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广西洞穴盲虾一新种(十足目:匙指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广西洞穴盲虾一新种,即凌云盲虾Typhlocaridima lingyunensis sp.nov新种体大,眼退化成盲眼,无色素,额剑发达,其长度超过第1触角柄节第3节末端等特征可区别于本属于已描述过的3种。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u)养殖技术的综合标准,具体分为①亲虾;②人工繁殖技术;③幼虾培育技术;④食用商品虾饲养技术;⑤虾苗运输技术.该综合标准适用于罗氏沼虾的人工繁殖和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3.
饥饿时间对日本沼虾能源物质利用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饥饿时间对不同体重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能源物质利用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初期日本沼虾主要依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随着饥饿时间增加,开始部分消耗体内的蛋白质,最后完全依赖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虾体营养组成和含量影响供能物质的利用.能量收支方程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沼虾代谢活动减弱,代谢能(R)逐渐降低,而排泄能(U)逐渐增加,体重对日本沼虾能量收支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沼虾血淋巴RNA提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提取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血淋巴RNA的改进方法.针对日本沼虾血淋巴中RNA含量较少,易被降解的问题,比较了常规的血淋巴RNA提取方法和改进后的RNA血淋巴提取方法,并进行了血淋巴酚氧化酶的扩增.结果表明,用改进的方法提取的RNA降解少,含量多,纯度高,可用于进一步分子生物学的操作,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锰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饲料中不同含量的Mn对虾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在低氧胁迫下Mn对抗氧化酶的激活效果.结果表明,在投喂Mn的质量分数为150 ?g/g的饲料后,日本沼虾的超氧阴离子(O2·-)值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升高.Mn对虾体内SOD,CAT和GPX的激活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饲料中Mn的缺乏或过量都使它们的活性受到影响.在低氧胁迫下,饲料中适量的Mn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虾体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6.
Cu2+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急性致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Cu2+浓度为0.000 5 mg/L、0.005 mg/L、0.05 mg/L时,日本沼虾幼体在54 h内均能够正常存活;Cu2+浓度为0.1 mg/L时,只有部分沼虾幼体中毒致死.而当Cu2+浓度超过0.25 mg/L时,日本沼虾幼虾在48 h内致死,并出现鳃变兰、肝脏变黑的现象.随着Cu2+浓度增大,日本沼虾幼虾存活的时间变短,肝脏和鳃的中毒颜色变深.日本沼虾幼虾48 h的半致死浓度为0.268 mg/L,其安全浓度为0.026 8 mg/L.  相似文献   

7.
用纯化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hepatopancreas)几丁质酶,研究了酶的抑制剂,酶活力受Fe3+、Hg2+、Ag+强烈抑制,SDS低浓度时有激活作用,EDTA对酶影响不大,证明该酶不需金属离子.对酶作用方式的探讨证明该酶为内切酶,对不同N-乙酰化度几丁质的水解速度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肝胰腺几丁质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纯化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肝胰腺(hepatopancreas)几丁质酶,研究了酶的抑制剂。酶活力受Fe^3 ,Hg^2 ,Ag^ Z强烈抑制,SDS低浓度时有激活作用,EDTA对酶影响不大,证明该酶不需金属离子。对酶作用方式的探讨证明该酶为内切酶,对不同N-乙酰化度几丁质的水解速度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为从分子角度理解3种沼虾,即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祁连沼虾的遗传差异,为沼虾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采集了每种沼虾各2尾样本,采用PCR的方法扩增了其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断并测序。比对后共获得了3种沼虾的297 bp的16S rRNA片断序列,共检测到47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5.8%。3种沼虾的平均碱基含量分别为T(37.7%)、C(10.9%)、A(29.8%)和G(21.6%)。罗氏沼虾种内个体间序列差异为3%。祁连沼虾和日本沼虾种内个体间差异均为0.7%,且两者种间差异很小,为0~0.7%。罗氏沼虾与祁连沼虾、日本沼虾之间的序列差异在13.1%~14.8%之间,种间差异明显。系统进化树显示罗氏沼虾自成一枝,而日本沼虾和祁连沼虾共同构成另一枝,日本沼虾和祁连沼虾的遗传距离小于5%,结果提示日本沼虾和祁连沼虾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两者也许是亚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86~1987年在龙海县调查了华支睾吸(Clonorchis sinensis)的各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汶沼螺 (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的感染率为 0.6%,6月份是汶沼螺的感染高峰。6种淡水鱼类和虾类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中麦穗鱼(Pseudorabora parva)感染率为44%,沼虾(Macrobrachium superbum)感染率为1.3%。猫的感染率为33%~53%。用从阳性汶沼螺逸出的华支睾吸虫尾蚴人工感染米虾(Caridina nilotica gracilapes)的实验结果表明,后蚴在米虾鳃部及附近肌肉内成囊,发育 26~33 d成熟。用此成熟囊蚴感染一阴性小猫获得成虫。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日本沼虾表皮蛋白(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cuticle proteins,MnCPs)表达模式与表皮组织差异的关系,根据日本沼虾表皮组织转录组测序结果,从头胸甲中克隆到1个含几丁质结合-4(chitin_bind_4)结构域的表皮蛋白(cuticle proteins,CPs)基因,命名为MnCP-2,经BLAST检索,MnCP-2与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ABM54465.1)有50%的相似性.