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渭河平原区陕西省扶风县为例,依据自然等级和利用等级与抽样样点指定作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耕地产能核算模型,核算了扶风县耕地产能.结果表明:2009年扶风县理论产能为70.45万t,可实现产能为50.06万t,实际产能为32.65万t;理论产能单产为17 836.05 kg/hm2,可实现产能单产为12 243.72 kg/hm2,实际产能单产为7 592.59 kg/hm2;理论利用强度为0.685;可实现利用强度为0.622;理论潜力为5 593.5 kg/hm2,可实现潜力4 653.265 kg/hm2.在空间上,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和实际单产从南向北呈现明显阶梯状分布,南部平原区乡镇单产最大,中部高原区各乡镇单产居中,北部山区乡镇单产最小.未来,南部平原区和中部高原区乡镇是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影响扶风县耕地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干旱、水价及其粮食作物的品种等.  相似文献   

2.
以耕地质量等级成果为基础,利用农用地产能核算理论和技术方法,核算了辉县市农用地的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并根据辉县市的粮食生产特征,计算和评价其农用地利用潜力.结果表明:1)辉县市理论单产28 972 kg/hm2,各乡镇之间差别不大;辉县市可实现单产为17 381.72 kg/hm2,各乡镇之间可实现单产存在较明显差异;辉县市农用地实际总产能的计算结果为54.99万t,与统计年鉴产量基本一致;实际单产为12 752.54 kg/hm2,且南部平原区的实际产能高于西北部山区.2)辉县市各行政村的农用地单产利用潜力为1 426.85~7 621.66 kg/hm2,均值为4 628.41 kg/hm2;辉县市农用地总产利用潜力为19.97万t,占整市实际产能的36.29%,其农用地总产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和农业统计数据,建立产能核算模型并对湖北省耕地产能进行测算,分析省域尺度不同层次耕地单产的空间分异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层次耕地单产分异规律相似,表现出中-中东高西部低的格局;3个层次耕地单产的空间聚集顺序是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实际单产,而3个层次产能的局部空间自相关以H-H型和L-L型为主,并以江汉平原腹地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湖北省耕地单产的热点(高峰)地区.研究结果对深化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促进耕地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陕西省旬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理论潜力,选取自然、经济、社会因素构建修正指标体系,利用修正系数计算耕地潜力和当前可开发潜力,继而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结果表明:旬阳县土地整理理论潜力总计225.414hm~2;各乡镇耕地潜力修正系数为0.267~0.810,耕地潜力总计124.168hm~2;可开发潜力修正系数为0.305~0.810,可开发潜力总计73.896hm~2。对整理潜力进行分区,其中一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40.988hm~2;二级潜力区有4个,可开发潜力15.49hm~2;其余镇属于三级潜力区,可开发潜力17.419hm~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潜力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次之。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施肥强度和更新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的长期影响,对提升人工林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应用FORECAST模型模拟了不同施肥强度和更新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的长期影响,达到优化经营杉木人工林的目标。研究表明,在中等立地条件下,150 a不同施肥强度处理对总固碳量的影响依次是:60 kg/hm~2N120 kg/hm~2N30 kg/hm~2N0 kg/hm~2N,适宜的施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如果过量会造成土壤"氮饱和"效应。杉木实生林生物碳储量要高于萌芽林,但萌芽林在水土保持、土壤养分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在萌芽林下补植阔叶树形成杉阔混交林是一种理想的固碳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叶尔羌河平原绿洲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多年实测气象数据和农业数据,结合累积距平、突变分析和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近60多年来研究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其对农业气候资源、化肥施用量、粮食单产以及作物生育期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种植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安全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近60多年来研究区气温增温倾向率为0.24℃/10a,冬季增温幅度最大为0.31℃/10a;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减少倾向率为33.84 h/10a。气温于1996年发生突变,日照时数未出现明显突变点。(2)近60多年来≥10℃积温由4 056℃·d增大到4 836℃·d,其持续时间亦由196 d增大到232d;负积温的绝对值不断减少,由-703℃·d减至-218℃·d。(3)近30年化肥施用量从111.37 kg/hm~2增至244.31 kg/hm~2,粮食单产由38.61×10~2kg/hm~2提高到64.38×10~2kg/hm~2,棉花生育期从185 d延长至198 d,单产从309.26 kg/hm~2提高到1 705.64kg/hm~2。(4)气候变暖提高了研究区的农业气候资源优势,使棉花播种期提前、秋霜期推迟、总生育期延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作物局联合组织实施“水稻双优双抛双千斤技术”,在奉化市江口镇王溆浦村的16.67hm~2示范田中试验研究和生产.1998年经宁波市农业局测产验收,15.97hm~2抛栽早稻,平均每666.7m~2(亩)产 487kg,其中1.8hm~2嘉早935平均单产492kg,1666.75m~2攻关田单产558kg;16.4hm~2抛栽晚稻,平均单产524kg,其中1.8hm~2丙 93—390平均单产541kg,1666.75m~2攻关田单产593kg;全年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制定土地整理专项规划的根本依据.