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对鳖黑斑病的病原分离、人工感染、生理生化、药物敏感试验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确定该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该病的治疗宜采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氟嗪酸等。  相似文献   

3.
养殖黄鳝“出血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鳝出血病是近年来养鳝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从通过对养殖黄鳝的肝、肾 分 离的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药物敏感及感染试验等。结果表明:经细菌学生化生理鉴定 三株病原菌 ReB00521、 ReK00521、 ReL99712均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对黄鳝的半数致死量 LD50分别为 2.84× 106个 /条、 6.12× 106个 /条、 2.13× 106 个 /条,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86年5月至1987年11月对山东蒙阴县境内天麻林场等地的楸树根结线虫病的感染率、危害、症状及其病原线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对病原的雌虫、雄虫和二龄侵袭期幼虫的形态观察、测量、寄主反应及北卡罗来纳鉴别寄主试验,确认中山寺林场楸树根结线虫病病原为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Treub,1885),Chitwood,1949),杨庄苗圃病原为北方根结线虫(M.hapla Chitwood,1949),而天麻林场与蒙阴县苗圃病原主要为以上二种根结线虫,其中以爪哇根结线虫为优势种,偶见极少量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Chitwood,1949)。本文还对二种主要病原线虫的重要鉴别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为楸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6.
红罗非鱼"突眼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患“突眼病”的红罗非鱼眼球中分离出RT -E980 1菌 ,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为致病菌 .该菌大小为 (0 .6~ 1.0 ) μm× (1.3~ 2 .8) μm ,短杆状 ,单个、成对或链状 ,端生 3~ 4根鞭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 ,无芽孢 ,氧化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 ,MR、VP、H2 S反应阴性 ,能在SS、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认为该菌系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种类 .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 .  相似文献   

7.
牛蛙"白内障"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患"白内障"病的牛蛙肝脏、心脏、眼睛等器官中分离到A 1 L、B 4 H、B 2 E3株细菌.各以108CFU/mL的浓度进行肌肉注射健康蛙,剂量为0.2mL.发现B 2 E分离菌可使实验蛙100%产生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白内障"症状,死亡率达70%,可确认该菌为"白内障"病的致病菌.该分离菌大小为(0.3~0.5)μm×(0.6~0.8)μm,短杆状,极生单鞭毛,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无荚膜,主要生理生化特性是葡萄糖产酸、产气;氧化酶、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脱羧酶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能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呈绿色,但不能在6%NaCl蛋白胨水上生长.根据其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sp.).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链霉素等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先锋霉素V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金鱼"突眼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典型"突眼病"金鱼的眼球、肝脏中,分别分离出E-01和L-01菌,经人工感染试验确认E-01菌为该病的致病菌.该菌菌体大小为(1.0~1.5)μm×(1.5~2.3)μm,革兰氏阴性,无鞭毛;触酶阳性,氧化酶、硫化氢、吲哚、蔗糖、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等阴性.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确定为鲁氏不动杆菌(Acinebobacterlwoff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其对先锋霉素V、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9.
采用浆膜表面埋植双极引导电极,多道电极同时记录法,测定“催乳保健II号”对绵羊皱胃,小肠,大肠,子宫,输卵管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乳保健II号”对皱胃肌电活动的峰值,峰电频率和电活动时程均为有明显增强作用(P〈0.01),对空肠,回肠,结肠肌的电活动的峰电群频率和电活动时程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1),但对峰电峰值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峰电峰值,峰电频率的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浆膜表面埋植双极引导电极、多道电极同时记录法,测定“催乳保健I号”对绵羊皱胃、小肠、大肠、子宫、输卵管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乳保健I号”对皱胃肌电活动的峰值、峰电频率和电活动时程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1);对空肠、回肠、结肠肌电活动的峰电频率和电活动时程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1),但对峰电峰值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峰电峰值、峰电频率和电活动时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盲肠肌电活动的峰电频率和电活动时程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对峰电峰值无明显影响(P>005);对子宫体肌电活动的峰电峰值、峰电频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但对电活动时程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1);对子宫角肌电活动的峰电峰值、峰电频率有明显增强作用,对电活动时程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对输卵管肌电活动的峰电频率、电活动时程(P<001)和峰电峰值(P<005)均有明显增强的作用。“催乳保健I号”对胃肠肌电活动的兴奋作用与M受体有关,对子宫、输卵管肌电活动的兴奋作用与M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2.
1995年盛夏,福建省厦门市杏林区某鳖养殖场,体重10~20g的稚鳖暴发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鳖外观除腹甲充血外,其它正常;内脏肝水肿,心脏贫血,肾肿大,胃肠壁血管充血。对该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等试验研究,确认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和一株气单胞菌未定种(Aeromonasep.)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该病的防治宜采用环丙沙星、氟呱酸、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月8日至10日,由河北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实验室主办、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承办的“全国病原细菌学术研讨会”在秦皇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分别以学术报告、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学术交流,在推进我国病原细菌学术研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组织专家遴选出的34篇论文分别刊登在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4卷第4期和2011年第25卷第1期。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持,7个单位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畜禽4种主要病毒病病原生态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已于2002年底如期完成,2003年10月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命科学部组织了专家组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4个子课题组均很好地  相似文献   

15.
十余年来,淡水育珠贝类由病毒颗粒引起的蚌病,在各珍珠主产国均有发生。我国的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育珠蚌病毒性瘟病自1975年首次在江苏省吴县被发现以来,已迅速流传到江南六省市的珍珠主产区,所引起的死蚌现象十分严重。然而,迄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甚少,尤其是有关病毒体的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福建省厦门市和东山县养殖牛蛙“肝肿大病”的病原菌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等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确认引起牛蛙“肝肿大病”的病原为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7.
1992年8月,厦门市水产养殖场爆发牛蛙“胀肚病”,使体重10~50g的幼蛙大量死亡,经病原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苗种鉴定、药敏试验等一系列试验研究,确认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bria)。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针对福建省厦门郊区某鳖养殖场中稚鳖暴发的“小白点病”,病原进行了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菌种鉴定、药敏试验等试验研究,确认引起稚鳖“小白点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药敏试验表明该病的防治宜采用氯霉素、氟呱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  相似文献   

19.
养殖青虾“红鳃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养殖虾的肝、鳃分离的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药物敏感及感染试验等 ,结果表明:经细菌学鉴定二株病原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对虾的半数致死量 LD50分别为 1.68× 104个 /只、 3.95× 103个 /只;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生物科学对实现“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而且带动其他科学的发展。目前生物科学,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但是我国生物科学由于“十年浩劫”,已落后世界先进水平至少三十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丰富多采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加强业务学习外,改进生物学教学方法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美、日等国在生物教学中,对复习巩固等方面,多采用“符号填涂”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开展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