以健康幼虾(体长3.0~4.0cm)的头胸甲、尾扇、游泳足和步足4种厚度存在差异的表皮组织为材料,分别提取C期、D_(0-2)期、D_(3-4)期和A期的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了MnCP-2在蜕皮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MnCP-2在头胸甲、尾扇和游泳足中表达水平的峰值出现在D_(3-4)期,而在步足中则出现在D_(0-2)期.提示MnCP-2编码的蛋白可能在新外表皮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在表皮组织不同部位的差异性表达可能是导致表皮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法,从患红体综合症的青虾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各分离到一个菌体,两个菌株的生长和生化特性完全一致,定名为青虾980910,以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青虾,可引起虾发病死亡,表明为病原菌,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弧形,有一根细长的鞭毛,经API-20E试条生化分析,鉴定为拟态弧菌,药敏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氟派酸,荼啶酸,利复平等敏感。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姚江水域生态选育品系与自然品系日本沼虾虾苗的养殖生长与生产情况。结果表明:(1)0、20、40、60、80到100 d养殖日龄选育品系日本沼虾虾苗体长、体重分别为1.0、2.5、2.7、3.2、4.1、5.3 cm和0.023、0.423、0.562、1.006、1.464、3.255 g,自然品系日本沼虾虾苗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0、2.3、2.5、3.0、3.5、4.4 cm和0.024、0.348、0.454、0.863、1.449、1.887 g;(2)选育品系单季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 065 kg/hm2和14.91万元/hm2,自然品系单季养殖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690 kg/hm2和7.59万元/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KK-42缩短日本沼虾蜕皮周期的可能机制,首次从日本沼虾步足表皮组织克隆了编码几丁质结合蛋白的一个新基因——MnCBP-1部分cDNA序列,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技术检测MnCBP-1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KK-42的影响.结果表明,MnCBP-1基因部分cDNA序列为1396bp,含有特征性的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itin-bind-4),经BLAST比对,MnCBP-1与蚤状溞相似性为44%.qRT-PCR结果显示,步足表皮组织内MnCBP-1基因表达量随着蜕皮前期(D0-2)的开始逐渐增多.KK-42处理后,蜕皮间期(C)幼虾内MnCBP-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6、12、24和48h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而在D0-2期和D3-4期MnCBP-1基因转录物仅在个别时间点有所增多.研究表明,MnCBP-1基因表达与蜕皮周期有关,KK-42处理可显著诱导MnCBP-1基因表达,且表达的高峰提前至C期,这可能是KK-42缩短蜕皮周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日本沼虾受精卵的离体培养及其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日本沼虾的受精卵离体培养实验,并初步描述了其胚胎发育的特征。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受精卵以及各期胚胎(即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蚤状幼体期的胚胎)分别离体培养,均可孵化出蚤状I期幼体;并且离体受精卵及各发育时期胚胎与亲虾所抱受精卵和相同时期胚胎发育同步。日本沼虾的卵裂方式属于完全卵裂和表面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6.
饥饿补偿对日本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25.0±1) ℃范围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饥饿过程中,虾体水分、灰分含量略有上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RNA/DNA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给饥饿处理0(对照),2,4,8 d的日本沼虾投饵,在恢复生长结束后,各饥饿处理组的虾体生化组成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处理组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不仅食欲增加,而且摄食水平和食物转化率均有所提高,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17.
日本沼虾胚胎发育时期消化酶活力和氨基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四种消化酶的比活力和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卵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但在原肠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略高于囊胚期.四种消化酶中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胚胎发育早期和后期较高,中期较低.纤维素酶活力较低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不明显.总氨基酸含量在胚胎发育早期下降较快,胚胎发育至后无节幼体期氨基酸含量下降幅度变缓.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的含量高,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8.
日本沼虾卵巢发育特征及其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报道了日本沼虾卵巢发育特征及其卵巢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日本沼虾在发育过程中,卵母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其干物质含量随卵巢发育成熟而增加;凝胶电泳发现卵巢在不同的发育时期,蛋白质的种类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的生殖毒性,为其养殖水体水质管理提供依据.以概率作图法计算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并观察各暴露组卵巢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胁迫实验,研究莠去津对暴露4 d和8 d的日本沼虾卵巢乳酸脱氢酶(LDH)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2℃时,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4.23,90.24,52.57和46.3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64 mg/L;卵巢急性毒性实验切片显示,随莠去津质量浓度的增大,卵母细胞间隙增大,胞体膨大、变形.胁迫实验表明,低质量浓度莠去津在短时间内对卵巢LDH活力有诱导作用,当质量浓度高于0.46 mg/L时,LDH活力明显受到抑制.本研究提示,莠去津对雌性日本沼虾具有生殖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