以济南市平阴张天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整理多因素加权法分析该区耕地整理潜力,最终得出耕地理论产量与实际单产的差距、整理后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以及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理,该区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129.26 hm2,部分缓解了人与耕地的矛盾,该研究将为研究区土地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芜湖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计算了芜湖市气候生产潜力和主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并与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和主要作物实际单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只相当于气候生产潜力的47%-70%,主要作物实际单产只相当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31%-62%,说明芜湖市农作物增产潜力很大;建议对种植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在土肥、育种等环节上加以改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支持,利用潜力递减法分析了陕西黄土高原台塬区农用地作物生产潜力空间变化特征,采用气候理论潜力为目标进行作物生态潜力预测。结果表明:陕西黄土高原台塬区农用地作物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其中,光合生产潜力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光温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候生产潜力表现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土壤生产潜力则南部高于北部;1985—2010年,研究区内作物生产潜力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土壤生产潜力损失量分别为16 670.19、8 579.06、3 185.58、1 147.98 t,各占其对应级别潜力总量的2.37%、2.33%、2.33%、1.92%;建设用地的扩张对研究时段内区域作物生产潜力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建设用地扩张造成的生产潜力损失约占农用地生态潜力损失量的50%;黄土台塬区的农用地的气候理论水平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量法对欧投行贷款资金在黔东南州进行现有林经营和人工造林2个不同经营水平的10个不同经营模式的碳变化、CO_2排放及基线情景进行计量,比较不同经营水平及同一经营水平下不同经营模式的储碳潜力,同时利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核算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项目期末各碳源碳储量1 111 383.0 t,固定407.5万t CO_2,碳汇总经济价值422 325.9万元,是贷款总额的20.71倍,是还款本息金额的17.84倍,是项目总投资的10.36倍,是项目税前利润的1.67倍。排减262.0万t CO_2,产生的经济价值"净利润"为272 480.0万元,为项目建设成本的6.68倍,税前利润的1.08倍。现有林经营和人工造林2个不同经营水平,人工造林储碳潜力平均值为1.5 t/ha·a,现有林经营的储碳潜力平均值为6.0 t/ha·a,为人工造林的3.83倍。现有林经营水平的5个不同经营模式中针阔混交林(M_2)的储碳潜力最大为8.5 t/ha·a,经济价值为3.2万元/a,最小为杉木大径材培育(M_4)4.8 t/ha·a,经济价值1.8万元/a;人工造林经营水平的5个不同模式中储碳潜力最大的杉竹混交人工林(M_(10))2.4 t/ha·a,经济价值为0.9万元/a,最小为蓝莓经济林(M_8)0.4 t/ha·a,经济价值0.2万元/a。  相似文献   

12.
在耕地分区的基础上明确其利用的重点和方向,是优化区域耕地资源利用的必要工作。以崇阳县为研究区域,基于耕地产能核算成果,引入景观格局分析和规模优势指数法,从耕地产能潜力、空间分布格局和农业生产效率3个角度,构建了耕地利用分区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系统聚类法对崇阳县的耕地进行了分区,分析了各分区耕地的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崇阳县各乡镇的耕地利用差异明显,地形是造成其分异的主控因素;崇阳县耕地利用可划为3个类型区,其中:集约利用区应加强耕地的集约和规模利用;优化提升区要整合资源、优化农业生产效率;协调发展区应注重优质耕地保护和生态特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的最佳N,K配比,在大通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P2K3处理下,株高、大(中)薯数、单株薯重明显提高,小薯数明显降低,块茎产量达到42 000 kg/hm~2。施N量120.00 kg/hm~2(N2P2K2)处理下,N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08.33 kg/kg;施K量67.50 kg/hm2(N2P2K3)处理下,K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11.11 kg/kg。N2P2K3处理下水分生产率明显提高,为5.59 kg/m~3;单产耗水量明显降低,为0.18 m~3/kg。滴灌条件下马铃薯增产和水肥利用最佳的N,K肥用量分别为N120.00 kg/hm2和K2O 67.50 kg/hm~2。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环境由于生态结构——功能的差异 ,生物生长速率、进而耕地自然生产潜力和土地承载力不同。采用气候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模型 ,通过对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 (代表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经济仍为较落后的生态经济系统 )与波玉河流域 (代表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严重失调、社会经济落后的生态经济系统 )的对比研究 ,发现两区水稻和玉米的光温潜力分别较光合潜力下降了 9.6 7%和 11.75% (茂兰 )、2 0 .89%和 16 .84 % (波玉河 ) ,而光温水潜力分别比光温潜力下降了 4 .4 2 %和 6 .76 % (茂兰 )、5.0 4 %和 5.2 6 % (波玉河 ) ;茂兰保护区 4 6个土种的粮食现实生产力为 4 515× 10 3 kg,70 6 5kg/hm2 ,仅比光温潜水力下降了 2 0 .97% ,波玉河流域 6 1个土种的现实生产力为 32 6 4 0× 10 3 kg,5490 kg/km2 ,比光温水潜力下降了 30 .55% ;扣除国家定购粮 ,茂兰保护区人均净占4 83kg,而波玉河流域人均净占 2 88kg。按国家小康标准和温饱标准 ,前者耕地的人口承载量分别是 10 32 8人和1180 3人 ,人口土地承载有余 ,后者人口承载量分别是 74 6 6 5人和 85331人 ,人口土地严重超载 ;为此 ,我们提出贵州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良好区 ,如茂兰保护区有必要建立为多功能的国家公园 ,而那些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恶  相似文献   

