今后探索地壳上层滑脱构造的形成,模拟与这类构造有关的油气田区域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一。在形成机制上与扬子地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推覆构造带。  相似文献   

16.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送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当山推覆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在推覆构造中的固体矿产主要分布于推覆体变形强烈的两端和推覆构造的强应变带内。  相似文献   

18.
大型推覆构造通常由若干推覆体组成,它们最常见的阵列是:在平面上呈鳞片状,在剖面上呈叠瓦或非叠片式,从而构成鳞瓦叠覆结构。该文在简述推覆构造阵列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介绍了新疆北山地区鳞片叠覆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窄缝挑坎应用于高拱坝深孔后,其出射水流内外缘抛距是确定拱坝下游消能水垫塘长度的重要依据.结合窄缝挑坎应用于高拱坝深孔后的水舌空中运动特性,依据几何相似原理和自由抛射体运动原理,建立了其内外缘抛距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同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