15.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文章以广东省粤北山区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从生态、气象水利、土壤理化和区位等4个因素11个指标构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取限制性因子法与变异系数法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宜耕性空间分异特征研究.主要结果:3.009 8万hm~2宜耕土地面积中,可开垦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面积分别为29 651.50 hm~2和446.37 hm~2;宜耕土地来源多样,土地面积悬殊较大;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宜耕土地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仍然可为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化肥施用的污染物产生剂量,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伤残调整生命年核算方法,计算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结果表明,2015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化肥施用环境成本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设施作物(679.33元/hm~2)、露地蔬菜(532.74元/hm~2)、粮食经济作物(409.41元/hm~2).郑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总环境成本为10 922.77万元,其中粮食经济作物(6 470.44万元)最大,其后依次为露地蔬菜(3 605.58万元)和设施作物(846.75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银川市畜禽养殖污染情况,根据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在确定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后,分析计算银川市畜禽粪尿中铜、锌、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的产生量,同时对氮、磷耕地负荷能力进行分析,从而评估银川市畜禽粪尿污染潜力风险.结果表明,2013年银川市畜禽粪尿中总氮、总磷、铜、锌、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产生量分别为15 600,1 690,20,43.2,282 000和1 810t,各畜禽粪尿总量为2.51×106 t.银川市畜禽粪便负荷量承受程度的警报值R=0.53,畜禽粪尿的耕地承载量为15.77t/hm2,单位耕地粪尿中氮的承载量为94.28kg/hm2,单位耕地粪尿中磷的承载量为10.21kg/hm2.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低碳排放已成为土地利用调控的新课题。为了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分析直辖以来重庆市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并对重庆市的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7-2008年,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重庆市碳排放从1 158.29万t增加到2 892.75万t,其中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碳源,建设用地年碳排放达1 214.92~2 987.29万t,排放强度为2.49~5.04 kg/(m2a),耕地年碳排放从126.3万t降为111.13万t;林地为主要的碳汇,由于林地面积持续扩大,林地的年碳吸收量由182.43万t增加到205.17万t。对重庆市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下的碳排放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重庆市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3.99%,但碳排放总量显著增加,为10 381.19万t,因此面临的减碳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9.
以陕西省镇巴县为例,在系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对镇巴县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区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镇巴县林地和耕地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变化以建设及交通用地稳步增加为显著特征,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村庄,增加了123.56 hm~2,变化率最大的是建制镇,每年增长2.30%;(2)拆旧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镇巴县可拆旧区潜力较大。适宜拆旧区6 826.75 hm~2,约占镇巴县总面积的2.02%;较适宜拆旧区129 413.75 hm~2,占比38.26%,拆旧潜力较大。镇巴县适宜拆旧区和不适宜拆旧区空间上呈镶嵌分布。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迈阿密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绘制高精度的人均农作物产量分布图;计算水资源高效利用条件下全球宜农荒地的农作物生产潜力;对不同农业投入水平和食物消费水平组合下的地球人口承载力进行超远期情景分析.按经济产量干重计量,通过计算得出全球宜农荒地的农作物生产潜力为60.39亿t,加上现有耕地的农作物产量和增产潜力以及跨流域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